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战结束以来,作为世界主人的美国政府领导人总是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 - 担心美国正在衰落,害怕竞争对手超越自己。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引发了这种担忧,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的扩张主义也引发了这种焦虑。20世纪80年代当日本的经济突飞猛进时,华盛顿担心美国工业无法与日本的经济巨头竞争。甚至在1992年,苏联解体后不久,《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美国正在衰落吗?”(下图 shutter stock/THINK MAGAZINE)今天,随着中国大陆的实力不断增强,许多绿色技术走在了世界前面,在包括半导体在内的高尖技术迎头赶上,美国的衰落感更甚,也更加担忧美国民主制度的弱点。2024年10月份的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人普遍表达了对美国民主制度无法再实现美国梦承诺的担忧,四分之三的美国人对国家的发展轨迹感到不安。
毫无疑问,在中国大陆成为一个强大而有影响力的全球参与者的同时,它也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复杂挑战 - 将使其发展变得极为复杂的挑战。在大陆国内,其经济现在面临着房地产市场动荡、债务激增、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生产力下降和人口迅速老龄化等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国外,北京面临着地区军事紧张局势以及发达经济体日益严格的审查和反击。事实上,过去二十年推动中国经济显著增长的一些基本条件正在瓦解。就在这些新困难出现、需要灵活的政策制定时,中国大陆政府却反其道而行之,封杀了政治辩论,将技术官僚边缘化,导致政策制定过程脆弱、被动,容易出错。中国年轻人现在哀叹他们实现目标的空间越来越小,且这一趋势不会改变。
而“衰落”中的美国呢,尽管存在诸多缺点和弱点,仍然拥有中国从根本上缺乏的战略纵深:经济活力、全球军事优势、卓越的人力资本和旨在促进纠正错误的政治体系的独特组合。富有弹性和适应能力的美国经济拥有世界上最深、流动性最强的资本市场,对全球金融体系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美国继续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包括许多逃离中国政治环境的中国人。坦率地说,美国在经济活力、全球影响力和技术创新方面仍然比中国大陆具有重要优势。尽管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中国大陆仍在挑战美国国家安全和繁荣的特定领域取得进展,例如量子计算、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生产。不可否认,即使不堪重负,中国这样的政治经济体系仍可在关键领域保持其强劲对手地位。
北京最常在华盛顿投资严重不足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中国大陆可以高度专注和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容忍大量浪费以追求关键目标。这意味着华盛顿不能像过去十年在5G技术方面那样,从对21 世纪经济竞争至关重要的领域撤退。强调这一事实是要美国政府理解,不能让过度的悲观或恐慌削弱了华盛顿的意志,模糊了它的焦点,或者导致它过度放纵本土主义和保护主义冲动并关闭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大门,从而放弃其不对称优势。
必须承认,美国确实面临着国内外一系列艰巨的问题。但与中国面临的问题相比,美国面临的问题是小巫见大巫。华盛顿不应该就此高看对手的实力、低估自身实力。否则,美国政府就可能落入严重政策失误的陷阱。因此,美国领导人应该在北京陷入困境时利用美国的比较优势来推进其利益。这些,就是兰德公司唐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国研究主席布兰切特 (Jude Blanchette),和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哈斯 (Ryan Hass)在他们的“Know your rival, know yourself”一文中的中心思想。布兰切特和哈斯的文章发表在2025年1月7日一期的《外交事务》上。以下为该文主要内容。
信心游戏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一直高估对手的实力,低估自己的实力。这种习惯在冷战期间尤为明显,当时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担心苏联在军事实力、技术进步和全球政治影响力方面已经占了上风(下图 FP/EUROMAIDAN)。例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官员开始相信苏联拥有更大、更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储备。然而,U-2侦察机和其他来源收集的情报后来显示,所谓的导弹差距大部分是虚构的。随着冷战接近尾声,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苏联经济在军费开支的重压下摇摇欲坠,人们对苏联优势的担忧大部分是夸大或基于误解。
很多时候,这种动态对美国是有利。因为对手崛起的前景可以调动美国的资源和政治意愿:例如,美国在弹道导弹生产方面落后于苏联的说法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误的,但这一“落后”却成为美国政府增加国防开支和加速技术研究的强大动力。在某种程度上,美国正失去比较优势的误导其实帮助了美国保持乃至扩大了自己的优势。同样,苏联早期太空竞赛胜利的Sputnik moment - 以及对美国将在一场至关重要的象征性竞赛中落后的担忧 - 促使美国政府成立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投资于美国学校的科学教育,并增加了对科学研究的资助。在这种情况下,担心苏联超越美国是有价值的,它催化了有益的投资,为美国随后半个世纪的技术优势奠定了基础。
