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 怎么事故发生就像故事一样, 什么花样的都有, 惊呆了, 且吓人. 周末网上一游, 骤见 “梁文道被封杀” 这个瓜瓜.
以前看过《铿锵三人行》数集, 窦文涛开玩笑: 梁文道是渊博, 许子东是刻薄, 我是浅薄. 感觉他对文道的戏谑, 是正解. 另, 不觉得许子东刻薄, 也不觉文涛浅薄. 几年前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 提及梁文道, 是关于读书的事 ---- 儿时的嗜好, 是一个人生命的密码之一, 以每天读 5 小时书的梁文道为例, 出生于香港, 父母工作繁重, 将 4 岁的他送往台北外祖父的家, 外祖父是个老学考. 儿时的梁文道十分顽皮, 老人说: 只要你坚持看书, 其它的我可以不管. 成年后的梁文道, 笃信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 : 所谓的阅读, 就是让人得到自由, 让作品得到自由.
不久前, 还在 YouTube 上看了他《一千零一夜》的第 5 夜 “尤利西斯: 有史以来最难懂的小说?”. 夜幕快要降临时, 他着白衬衫, 外罩浅灰西服, 系深蓝色领带, 穿棕色锃亮的皮鞋, 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香港兰桂坊街上车水马龙, 他一边穿行, 一边不徐不疾地导读. 天渐渐黑了, 华灯初上, 记得最后他有一问: 身为文学阅读爱好者, 你和我还来得及被一百年前的乔伊斯《尤利西斯》影响吗?
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道貌似是一个温和的老派古人, 横跨中西文化的学问人, 自觉替女性发声的男人, 亦是一个中庸之人, 誓如, 他十分不喜欢香港所谓四大才子的倪匡, 黄霑和蔡澜三个咸湿大叔在《今夜不设防》节目里大开黄腔. 可是, 文道却与他们保持往来, 还曾邀请倪匡在文学讲坛讲侦探小说. 照理, 对没有血性, 立场模凌两可的人, 尤其男人, 我不感冒, 只是这个梁文道有自己的观点, 有才, 适时掉个书袋, 蛮有范的, 便忽略他为了生存的踩钢丝.
文道一直希冀香港的通俗文化走出一条学术之路. 他作为港台文化人进入中国大陆, 网上网下, 哔哩吧啦, 大讲特讲文学, 哲学, 历史, 虽然小心翼翼避开政治的地雷区. 然, 一个涤荡灵魂的戴眼镜的读书人, 推崇不轻信不盲从的思维模式, 散布凡事追问和求证的思维习惯, 岂能不令某些人若有芒刺在背? 据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在《八分半》讲人们为什么怀念蔡澜时, 为一个敏感人物 Jimmy 说了半句好话, 也实牙实齿地说了 “从未见过香港像今天这么萧条”.
一夜间, 播客节目被清除, 社媒帐号被封, 梁文道在物理和数字的层面上蒸发, 了无痕迹. 一如那些年 COVID-19 病毒流行时的清零举措一样. 陶杰一语道破天机 “大陆只需要能监控一切的智慧芯片, 要梁文锋, 不要梁文道”.
人生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 焦虑有没有住进梁文道的身体? 2 days ago, 铃兰写《谁和谁一起吃吃喝喝》, 里面提及的台大文学教授林文月, 学生和同事有一评价 “她之所以永远都是一位美人, 在于她知道与现实的名利权位保持距离”. 以我对梁文道的印象, 觉得现年 54 岁的他永远云淡风轻, 因为他是梁文道.
文道终于踩红线了
铃兰听风 (2025-08-31 08:20:30) 评论 (5)这年头, 怎么事故发生就像故事一样, 什么花样的都有, 惊呆了, 且吓人. 周末网上一游, 骤见 “梁文道被封杀” 这个瓜瓜.
以前看过《铿锵三人行》数集, 窦文涛开玩笑: 梁文道是渊博, 许子东是刻薄, 我是浅薄. 感觉他对文道的戏谑, 是正解. 另, 不觉得许子东刻薄, 也不觉文涛浅薄. 几年前在自己的一篇博文中, 提及梁文道, 是关于读书的事 ---- 儿时的嗜好, 是一个人生命的密码之一, 以每天读 5 小时书的梁文道为例, 出生于香港, 父母工作繁重, 将 4 岁的他送往台北外祖父的家, 外祖父是个老学考. 儿时的梁文道十分顽皮, 老人说: 只要你坚持看书, 其它的我可以不管. 成年后的梁文道, 笃信法国思想家布朗基的话 : 所谓的阅读, 就是让人得到自由, 让作品得到自由.
不久前, 还在 YouTube 上看了他《一千零一夜》的第 5 夜 “尤利西斯: 有史以来最难懂的小说?”. 夜幕快要降临时, 他着白衬衫, 外罩浅灰西服, 系深蓝色领带, 穿棕色锃亮的皮鞋, 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 香港兰桂坊街上车水马龙, 他一边穿行, 一边不徐不疾地导读. 天渐渐黑了, 华灯初上, 记得最后他有一问: 身为文学阅读爱好者, 你和我还来得及被一百年前的乔伊斯《尤利西斯》影响吗?
究竟发生了什么? 文道貌似是一个温和的老派古人, 横跨中西文化的学问人, 自觉替女性发声的男人, 亦是一个中庸之人, 誓如, 他十分不喜欢香港所谓四大才子的倪匡, 黄霑和蔡澜三个咸湿大叔在《今夜不设防》节目里大开黄腔. 可是, 文道却与他们保持往来, 还曾邀请倪匡在文学讲坛讲侦探小说. 照理, 对没有血性, 立场模凌两可的人, 尤其男人, 我不感冒, 只是这个梁文道有自己的观点, 有才, 适时掉个书袋, 蛮有范的, 便忽略他为了生存的踩钢丝.
文道一直希冀香港的通俗文化走出一条学术之路. 他作为港台文化人进入中国大陆, 网上网下, 哔哩吧啦, 大讲特讲文学, 哲学, 历史, 虽然小心翼翼避开政治的地雷区. 然, 一个涤荡灵魂的戴眼镜的读书人, 推崇不轻信不盲从的思维模式, 散布凡事追问和求证的思维习惯, 岂能不令某些人若有芒刺在背? 据说,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在《八分半》讲人们为什么怀念蔡澜时, 为一个敏感人物 Jimmy 说了半句好话, 也实牙实齿地说了 “从未见过香港像今天这么萧条”.
一夜间, 播客节目被清除, 社媒帐号被封, 梁文道在物理和数字的层面上蒸发, 了无痕迹. 一如那些年 COVID-19 病毒流行时的清零举措一样. 陶杰一语道破天机 “大陆只需要能监控一切的智慧芯片, 要梁文锋, 不要梁文道”.
人生遭遇如此巨大的变故, 焦虑有没有住进梁文道的身体? 2 days ago, 铃兰写《谁和谁一起吃吃喝喝》, 里面提及的台大文学教授林文月, 学生和同事有一评价 “她之所以永远都是一位美人, 在于她知道与现实的名利权位保持距离”. 以我对梁文道的印象, 觉得现年 54 岁的他永远云淡风轻, 因为他是梁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