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多时间里,从跑步转到了打匹克球。这两项运动虽然有些共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不同之处。今天就来大概捋一捋。
运动强度
首先从强度上来讲,跑步强度更大。当然这也因人而异,对我来说,跑步的时候即便是很慢的速度,心率也会到130几下。中等速度心率在150左右,比赛的时候心率会在160到170之间。打匹克球时,平均心率在120多。有时候天气热,最高心率也会冲到160,但那是短时间的心率,而不是平均心率。之所以说每个人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网友打匹克球时的平均心率也能达到150多。我想可能跟场上跑动的多少有关系,老年人更可能趋向于站着打。年轻人特别是那些专业选手,左右前后满场飞奔,那可能跟跑步也没什么区别。
我把智能手表里以前跑步的记录和现在打匹克球的记录对比了一下。下面两个记录,一个是2023年全马训练中的一个半马跑。平均心率158。另一个是几天前的匹克球练习,平均心率117。这个记录稍微有点误差,因为中间几分钟休息忘了按暂停。但看曲线,基本都在130以下。最高也就138。那天可能在打养身球,平时看到过最高150多的。
手表记录不太全,不象以前跑步每次都记录。打球时有时就忘了按表。有时忘了两局之间按暂停,大大降低了平均心率。好几次打完了忘了按停。回家按停发现平均时速30几迈,乔哥都吃不到土,哈哈。不过这种不良记录只能删除。
心率差不少,里程差得更多。现在打球每个月总共跑十英里。比较一下总里程数:2022年二月,备战大铁,一个月整了288迈。这个月打球,总共跑了6.3迈。打球真的不能用里程来衡量。
有人可能会说心率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或准确的强度指标。这话当然也有道理。那就来说说我自己个人的体感。中等和高强度的跑步训练每次都让我觉得很累,主要是感觉气喘不过来。即使是周末长跑用很慢的速度跑,到最后也会觉得累。周末的长跑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打匹克球的话,差不多每天都有可能两三个小时,打完了基本上不觉得累。最多的时候,早晚各打一场,每场两三个小时。所以从强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匹克球比跑步要差很多。
前面讲的是平均强度,如果看最高强度,那么可以说匹克球比跑步没差太多。和跑步一样,温度对匹克球影响很大。温度高的话,跑步的速度自然会放慢,因为快跑坚持不了多久。打匹克球的话,不管什么温度速度,速度是差不多的。有的球落在很远的地方,要接就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而不是说温度低的时候跑快一点温度高的时候跑慢点。球来了没有选择,所以经常在高温的时候,匹克球场上几个冲刺以后,真会有中暑的感觉。跑步时很少有这种感觉。
匹克球平均强度小一些的另一个因素是,打球的时候两场球之间总会休息一下。而跑步大部分是一直在跑,除非你在练间歇跑。
对身体的影响
从对身体的各部位的影响来看,跑步主要是锻炼心肺功能和下肢肌肉。而匹克球有更多的急停,紧急起动,侧向运动,起跳,及停急转向等动作,对肌肉的使用更全面一些。很大的区别是上肢的使用。大小臂手腕胸大肌等等匹克球要比跑步用的多。当然一般只是用一侧,除非你是二刀流高手。
因为这些不同,这两种运动引起的伤痛也会有一些不同。匹克球对膝盖的影响更大一些。而跑步对下肢的肌肉影响更大,更容易肌肉拉伤或者抽筋。当然这里讲的还是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到了专业水平的话,估计打匹克球的也会有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
因为上肢用的更多,所以匹克球打多了容易得网球肘,有手腕的伤痛,和肩膀的伤痛。偶尔还有被球击中的危险,打到身上手上可能就是一块青紫。要是打到脸上就有点危险了。所以有些人带防护眼镜。我也有一个,但是用了几次感觉影响视力和反应速度,所以基本上都不戴防护眼镜了。
对情绪的影响
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上,跑步和匹克球都会让人有愉悦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情绪有点低落,不管是打球和跑步都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跑步的人有所谓的跑者嗨(runner's high)。在长跑之后脑下垂体会分泌少量的内啡肽(endorphin),让人感到心情很愉悦。这也是很多人跑步上瘾,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打匹克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同的机理,效果是类似的,让人有愉悦的感觉。但具体的作用感觉很不一样,在跑步开始之前我有时候并不向往,尤其是早上很冷又要起得很早时,真的想赖床上不去跑步。愉悦感是在跑完之后才有的。跑步中间也很痛苦。而匹克球还没打之前就有一种期盼。晚上要打球的话,早上就开始盼着打球时候快点到来。在打球期间也会产生愉悦感,比如说赢球的时候,或者即使输了但是打出一个很漂亮的球,都会让人很兴奋。打完球以后,倒没有像长跑以后那样的愉悦感。除非那天球打得很漂亮,打完以后还会回味一阵。但这和跑者嗨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哪天球打得很差,失误很多,那么那天打球时和打球以后都不会有什么愉悦感。而长跑的话,不管跑得好坏,那种愉悦感自然会来。
