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季云游西日本(四):难波今昔

春后雨前SE (2025-07-28 10:04:21) 评论 (0)

【续前】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一):平城社寺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1266.html

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二):千年旧都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7440.html

樱花季云游西日本(三):九州掠影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8059/202507/14852.html

大阪古称“难波”(Naniwa),明治维新前写作“大坂”,自古以来是海上交通要道,沿岸住吉津和难波津是日本古代最重要的港口。早在飞鸟时代后期,日本朝廷就在如今大阪城西南一带建造了皇居难波宫,在难波宫遗迹曾发现最古老的用万叶假名书写的木简。“大化改新”之后设立复都制,曾一度在大阪设立“难波京”,奈良时代后期则作为遣唐使港口的副都,直到迁都平安京,其悠久历史并不逊色于京都和奈良。16世纪末,丰臣秀吉在难波本愿寺遗址上建造了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城郭大阪城,作为其统一日本的根据地,在1615年德川幕府与丰臣家的大坂夏之阵中化为灰烬,1620年代德川秀忠建造了二代城堡和城下町,成为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据点,丰臣城堡遗迹全部深埋于地下十米。

日式城堡大都建于群雄逐鹿的16-17世纪,即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呈现 “一国一城”的历史景象。耸立在城堡最高处的天守如同历史之锚,是当地领主的权力象征。明治政府于1873年实施 “废城令”,大部分天守被拆除。1665年大阪城天守毁于雷击,变成没有天守的城池,又在1868年的动乱中几近全毁。左上图现在的大阪城是1930-1931年间用市民捐款复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二战期间大阪在两次大空袭中化为废墟,然而新建天守却幸免于难。右上图是保卫城堡正门大手口的角楼千貫橹,建于 1620 年,大阪城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右下图是大阪城旁的丰臣秀吉雕像,身后是以其为主祭神的丰国神社别社,主社位于京都。

难波八阪神社是大阪著名的旅游景点,主祭神是日本神话传说中的素戈呜尊和栉名田比卖夫妻,以及他们的儿子御子神。素盏呜尊的功德包括避邪祛疫、生意兴隆、农业丰产,稻田姬神的功德包括缔结良缘、夫妻和谐以及安产。在四世纪仁德天皇时期,难波地区爆发瘟疫,牛头天王这位神佛合一的神祇出现并被供奉,成为该地区的守护神。据称此即八阪神社的起源,自古以来被称为“难波下宫”。神社以狮子殿为特色,其外观是铜粉喷涂合成树脂,眼睛和 24 颗牙齿均由黄铜制成。狮子在日本神道信仰中,被视为驱邪的神兽和吉祥的象征,据说狮子殿的大嘴能够呼唤胜利、喝退邪魔、带来好运。难波八阪神社的绘马精心设计了两个狮子头,与神社的象征相呼应。在1945年三月第一次大阪空袭中,难波八阪神社被毁,于1974年重建。



在红尘滚滚、俗世纷攘的大阪,有一个十分安静的去处。住吉大社是日本最著名的千年神社、全国各地2300间的住吉神社的总本社。据说大社是曾渡海远征朝鲜半岛的神功皇后于三世纪创建,与仁德天皇在此地开辟的住吉港有着密切联系。这里也是七至九世纪间日本官方13批遣唐使的出发祈福之地,住吉三神也是遣唐使船的守护神。住吉大社占地广阔,绿树砂庭环绕着四栋本殿,面向西面的大阪湾方向,是传统的住吉造样式,于1810年重建。前三栋模仿作为航海路标的猎户座腰带三星,从东到西一字排开,分别供奉底筒男命、中筒男命和表筒男命三位航海和渔民的守护神。第四本殿与第三栋并排,供奉神功皇后,四栋主殿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队。左上图是明神式石鸟居,右上图是遣唐使纪念石碑,下方二图是第三本殿正面以及几栋本殿的侧面。

住吉大社平日少有游客,大都是当地人,但据说每年元旦期间有两百多万信众前来朝拜。祭拜神功皇后的良辰吉日为“卯年卯月卯日”,所以住吉大社与兔子有不解之缘,左上图是兔子和招财猫御守。右上图中住吉大社楠珺社的御神木,是一棵具有千年树龄的楠树。左下图是大社的标志性建筑“反桥”,又称“太鼓桥”,被比喻为连接神域与尘世的彩虹。川端康成曾在小说《反桥》中写道:“比起登桥,下桥更令人心生畏惧啊。”住吉三神还具有保佑日本传统和歌诗发扬光大的神力,被称为“和歌之神”,住吉神社曾在《伊势物语》《源氏物语》《映画物语》等日本古籍中出现。右下图是“住吉万叶歌碑”,上方是17-19世纪的商船北前船的造型,下方则是推测万叶时期大社所在地住吉浜的海岸线位置图,《万叶集》内有多首与住吉相关的和歌。

