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杂谈----谁是间谍

布鲁司 (2025-07-29 12:40:46) 评论 (7)


几乎所有来自中国的学生都是间谍(almost every student that comes over from China is a spy)。这是川普第一届总统期间说的话。

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 这是今年董明珠在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讲话。

一边为华人留学生感到冤屈,一边心里觉得好笑:真是两张大嘴巴。

今年一月份回国,参加了春节祈福团,到一座名山名寺去游玩。团长是一位和我家有三十多年交情的女士,每次我们回国,她都要召集另外同样多年交情的朋友,组织起名目繁多的活动;由于这类朋友不少,以至于团长每次都要煞费苦心地安排、组合、取舍。

迎着春风和点点细雨,我们一群十二人三辆车,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这次的十二人组合很有特点,除了两人,剩下的一半是老师,另一半是医生;老师有数学、中文、物理、生物,医生有内科、麻醉科、肿瘤科和老年科(该科在团里最受欢迎,免费解答了不少问题)。

他们有的静心耕耘几十年,有的奋力守护生命半生,许多人生在他们默默的托举下,有了不一样的轨迹。

祈福是重头戏,安排在第二天。当天到达后,便去了一家名山下的天然小庄园游玩和烤全羊午饭。



房子用旧农舍改建而成,有些还是泥砖墙。



主人家里收留了不少流浪猫。

下午,去一个枢纽大坝游览 。这是一个已竣工但还未剪彩的大型水利工程,平时不让闲人进入,参观考察需要提前申请并获批准。帮我们申请参观的是郝校长。

郝校长是团长专门为这次出游邀请的,是团里唯一的新人;她是市里一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刚退休,正在寻找新组织;郝校长能申请考察的原因,是她儿子在主建水利工程公司工作,还是公司对外宣讲组的成员。

大家跟随着郝校长儿子,一边参观一边听小伙子讲解。小伙子毕业刚几年,对叔叔阿姨们是彬彬有礼、有问必答,身上保有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单纯;看得出,儿子的优秀一定得益于妈妈多年的教诲和关爱。

我对这类游览兴趣不是特别大,便和来过几次的郝校长聊了起来。

郝校长热情大方、知识面也很宽,不愧是重点中学的校长。我们聊了孟晚舟事件,也聊了不少加拿大的历史和现状。

后来,我们游览了大坝枢纽的内部工程,看船们在船闸里升起降落。





第二天,大家都洗漱干净,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登上了名山名寺。原以为会是晴天,没想到刚上山就飘起了毛毛细雨。更没想到的是,雨中的风景是出乎意料的美。





古寺前几百年的古树,枝繁叶茂,如虬龙探爪,和庙里的千手观音是不是有些神似?

在山上的尼姑庵里吃了斋饭,鸡鸭鱼肉,都是用素菜食材做成的。心里有些好奇,但没敢问:为何要做成荤菜的模样呢?

回程的路上,团长没坐来时的座驾,非要挤坐我们原来四人的车,说要给我们讲个间谍的故事。随着团长有声有色的讲述,故事的画面渐渐浮现出来:

出发的前一天,团长和郝校长一边准备旅途用品,一边闲聊,顺带落实参观枢纽大坝的申请。当郝校长得知,团里有来自多伦多的两个加拿大人,便关心地问起了这两个老外的来历。

团长原以为郝校长打算将来让儿子出国,想多了解一下国外的真实情况;没想郝校长的确是因为儿子,但却是另外一个担忧:这两个外国人当中会不会有间谍呢?

郝老师的不安是有原因的,孟晚舟事件在中加两国间引起了巨大的矛盾,除了政府间相互指责,民众之间的信任和好感也直线下降,即使历史上的白求恩现身也不能阻挡。经过漫长的引渡审判和外交谈判,加方释放了孟晚舟,中方释放了两名加拿大间谍,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可却形成了一道瘢痕累累的巨大鸿沟。

为了让郝校长放心,团长翻出前些天一群同学聚会的照片,指着上面的两个加拿大人,说:你看,我和他们交往几十年了,都是很好的人,哪里会是间谍。

郝校长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会,指着照片上的我说:这一个不会有问题吧?

团长有些急了,担心郝校长的忧虑影响到第二天的行程,便举手发誓:我用生命担保,他们绝对没问题。说完又接了一句:长得有点帅,也不是像间谍的理由啊。(后一句有没有说记得不太清楚了,有可能是我杜撰的,因为和现实相差了一万八千里)。

团长的极力担保终于打消了郝校长因为儿子而产生的过度担忧,整个活动友好顺利。

团长的故事让我们哈哈大笑,一车人对着我开始评头品足,最终得出结论,本人的颜值基本属于好人范畴,和电影中的007相差得不止十万八千里。

事后回想,还是有些惊讶,没想到以为只出现在新闻里的间谍论,会落到自己身上,民间这种担忧和防范产生的损害会日积月累,最终侵蚀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信任纽带。

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老百姓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国泰民安、安居乐业,而这一切都需要建立基本的理解和信任,在矛盾产生时多一些宽容和耐心;一旦形成良性循环,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人与人之间如此,民族与民族之间也是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更是如此。

目前,丛林法则似乎卷土重来并占据上风,民众也为此调整或改变自己原有的信条和信仰;可历史一直在告诉我们,丛林法则的尽头一定是无休止的争斗,直至战争;而人类的文明之一,便是逐渐摒弃丛林法则。

中加之间需要重新建立起一座跨海大桥,普通百姓的我也计划着为此添砖加瓦!

只是有些担心,自己那单薄的身子骨。。。。。。

签证信息最新更新:多伦多,周一早上,陪前文中温哥华的朋友去签证中心交材料,人很少,只有一个人排前面,半小时办完;周四取签证(非加急),十分钟;新护照,九年签证,每次停留180天。

签证费137加币,加两次楼下停车费,共计150加币。

停车收费机器不在出入口了,在楼下电梯间过道,自觉估时缴费,工作人员说会抽查。

前些天,一个中文论坛,一位父亲为儿子回国七天急问,从多伦多回国来回能不能直接使用过境签(不能,过境签要求出发地和目的地不一样。除非多花钱,并买非联程票),网友各种意见经验和猜测。

还是前文建议,华人回国使用Q2探亲签证,早办早享用,使用过境签高风险高成本,不太值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