对健康的影响
从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来看,我觉得匹克球的影响更积极全面。最主要的区别,我觉得是在肢体和脑子的协调方面。跑步在这方面的影响不大,当然如果你是跑越野跑,那要求可能很高。在马路上或者操场上跑的话,不需要太多手眼协调之类的东西。而打匹克球有视觉到听觉信号进入脑子,之后要进行快速的信号处理,然后快速做出决定,再把信号发到手脚,身体各方面要协调才能打好球。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匹克球有点象乒乓球,当然没有乒乓球快。以前有人研究,说乒乓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相信匹克球应该也有类似的效果。手眼协调加上脑子的快速信号处理,对老年人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匹克球还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球友们都非常友好,休息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交流。球打得好的人当然更受欢迎。当然跑步也可以跟跑团,一边跑一边聊。但是我很少跟跑团,都是自己一个人跑。而匹克球基本上没有选择,不可能一个人打。
场地
从场地的要求来说,当然跑步比较容易。马路上操场上,基本上到处可以跑。而匹克球必须要有专门的球场。刮风下雨就只能在室内打。而跑步的话限制比较少。
时间
还有一个方面的区别是时间。匹克球打一场通常是两个多小时,每天打的话,用的时间比跑步会略多。当然如果你正在准备某一个重大的马拉松比赛,你也会用很多时间。匹克球的话跟你有没有比赛没什么关系。我最多的时候每周打7次,每次算两个半小时的话,就是15个半小时。比我跑步的时候要多。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退休了的人打匹克球,因为时间很多。
对体重的影响
我从停止跑步开始打匹克球以后,体重增加了5磅。现在稳定在120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跑步的强度可能更大一些。
其实跑步和匹克球这两种运动都很好。我从跑步转到匹克球,倒并不是说匹克球一定比跑步好,或更有意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家领导不跑步(试过但不喜欢)。她试了一次匹克球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这是一项我们两个人都可以一起参加,而且都挺喜欢的活动。
匹克球上手很容易,所以如果你不确信的话,不妨买两个球拍和家人一起去试几次。也许你就会爱上这项运动。
跑步和打球
光盐行者 (2025-08-31 09:50:54) 评论 (3)最近两年多时间里,从跑步转到了打匹克球。这两项运动虽然有些共同之处,但是更多的是不同之处。今天就来大概捋一捋。
运动强度
首先从强度上来讲,跑步强度更大。当然这也因人而异,对我来说,跑步的时候即便是很慢的速度,心率也会到130几下。中等速度心率在150左右,比赛的时候心率会在160到170之间。打匹克球时,平均心率在120多。有时候天气热,最高心率也会冲到160,但那是短时间的心率,而不是平均心率。之所以说每个人不一样是因为我以前看到过网友打匹克球时的平均心率也能达到150多。我想可能跟场上跑动的多少有关系,老年人更可能趋向于站着打。年轻人特别是那些专业选手,左右前后满场飞奔,那可能跟跑步也没什么区别。
我把智能手表里以前跑步的记录和现在打匹克球的记录对比了一下。下面两个记录,一个是2023年全马训练中的一个半马跑。平均心率158。另一个是几天前的匹克球练习,平均心率117。这个记录稍微有点误差,因为中间几分钟休息忘了按暂停。但看曲线,基本都在130以下。最高也就138。那天可能在打养身球,平时看到过最高150多的。
手表记录不太全,不象以前跑步每次都记录。打球时有时就忘了按表。有时忘了两局之间按暂停,大大降低了平均心率。好几次打完了忘了按停。回家按停发现平均时速30几迈,乔哥都吃不到土,哈哈。不过这种不良记录只能删除。
心率差不少,里程差得更多。现在打球每个月总共跑十英里。比较一下总里程数:2022年二月,备战大铁,一个月整了288迈。这个月打球,总共跑了6.3迈。打球真的不能用里程来衡量。
有人可能会说心率也不一定是唯一的或准确的强度指标。这话当然也有道理。那就来说说我自己个人的体感。中等和高强度的跑步训练每次都让我觉得很累,主要是感觉气喘不过来。即使是周末长跑用很慢的速度跑,到最后也会觉得累。周末的长跑最多也就两三个小时。打匹克球的话,差不多每天都有可能两三个小时,打完了基本上不觉得累。最多的时候,早晚各打一场,每场两三个小时。所以从强度的角度来看,我觉得匹克球比跑步要差很多。