位于大阪市北区的天满宫是供奉公元九世纪的文道之祖、学问之神、有“日本孔夫子”之誉的菅原道真的神社。这里是祈求学业有成、考试顺利的圣地,倍受考生和白领的欢迎。道真自幼多才多艺,有“和歌神童”之誉。他成年后获得学者最高学位文章博士,官拜朝廷右大臣。道真曾被选为遣唐使,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在他的建议下停止派遣。后来道真被贬至偏远的福冈太宰府,抑郁而终,成为日本古代三大怨灵之一。全国共有1200座天满宫,可谓日本的文庙,总本宫建在太宰府。上方二图是1845年重建的大门和本殿,后来躲过了1945年的大阪空袭。左下图的 “大将军社”始建于650年,据说是道真左迁太宰府时途中参拜过的场所,村上天皇为了安抚他的怨灵,于949年在此兴建了大阪天满宫,看到一些西装革履的绅士淑女前来朝拜。

虽然大阪天满宫位居闹市,但周末造访这里的游人也不算多,每年夏天在这里举办日本三大祭之一“天神祭”。左上图是大门内顶棚上的日本十二生肖方位盘,其中羊是绵羊、猪是野猪、鸡成了凤凰,东西方向也与中国相反。传说道真被流放之前拜访伯母,黎明时有鸡叫,他作诗“鸡鸣时分催别离,无啼乡晓良几分”以表达惜别之情,为了纪念道真就将鸡改为凤凰。右上图是天满宫后面供奉白米大神的白米稻荷神社。左下图的天满宫侧门旁有一尊慈眉善目、单手执酒杯的 “惠比须” 神像,他是七福神中唯一的日本固有神明;旁边的“玻璃诞生地”石碑纪念大阪玻璃商工的开山祖师——长崎商人播磨屋清兵卫,1751年他在天满宫鸟居前开设玉屋商号。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的出生地也在天满宫旁边,右下图是“川端康成生诞之地纪念碑”。

在许多神社的神域内,常常有除本社之外受到管理的小型神社,称为 “摄末社”。其中摄社与本社的祭神有深厚关系,否则为末社,例如白米稻荷神是大阪天满宫的末社。左上图是大阪住吉大社的摄社若宮八幡宮,供奉神宫皇后之子应神天皇;右上图是博多住吉神社的末社望月稻荷神社。左下图是大阪城东北角的地藏菩萨庙与石山若宫三吉大明神社混搭,据说是一间神秘的神社。在日本地藏菩萨是儿童的守护神,所以常常戴着红围兜或红帽子。街头巷尾也会偶遇可爱的小小神社,大阪难波购物中心有一间供奉葵稻荷大明神的迷你神社 ,门前 “青蛙王子”铜像(右下图)的肚皮被游客摸得铮亮。日语中青蛙王子与 “归来”同音,意为 “福气回归”。日本号称有八百万神明,各有特长,保佑不同的东西,甚至还有“御齿神社” “御发神社”等等。

17世纪的大阪水运繁荣,建造了多条运河,逐渐形成以船场为中心的 “水之都”。1612年,商人成安道顿担任新川奉行,负责兴建运河 “新堀”。然而尚未完工,他就作为丰臣家臣在大阪夏之阵中战死沙场,平野藤次和安井久兵卫接手运河工程并于1615年11月竣工。为了表彰成安道顿投入私财修建运河的功绩,时任大坂城主松平忠明将这条运河命名为 “道顿堀”,成安道顿得以青史留名。大阪当年约有200座桥梁,大多数都是当地居民自己出钱建造的 “城镇之桥”。1622年,一位名为冈田心斋的商人自掏腰包,在运河长堀上架起一座木桥,连接了兴起中的新町和剧场区,这座桥后来就命名为 “心斋桥”。如今道顿堀和心斋桥已发展成为大阪的繁华商业区和夜生活中心,每当夜慕降临,总是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梦回大唐不如活在当下。

从江户时代起,大阪就汇集了日本各地食材,形成多种多样的饮食文化,从而获得“食倒城市”和“天下台所(厨房)”的美誉。人生不满百,何必千岁忧,莫使金樽空对月。逛吃节奏,烟火人生,特别喜欢那些具有江户风情的酒肆食店,散发着思古之幽情。

大约五至六世纪汉字传入日本,八世纪的遣唐使吉备真备根据汉字偏旁部首创了日本表音文字“片假名”,后来空海大师又利用汉字行书体创造了日本行书假名“平假名”。日文汉字与中文的发音及语意不尽相同,据说有些还是唐代古音。例如日语中用“駅”(eki)字表示车站,其实是中文“驿”的日文新字体,即日文的简化字。想起来从前看到过“泽”字在日文中写成“沢”,两个字都是将其繁体字的声旁“睪”换成“尺”。大阪的街道布局沿用丰臣时代的命名——凭依水路的东西轴线为 “通”(doori),现代发展的南北轴线则为“筋”(suji)——也有指向目的地的道路的意思,大阪的主干道是“中央大通”和“ 御堂筋”。天神桥筋步行商业街在天棚上挂了一串串鸟居,左下图是中央大通的夜色,有些现代建筑也用破风作为装饰。

难波历经千年风雨却繁华依旧,如丰臣秀吉辞世前所言: “像露水一样落下,像露水一样消失,我的身体就像梦中之梦。”今日大阪已成为国际化大都会,传统与时尚交相辉映。大阪湾区的晚霞夕照,环球影城的动漫光影。欢乐又魔幻,聊发少年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