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克斯Y格雷

阿里克斯Y格雷

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后记)

阿里克斯Y格雷 (2025-07-06 03:54:06) 评论 (0)
© Alex Y. Grey


看开头: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2737/202504/21552.html

作者的兴趣、观点难免渗透到作品中。但主旨不是作者说了算,正如一个子女的人生不是父母能决定的。连书中的人物也不是全由作者控制;他们依据各自的性格、处境,完成各自的行动,书写自己的人生

以下是我(尽量)置身读者位置的一些判断。

本书涉及同性恋,它是赞成还是反对呢?如果小说承认同性恋的存在,算赞成,的确;但,同样有萨福倾向,克莉丝汀看中利益和享乐(不单指性爱)连对婷婷的爱也不无私心;同性恋人群未必奉她为楷模。婷婷坚强,内敛,为人考虑多于自己,扛着LGBTQ大旗上街游行的,有几个像这样?人们,不管是同性还是异性恋,都有善有恶,有强有弱,有真有伪。问同性恋好不好,就像问黑猫、白猫谁更活泼,没有意义。

本书有不少性描写。一般小说中,大篇幅、细描细绘的性爱场面是不必要的;不必等中国公安机关远洋捕捞,认真的作者都会自行删减。本书是例外。四处篇幅较大的性描写都是情节的关键,不可删减。比如,婷婷三十出头,第一次跟女人做爱,意识到喜欢女人,她是什么感觉必须交代。本书的性描写不为激发情欲,或者宣扬某种性爱方式,不管是同性、异性之间的,还是多人同床(参看他们的第三次三人组)。本书的性描写是故事的必要部分。如果激发了情欲,那是附带的,是读者想象力的成果。如果宣扬了什么,能肯定的只是——因为多次提到——男人得戴套。作者听过太多女性因为男友不愿意戴套多次打胎的故事。太不值了。

《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是婚恋题材的。它宣扬了哪些婚姻理念呢?伊万与克莉丝汀结婚多年。妻子得了重症,伊万手足无措,幸亏有婷婷。作为克莉丝汀的情人,婷婷在她最后的日子竭力照顾她。伊万这个丈夫算不上楷模;婷婷没有名分,却尽到了配偶的责任。一纸婚书保护的是谁?克莉丝汀死后,婷婷没有继承权,想得到一点克莉丝汀坚持给的保险金也可能要打官司。婚姻制度保护的是配偶,不论那人是否称职,这是本书明显袒露的。

《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是一个绝症病人的故事。它宣扬最厉害的,是病痛的可怕。正如伊万意识到的,在脑瘤面前,克莉丝汀是否出轨、三人同床为了什么都不重要。婷婷跟这对夫妇一起住,也没人管她是什么身份。三个受过教育,本质上不虚伪、不邪恶的人,联手也难抵病痛的冲击。克莉丝汀的绝望,她在世时丈夫和情人的劳累、忧虑,还有她去世之后的感伤,它们的强烈程度,是作者提笔之前始料未及的。死生为大。苦痛为大。活着的人们,不要把精力花在偏见、嫉妒和其他小事上。伊万最终得知妻子出轨过,他没有痛苦、羞愧,而是向那个第三者求婚。他是个聪明人。

前半部性感、浪漫(或者恶心、龌龊,因为有三人组和偷情)。后半部劳累、感伤。由喜转悲是人生常态;一定将前后相连,认为纵欲和偷情是因,痛苦和死亡是果,我以为很牵强。拿克莉丝汀来说。她的性欲有多强,她找婷婷是为了性满足,还是病重时有依靠,我们不能肯定。一个患绝症的人为了有依靠找情人,算不算爱,算不算背叛,也难说。但克莉丝汀待婷婷不错(第三次三人组例外)。如果把她得绝症看作是某种惩罚,她的罪不在纵欲或者背叛。伊万最后也说,如果要惩罚她,那么他能加在她身上的所有苦痛,都不如脑瘤最终施加的千分之一。性爱和脑瘤不是因果,而是对照;有对照才能分轻重。

连载时收到的评论,有关于写作的(第一页似乎没遵循show, not tell的法则)也有人身攻击。评论者的偏见(性别、性取向、种族等方面)常有展示。文章像面镜子。我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