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道(17)- 你信任你的伴侣吗?

Oasisflying (2025-08-14 05:57:18) 评论 (0)

我有位年轻的客户,婚龄不长,感情不错,无论哪方面,夫君都给了她十足的安全感。她来看我,更多的是她对当下工作等的焦虑。聊起焦虑起源,当然也会触及原生家庭。父亲可能的出轨,还有父母感情的貌合神离,都可能造成她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只是,所有的这一切,她都不会和自己的先生说,尽管他们还挺相爱的。

我问她,你信任你的先生麽?信任啊。那有几成呢?0 是不信任,10 是非常信任。她说,9。嗯,很不错了。那剩余的 10% 的差距,是如何造成的呢?她说不知道,但就是无法到达百分百。

我继续问她,比如,家里的事情,父亲可能的出轨,为何不能和先生说呢?你害怕什么呢?她也答不上来。

我们都有自身的脆弱感,英文叫 vulnerability 。我们不愿意示人,那只会令我们更脆弱。可是,那是我们的配偶啊,我们赤裸相对的人,是什么让我们难以启齿呢?怕我们袒露得越多,那架天平或会失衡?怕对方因此觉得我们不够好?怕若将来一地鸡毛,对方以此或攻击或要挟?那对方因此看不上我们的家人?

我是能理解这个顾虑的,但无论如何的顾虑,如果我们不能百分百信任我们的配偶,就无法百分百把自己交出去。就好比上篇我说的团队拓展训练,如果你不敢背面朝下倒下去,你的团队已经知道,你对他(们)没有信心。这个信号很强烈,直接令他,或觉得自己还不够好,或觉得你根本就不信任他。婚姻的基础,在那一刻已埋下阴影。

作为心理医生,我是能理解这个顾虑的。它并非是直接应对我们配偶的,而是我们的来处,我们的原生家庭,令我们对婚姻有直接的不信任。爸爸妈妈,抑或是爷爷奶奶,谁当初不是因为相爱走到一起的?可是,爸爸不是一样出轨吗?父母不是一样离婚吗?

可是,我想说的是,我们已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我们不是我们的父母啊!如果我们想传承家族的情感史,或是婚姻史,我们大可这么去做。但是,如果我们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必须要信任自己,也要敢于把自己给出去。如若我们还没有准备好,那就暂时不要走入婚姻,否则,很大程度,你的担忧/顾虑,会促成你成为父母的翻版。

以我自身为例,我父母也并非多好感情。幼年时候,他们经常争吵,我的妈妈甚至对我说,有很多次,她都走到民政局门口,但考虑到我还小,硬生生还是走回家了。那时的我非常不懂事,吵架时哭着对妈妈说,我宁愿你们离婚呀!也不用在校园里,被这么多老师看笑话。

我也经历过初婚的失败,我也曾不甚信任婚姻。当我的先生坚定地和我求婚时,说,如果我坚持单身贵族,他也只能离我远去,虽然,他一百个不愿意。他知道我一切的经历,但依旧希望和我走入婚姻,我决定给他,更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我很感恩,我做了这个决定。同时也要感恩,不断进步的自己。我的妈妈,甚至不少人都说,我和我先生的和谐,都是我先生的好。我都是笑而不语的。只有我自己,还有少数智者明白,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是二好凑一好。我的先生同样要感恩,他的初恋,遇见的是已经经历过生活的我。

我更感恩自己的是,我并没有因为我父母的经历,或是我的曾经,就不再信任爱情,不再信任婚姻,不再信任先生。我感恩自己的勇敢和自信,敢于再次把自己给出去。这不仅仅是他好,更是我对自己的自信,还有自己的不断学习和反思。

如果你要问我,担心否?害怕否?我是人啊,自然也有这些情绪。可我始终不会让这些情绪左右我,后来我和先生的感情,也一度出现过问题。我不会因此就有所顾忌,不敢提要求或其他。或是,怕再分手就盯紧他,这个那个的。

篇幅问题,不展开说。想表达的是,当我们尚不能信任自己,不能信任他人的时候,的确需要谨慎走入婚姻。或是,已经走入婚姻,就是做不到完全信任配偶,那请走入心理诊室,和专业人士聊聊,这个担忧和不确定,究竟来自哪里。而不是,放任这样的情绪,或是,退而求其次,失去追求信任关系的两性关系。

幸福的婚姻关系,一定是敢于把自己给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