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个并不起眼的路口,忽然被路边一块小小的招牌晃了一下眼,朴素中透着神秘,感觉像是寺庙,但又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金碧庄严的中式庙宇。
停了车往里走,原来是一座泰庙——风格十分低调。不远处有两根木头桩子上上支起一块木匾,上面用红色的大字写着“WILLPOWER GARDEN”。
这样一个荒野的郊区,这样一处自野地中凭空而起的人工标记,而且可以看出费了不少的气力和心思!

自此之后,每每经过Kanata,我都忍不住进去绕一圈。
原来这个地方叫做WILLPOWER INSTITUTE OF MEDITATION, 是起源于泰庙的禅修道场,在美国和加拿大还有几处。

渥太华的这个禅修园林依丘陵而建,能让公众涉足的区域,处处见巧思:树林之间用木头搭起的悬床、用废弃轮胎种植的花草、小桥流水与巨木青松交错铺陈,都是围绕着溪流和湖水的地貌而设计的,宛如修行者的心灵外化。那些精心打磨的木栈、石桥、溪边的踏板,不只是日常的工具,更像是风景,用专注和热爱,灵魂和灵感在时光中的沉淀。

可惜,今年再次前往时,却明显感受到园地的失修。
杂草掩了路,桥面腐朽。原本形状优美的两个池塘里都成了死水,出口落满了石头和木块,而没有人来疏通管理。

道场发生了什么吗?是什么让道场的僧人不再劳作,那曾经最喜欢的木工活也都放下了,连着耕地的锄头和修禅的身影……

林间那个别致的木头悬床也被拆成了一根根木条,不少钉子锈了,尖利地探出头,一不小心,只怕会扎伤到人。

破败的小木栈桥上,人何在?歌何在?一种感伤和失落涌上心头。
这样的园林,或许是耗费了许多年心力才一点一滴建造出来的。如今处处失修,外观的颓败,也许意味着,那位灵魂人物已经离开了。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一旦失去核心的感召,那些随之生发的因缘际会,也跟着失去了勃发的生命力,慢慢不再鲜活。

走走看看,我带着茫然和难解的心情往山上走。不想寺庙中正在举办活动,据说今天是现任道场法师即将闭关三个月的日子,不少信徒都会赶来拜望祝福。
禅修道场的发起人大师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已经在两年前离世了,享年102岁。

树上挂着的牌子都是第一次来就看到过的,这是那时更加欢喜这样的道场,完全当作了鸡汤一样的金句。
如今再看,忽然觉得世间的安宁和快乐何其短暂难得,难怪要郑重地写下来,时时提醒。
还有这一行字,像是当头棒喝,忽地点醒了我:
Close your eyes, clear your mind and let it go!
禅修就是学习当下,保持觉性。
忽有了一种释怀,其实道场的昨日和今日,又或是明日,有什么可以比较或是感伤的呢。
花开有时,月有圆缺,都是大自然的律动罢了。

禅修的第一步,是“止”。最简单的练习,叫“观心不造作”——念头来,就让它来,不追、不逐、不抗拒;你只是在,清醒地在。接受一切变化,不必懊恼或是失落,当下就是唯一的真实。
当下就是让我们从分离的头脑世界里走出来。一旦有头脑参与,一定是把我们带到一个不是留恋过去、就是懊恼过去或者是期盼未来、担心未来这样一个假象的世界里。
只有当下,才能离开过去和未来的世界。

废弃轮胎花坛变成了半根木桩的花盆,未尝不是一种可喜,不同形式的美而已。
放松下来,禅修的境界,其实是练习一种“放松而明亮”的安住:此时此地,一切如是,风吹草动,万物有序。
道场园林过去呈现的是精巧的手艺,如今回归自然,便成了万千浮游和生物的乐园,有何不可呢?