因此,指出并高估对手的实力以刺激国内行动,这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感知到的威胁可以调动资源,推动创新,并在面对潜在挑战时促进团结,就像冷战期间的太空竞赛和军事进步一样。有益的高估是激发建设性行动而不会导致偏执或不可持续的承诺。当高估严重扭曲政府优先事项并分散领导人对其他紧迫问题的有限注意力时,就会造成损害。要认识到差异,既需要对竞争对手的能力有细致入微的了解,也需要制定出针对这些能力的精准而可持续的应对措施。
中国大陆的日子也不好过
如今,美国许多人担心中国大陆会取代其实力,且不乏证据。在从高超音速导弹到造船等各种关键能力方面,中国即使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也正在日益强大(下图 reddit)。这似乎在证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所说,即以国家为主导的政治经济模式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然而,奠定中国大陆实力的基础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大陆的经济增长率自2007年达到峰值后即稳步下降;特别是过去五年,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经济波动。中国大陆增长和城市发展核心驱动力的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在经历一场影响深远的历史性调整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大约50%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濒临破产。房价持续下跌,截至2024年10月,房价下跌速度为2015年以来最快。由于中国70%以上的家庭财富都与房地产市场挂钩,房价大幅下跌不仅伤害了开发商,也伤害了几乎所有中国公民。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几年里,中国一度受到全球市场热捧,各国企望从其制造业实力和似乎无限的外资容量中获益。现在中国大陆仍然严重依赖世界市场,但许多外国政府越来越担心其经济影响力和军事实力的战略影响。例如,许多最初接受“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途径的发展中国家正在仔细审查该项目的影响,担心其对环境和当地劳工实践的负面影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已经建立了新的投资审查机制,以更好地保护其经济免受中国大陆投资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在一份“战略展望”报告中正式将中国列为“系统性竞争对手”,标志着欧盟改变了传统观点,即中国大陆提供了一个几乎没有负面影响的市场机会。随后,欧盟对中国在欧洲关键基础设施、技术和数字领域的投资实施了更严格的监管,并对中国大陆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45%的关税。
与此同时,中共以被动、不透明的决策为特征的治理方式,加剧了中国国内和国际的紧张局势。这种将权力集中在一小群忠诚的支持者的治理方式,削弱了原本可能影响政策决策的内部制衡机制。北京对最初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压制关键信息,以及压制举报人,导致全球对病毒的应对措施出现延误,并导致病毒迅速蔓延到中国境外。原本可能协调良好的当地应对措施演变成一场全球卫生危机,使中国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并表明惩罚异见人士和切断反馈来源的制度存在缺陷。
中共减少经济不平等,遏制私营部门的过度扩张的政策,同样走上了一条不透明且不稳定的道路。同时中央政府出现了政策失误,如不愿救助地方政府、不愿控制影子银行和资本市场 。这些都加剧了中国大陆经济的财政压力,引发了大型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政府对科技和私立教育等领域突然出台的严厉监管措施给商界带来了冲击,也让国际投资者感到不安。 “整体国家安全观”制度化,即经济和政治决策以政权安全为导向,已经开始削弱推动中国快速崛起的动力源泉。自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开始开放中国大陆经济以来,中共领导人一直努力为国家提供务实的市场政策,并让地方政客有灵活性来应对其所在地区的具体挑战。但现在,地方政客们受到自上而下的僵硬指令的束缚,这些指令优先考虑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而不是实际解决方案,他们无力应对财政破产和失业日益增加的压力。
企业家曾经是中国大陆经济奇迹的主要引擎,但现在却在恐惧和不确定的氛围中工作,不确定北京的下一步政策转变是什么。政府决策缺乏透明度或法律追索权,这暴露了中央集权治理的更深层次缺陷: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几乎没有经过协商或解释,让公民和企业自行应对后果。安全为导向的中央集权治理可能会带来短期控制,实现某些战略和技术成果的能力。但它有可能使中国大陆的政策制定机构越来越麻木不仁,既脱离国内现实,也脱离全球预期。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Blanchette, J. and Hass, R. (2025). Know your rival, know yourself. FOREIGN AFFAIRS. 链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know-your-rival-know-yourself-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