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堪培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似乎不少人对堪培拉的历史有兴趣,故多写一点点。先附上1908年时各备选地点在地图上的位置(见图1):



图1 图中红点为首都备选位置

较为详细表达各议员观点的报导是在维多利亚州的一份地方报Riverine Herald在1908年10月8日第2页的“Federal Capital Site”中,这里择选原英文:“We have Mr. Chapman espousing the cause of Dalgety; Sir William Lyne upholding the merits of Tumut or Tooma; Mr Cntts putting for Orange; Mr. Willis supporting Canberra; Mr. Foster Armidale; Mr. Fuller Lake George, and so on. Behind it all are the two State capitals, Sydney and Melbourne, the latter striving to maintain the Federal capital in Melbourne as long as it can, and the former animated by the desire of getting the federal capital as close to the hundred mile limit as possible, but in such a position that it must be a benefit and not a possible injury to Sydney interests. For this very reason Sydney will not support the site already chosen – Dalgety - because it is proposed to connect that place with Twofold Bay and make the latter the Federal seaport town. With such a conjunction there are of course great possibilities, and the consequence is that Sydney fights against the acceptance of Dalgety, and has refused to concede the extra territory asked for by the Commonwealth”.

雪梨方面说得很清楚,它之所以反对选择Dalgety是因为被提议与Twofold Bay连接成联邦的海港城市。然而从地图上去看,一旦Dalgety与Twofold Bay连接,极有可能砍去纽省南端与维省接壤的一角(见图2)。



图2

到了第二天,被认为最合适的地点是Tumut和Dalgety维多利亚州的报纸Argus在1908年10月9日第4页),经投票后(39:33)放弃了Dalgety。转而将目光放到堪培拉,之所以没有考虑Yass的原因是风景如画的情况不如堪培拉。直到10月份,众议院投票支持Yass到堪培拉之间的计划(维多利亚州的报纸Weekly Times在1908年10月31日第29页的“Federal Parliament”)。

既已定了首都范围,那有数步必须走的了:其一是早期首都先建规模;其二是建设资金的准备;其三是早期建筑范围的清理;最后是首都建设的整体规划。这些程序用了一年多,广益华报是这样报导的:

“联邦内务大臣奥摩厘曾将预备在鸟修威省也士间巴喇建都之计划宣布。其词云,本年二月二十号已从洋人折扶利购地约十七万零八十个半衣架。此地名曰鈪顿,以作暂时在城外设写字楼﹑建寓所并小屋等,俾司事者与建造工人等居处之用。本年二月一号,已议准拨银八千磅,作在此地创路建桥经费。仝日并议定拨银二千一百零二十二磅,作购买开筑桥路器具之用。二月三号议准在该处建筑一水闸,以约束葛打河Cotter River之水;又一所约束爹流冧布喇地方﹑茂郎古劳Molonglo River之河流,俟建成而后止,预备需银五百磅。正月二十号议用银五百磅,在芒士曹劳莫劳山上筑暂用天文台一所,并设备当需之器具。又二月九号议用银五百四十磅,开筑道路约阔十二尺,由此山下而达天文台上。又二月十七号议定设避野兔铁网在鈪顿Acton草场围,绕物业外圆长七英里。按此宣布出后,料新建京都之期,或在于不远矣”。 (广益华报1911年4月1日 第2页“澳洲联邦预备建京都之计画”)

上文中的鈪顿Acton,在当时只算是城外开设临时写字楼﹑建寓所及小屋等给与施工的管理人员与工人等居处的地方;到了首都建设进入基本完工阶段,鈪顿Acton范围也就分段给各国在这里建大使馆或驻澳其它外交名称的地方(谁先谁后就不讨论了,直至1920s仍有不少国家的驻澳机关分别按自己的喜好驻在墨尔畔或雪梨)。

期间澳洲政府民政部向全球发出堪培拉城市设计竞赛Federal Capital Design Competition邀请。1911年5月公布由美国设计师Walter Burley Griffin获得初赢,其后进行各种设计细化及完善。联邦首都设计大赛共有137名参赛者,Walter Burley Griffin是收到设计时的第29位。所有参赛者的设计图纸都被国家档案馆收藏(https://www.naa.gov.au/help-your-research/fact-sheets/walter-burley-griffin-and-design-canberra)。这些图片不可能在网上查到,我能看到的是三个。对于学习城市设计或工程管理的人,建议到国家档案馆看看及多理解。这三个设计的图片分别如下:



(图3)

现在堪培拉的情况基本上是Walter Burley Griffin设计的格局,他在澳洲受雇到1920年12月。在分段设计及施工情况不大了解,但不同圆的错致布局在当时颇具前瞻性,也为后来堪培拉的城市现代化留下了空间。



(图4)

图4是英国设计师的作品整体作风全英式的,在今天而言颇具历史的厚重感,却在今天而言看不到现代化(也没有留下空间)。倘澳洲要展示社会的发展及时代的适应性,只能另择新首都(一如现在的北京)。甚而要按现在社会需求而更新水电之类的设施,绝大部份的屋宇都得承担昂贵的费用,且吃力不讨好。



(图5)

图5的设计讲究对称及规整,却又缺乏灵动性。一旦需要现代化建筑时,十字形的四点联机范围动弹不得。

当回顾堪培拉的建筑史时,无论地点风格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与中国没有可比性,因为它只是行政中心,且为全新建设;而中国则是急就章,且要包罗一切,又靠的是来自苏联的完全不考虑中国历史的专家。

北京_01link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堪培拉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经过设计后施工建设的首都,而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即使按照现在的标准衡量,这座城市也是非常优美,宜居,和环保的。可见当时的规划,设计,和决策者的高瞻远瞩,英明睿智。这的确与北京的改建无法相比,北京当时的确有具有远见卓识的城市设计大师,但其建议却遭到了苏联人和当政者的否决。不仅北京后来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城改失败典型,浑身都是大城市的痼疾,丑陋不堪。最主要的是毁灭了一座非常优秀的,独具风格,设计完整,历史悠久的古城。如果北京的古城能够完整的保留下来,现在无疑将会是世界上最完美和神奇的古迹,成为第一旅游胜地。北京49年被选为首都,确定了她的悲惨命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