从液体黄金到百姓桌 股王茅台的新江湖

康赛欧 (2025-08-26 11:25:54) 评论 (4)
去年回国和老同学聚会,席间有人神秘地拿出两瓶贵州茅台:“今天咱们来个盲测。”一瓶透着琥珀光泽,标着熟悉的五星标志;另一瓶外观几可乱真,却暗藏玄机。平时我对白酒无感,但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心里一阵小激动,终于能亲口分辨真假茅台的差别。

假酒一入口,酒精感冲击喉咙,余味尽是苦涩;而真茅台却是另一番天地:绵密如丝的酱香层层递进,顺喉而下竟带着奇妙回甘。那一瞬间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人说“茅台喝的不是酒,是时间”。有些东西,仿得了形,却仿不了魂。

茅台的“魂”来自贵州赤水河畔的独特风土。赤水河的水、红缨子糯高粱,以及空气中独有的微生物群落,共同成就了它的味道。加上代代传承的“12987”工艺 —— 一年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这一切构筑了茅台无法被复制的价值。因为这个,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核心产区,被称作“地球上最值钱的一块地”。



在资本市场,茅台更是独一份的存在。它常年稳居A股“股王”,如今股价仍在每股1,400元以上。更有趣的是流传已久的“茅台诅咒”:凡是股价超越茅台的公司,最终都难逃下跌的命运。于是,一瓶白酒成了中国股市情绪的“风向标”。

作为投资者,我在美国通过金融公司买的CNYA ETF中*,茅台始终是第一大重仓。最近A股主力资金推动消费板块反弹,CNYA也随之有不俗表现。虽然它的涨势不及科技股那样凌厉,却像压舱石般稳健。科技股追求的是速度,而茅台代表的消费股追求的是确定性,手里握着它,心里自然多几分踏实。

我看到,茅台也在悄悄改变。近年来它不再满足于“高冷的奢侈品”,试图走下神坛:从茅台冰淇淋、茅台咖啡,到中端价位的系列酒,甚至放话要“飞入寻常百姓家”。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果茅台不再稀缺,是否还保有那份独特的神话?

有人说:“你买的不是酒,而是身份。”在很多场合,茅台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社交符号。正因为昂贵、稀缺,它才让人举杯时心里多几分底气。假如有一天,茅台像啤酒一样在便利店随手可得,它还是我们心中的茅台吗?

回想那天的盲测,真茅台的惊艳远不止酒香,它背后是一段独特的中国故事。茅台支撑起贵州的财政,映照着股市的风云,也折射出中国人在消费观念上的微妙心态。

有人说:“懂茅台,才算真正懂中国。”我不敢说自己懂,但至少从那一口酒开始,我体会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茅台不仅仅是贵州的名片,它更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转型,资本市场的躁动,甚至人情世故里的细腻平衡。

白酒归来,也许从来都不是酒本身的故事,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就像那口真茅台,入口惊艳,余韵悠长。

 



*有关CNYA ETF详情,请看链接:https://finance.yahoo.com/quote/CNYA/,我是2025年2月购买的,持有至今。

图片由AI制作,原创

我的最新三篇投资文:

《牛熊之间的力量:认知如何铸就信念》

《潮起潮落:美元如何左右新兴市场》

《养身养心养投资,股市修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