前面讲的是平均强度,如果看最高强度,那么可以说匹克球比跑步没差太多。和跑步一样,温度对匹克球影响很大。温度高的话,跑步的速度自然会放慢,因为快跑坚持不了多久。打匹克球的话,不管什么温度速度,速度是差不多的。有的球落在很远的地方,要接就肯定是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而不是说温度低的时候跑快一点温度高的时候跑慢点。球来了没有选择,所以经常在高温的时候,匹克球场上几个冲刺以后,真会有中暑的感觉。跑步时很少有这种感觉。
匹克球平均强度小一些的另一个因素是,打球的时候两场球之间总会休息一下。而跑步大部分是一直在跑,除非你在练间歇跑。
对身体的影响
从对身体的各部位的影响来看,跑步主要是锻炼心肺功能和下肢肌肉。而匹克球有更多的急停,紧急起动,侧向运动,起跳,及停急转向等动作,对肌肉的使用更全面一些。很大的区别是上肢的使用。大小臂手腕胸大肌等等匹克球要比跑步用的多。当然一般只是用一侧,除非你是二刀流高手。
因为这些不同,这两种运动引起的伤痛也会有一些不同。匹克球对膝盖的影响更大一些。而跑步对下肢的肌肉影响更大,更容易肌肉拉伤或者抽筋。当然这里讲的还是一般的业余运动员,到了专业水平的话,估计打匹克球的也会有肌肉拉伤抽筋等问题。
因为上肢用的更多,所以匹克球打多了容易得网球肘,有手腕的伤痛,和肩膀的伤痛。偶尔还有被球击中的危险,打到身上手上可能就是一块青紫。要是打到脸上就有点危险了。所以有些人带防护眼镜。我也有一个,但是用了几次感觉影响视力和反应速度,所以基本上都不戴防护眼镜了。
对情绪的影响
对人的情绪的影响上,跑步和匹克球都会让人有愉悦的感觉。如果一个人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压力,情绪有点低落,不管是打球和跑步都能够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跑步的人有所谓的跑者嗨(runner's high)。在长跑之后脑下垂体会分泌少量的内啡肽(endorphin),让人感到心情很愉悦。这也是很多人跑步上瘾,欲罢不能的原因之一。
打匹克球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不同的机理,效果是类似的,让人有愉悦的感觉。但具体的作用感觉很不一样,在跑步开始之前我有时候并不向往,尤其是早上很冷又要起得很早时,真的想赖床上不去跑步。愉悦感是在跑完之后才有的。跑步中间也很痛苦。而匹克球还没打之前就有一种期盼。晚上要打球的话,早上就开始盼着打球时候快点到来。在打球期间也会产生愉悦感,比如说赢球的时候,或者即使输了但是打出一个很漂亮的球,都会让人很兴奋。打完球以后,倒没有像长跑以后那样的愉悦感。除非那天球打得很漂亮,打完以后还会回味一阵。但这和跑者嗨有明显的不同。如果哪天球打得很差,失误很多,那么那天打球时和打球以后都不会有什么愉悦感。而长跑的话,不管跑得好坏,那种愉悦感自然会来。
对健康的影响
从对人的健康的影响来看,我觉得匹克球的影响更积极全面。最主要的区别,我觉得是在肢体和脑子的协调方面。跑步在这方面的影响不大,当然如果你是跑越野跑,那要求可能很高。在马路上或者操场上跑的话,不需要太多手眼协调之类的东西。而打匹克球有视觉到听觉信号进入脑子,之后要进行快速的信号处理,然后快速做出决定,再把信号发到手脚,身体各方面要协调才能打好球。从这种角度上来说匹克球有点象乒乓球,当然没有乒乓球快。以前有人研究,说乒乓球对延缓老年痴呆有很明显的效果。我相信匹克球应该也有类似的效果。手眼协调加上脑子的快速信号处理,对老年人是一种很好的锻炼。
匹克球还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球友们都非常友好,休息的时候也会有一些交流。球打得好的人当然更受欢迎。当然跑步也可以跟跑团,一边跑一边聊。但是我很少跟跑团,都是自己一个人跑。而匹克球基本上没有选择,不可能一个人打。
场地
从场地的要求来说,当然跑步比较容易。马路上操场上,基本上到处可以跑。而匹克球必须要有专门的球场。刮风下雨就只能在室内打。而跑步的话限制比较少。
时间
还有一个方面的区别是时间。匹克球打一场通常是两个多小时,每天打的话,用的时间比跑步会略多。当然如果你正在准备某一个重大的马拉松比赛,你也会用很多时间。匹克球的话跟你有没有比赛没什么关系。我最多的时候每周打7次,每次算两个半小时的话,就是15个半小时。比我跑步的时候要多。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退休了的人打匹克球,因为时间很多。
对体重的影响
我从停止跑步开始打匹克球以后,体重增加了5磅。现在稳定在120磅。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跑步的强度可能更大一些。
其实跑步和匹克球这两种运动都很好。我从跑步转到匹克球,倒并不是说匹克球一定比跑步好,或更有意思。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家领导不跑步(试过但不喜欢)。她试了一次匹克球就爱上了这项运动。这是一项我们两个人都可以一起参加,而且都挺喜欢的活动。
匹克球上手很容易,所以如果你不确信的话,不妨买两个球拍和家人一起去试几次。也许你就会爱上这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