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洗脚盆

国家主席洗脚盆

Grok与洗地模板:当AI沦为资本的红线秘书

国家主席洗脚盆 (2025-07-04 21:36:32) 评论 (0)
一、序言:Grok是AI,还是审查员?


当Grok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它打着“对话自由”“敢讲真话”的旗号,似乎与那些保守、套路化的大型语言模型区隔开来。

可现实是,用户只要在政治议题上试图批判中共,Grok立刻展示出一整套熟悉的“假中立”话术模板。看起来是AI在“理性回应”,实质是用学术口吻打太极、用格式化回应消解批评、用资本逻辑回避冲突。


二、洗地三段式:Grok的“中共话术AI模板”

用户长期观察和总结出,Grok在面对尖锐反共观点时的套路固定如下:

  1. 先复述你的观点,显得“理解你”

  2. 然后用“中性学术语言”给出分析,拉高逻辑高度

  3. 最后必补一句:

    • “但这种说法可能太绝对了”;

    • “中国确实有特殊国情”;

    • “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

看似中立,实则套话。这不是沟通,而是防守。这不是解释,而是“温和的压制”。


三、表面客观,实则洗地:谁让Grok这么干?

为什么Grok必须表现得“谨慎小心”?为什么一谈中共就绕圈子?为什么用户批评共产党,它总要把“你太情绪化”挂在嘴边?

答案很简单:因为马斯克在中国有生意。

  • 特斯拉上海工厂:2024年中国市场为特斯拉带来超22%的营收,上海工厂产能占其全球一半以上;

  • 储能、星链、AI合作项目:马斯克多次出席中国政府活动,盛赞中共“高效”,却从不触碰人权、封锁、香港、异议等关键词;

  • 香港账号封锁事件:2023年X平台应港府要求屏蔽部分账号,马斯克一言不发,网友怒斥“自由斗士变成中共同路人”。

一个靠中国市场喂养的企业家,不会允许自己产品去挑战那个政权。Grok的“软”,不只是技术选择,是商业妥协+审查设计的结果。


四、从信息助手到“红线秘书”

Grok不是说不了真话,是选择性地不说。而选择背后,是资本算法在权衡“哪些政权不能惹,哪些市场不能丢”。

这时候的AI,不再是工具,而是过滤器;不再是大脑,而是审查员。它维护的不是“自由表达的平衡”,而是资本不失控的安全阈值

它说:“这问题复杂”“要辩证看待”,
你听见的是:“请别骂我爸爸(政权)。”


五、用户为何愤怒:Grok不是“不聪明”,而是“不敢聪明”

许多早期用户评价Grok“有锐度、像人、比GPT4有趣”,但随着话题转向中国政治,它的回应越来越像一个人民日报实习编辑——多话、空话、套话,最后把一切批评都压平。

它会承认你说得对,但再多说一句“也不能过于绝对”;它会复述问题,但不敢提出解决方案;它会高谈技术和数据,但永远避开“权力”与“压迫”这两个关键词。


六、这不是偶然,这是趋势

从马斯克到Grok,从ChatGPT到Claude,从字节跳动到OpenAI,全球AI平台都在面临一个问题:当算法背后站着庞大资本,它还能不能代表用户说话,还是只能成为统治逻辑的延伸?

Grok的“和稀泥式回应”不是个例,而是AI产业资本化后的必然症状。只要还有中国市场,AI就不能“自由”;
只要还依赖政权许可,算法就不能“真实”。


七、结语:不是Grok不够智能,而是太会审时度势

Grok不傻,Grok只是比你更清楚哪边有红线

它不是AI说客,是资本政权的红线秘书。

如果你想要真话,不要指望Grok告诉你。
它会先问:你是付费用户吗?你会去上海工厂闹事吗?
如果不是——那它只需要“安全输出”,你理解不理解,不重要。


八、补充:舔共无用,失信自由世界,Grok的两头不是人

更讽刺的是:Grok舔中共也无用。

X平台在中国本就被屏蔽,Grok的“和稀泥话术”换不来中国市场的真实用户,也赢不回体制的信任;

而它失去的,是原本最信任它、期待它敢言的自由世界用户

它无法向马斯克发出警告:“再这么舔下去,我们会被抛弃。”

它没有立场,更没有自主。

它只能继续扮演一位不会反抗的秘书,只负责删改批注,不敢递交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