倒在地上的朽木,虽然失去了挺拔的姿态,却悄无声息地滋养着林地和无数微小的生命。苔藓从裂缝中生出,菌丝在内部织网,蚂蚁穿梭,虫鸟依栖。那些曾经高大挺立的身影,如今以另一种方式,与大地深深相连。
也许正是如此,才懂得“枯朽”不是结束,而是归根,是另一种形式的绽放。

那块写着“WILLPOWER GARDEN”的木牌,静静伫立在被杂草覆盖的河道上,像是在提醒着路人:
真正的意志力,不是活在过去和未来,而在清醒地接纳安住,活在当下。
~~~~~~~~~~~~~~~~~~~~~~~~~~~~~~~~~~~
关于此间大师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我略微做了 一些研究
Willpower Institute Meditation Centre
https://meditation.willpowerinstitute.com/master-teacher

早期
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出生于1920年1月7日。他的父亲是一位火车站站长,退休后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Nakhorn Rachasima)村庄务农。在这里,维里央与父母和六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也是在这个村庄里,年幼的维里央经历了第一次深刻的禅修体验,这也开启了他通往觉悟之路的旅程,至今已过去八十多年……
在13岁那年,维里央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金。有一天,金邀请他一起去村里的寺庙上课(当时泰国尚无正规的教育体系,唯一能学习读写的地方就是寺庙)。维里央本不想去,他更愿意和金在户外玩耍,再说他父亲已经教会了他读写。但金非常坚持,于是维里央勉强陪她去了寺庙。
他坐在金的旁边,主持教学的住持看到后马上提醒他说:男孩子不能坐在女孩旁边。维里央非常沮丧!他本来就不愿意来,现在还要和朋友分开坐!他只好默默地挪到角落坐下,准备打发时间,等待从晚上8点到午夜四小时的课程结束。他很快感到无聊,便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我再也不来了!我再也不来了!我再也不来了!”
就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灵魂似乎离开了身体,从空中俯瞰着自己的手臂、双腿,整个身体。他看到了高空的景象,看到了四方的土地,甚至能看到水底!午夜时分,当其他学生准备离开时,他睁开了眼睛。他赶紧拦住住持,向他请教刚才发生的事情。住持惊讶地说:“维里央,你怎么能有这么深刻的禅修体验?你没有老师,很多人修行十年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这就是维里央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禅修。那时他的家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他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打坐或冥想的指导。这也是他后来不断强调:禅修适合所有信仰背景的人,无论宗教、种族、年龄或性别,人人皆可修行。
大约在同一时期,维里央曾去田里采摘西瓜,然后扛着沉重的瓜去市场卖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家。他非常疲惫,只想休息。然而家里的水缸是空的,他又被要求去河边打水。他提着两只水桶来回走了很多趟,终于把水缸装满。正想休息,却又被告知米缸也空了,需要碾米。吃过晚饭后,他开始舂米。那时没有机器碾米,他只能用一根大木杵,靠脚使劲踩在木杠上,反复捣打——他用力地舂啊、舂啊、舂啊!
然后,眼前一黑,他倒在了地上。约一个小时后醒来时,他已经无法动弹,完全瘫痪了!他的父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请了许多医生和民间专家来看病,但都说治不了。这位少年只能躺在家门廊的竹床上忍受痛苦。没有人知道,他在心中默默发下一个誓愿:如果自己能痊愈,他将把余生献给人类的福祉。
七天后,一位穿着白衣的隐士来到了他家中。(维里央后来一直称这人为“白衣尊者”White Robe。)这位白衣尊者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是来治好儿子的。他父亲表示可以试试,但医生都说儿子已经无药可救。白衣尊者俯身在男孩耳边轻声说道:“我听到了你的誓愿。”然后,他请维里央将那个誓言大声说出来。维里央照做了。
他心想,只有自己知道那句誓言,若这个人真的知道,说明他也许真的有办法治好自己。白衣尊者嚼了一些不明物质,三次喷洒在他身上——奇迹发生了!维里央重新获得了行动能力,甚至能奔跑,彻底痊愈!
第二天清晨,白衣尊者又来了,让他再次复述誓言,然后告诉他下午在村里的寺庙等他。维里央如约而至,在罗望子树下见到了白衣尊者。白衣尊者再次请他重复誓言,然后带他到一片林地,在那里有一头水牛。令人惊讶的是,白衣尊者从袋中取出一把刀,迅速割下水牛的尾巴,接着一边念咒一边将尾巴接上,看起来并未让水牛受伤。
之后,这位白衣尊者教给维里央一段祷词,并要求他连续十年每天都要诵念,哪怕漏掉一天也要重新开始。维里央答应了,并遵守了这个承诺。白衣尊者离开后,维里央再也没有见过他。
不久之后,维里央在村中拜了一位老师,正式开始学习。15岁时,他出家成为沙弥,20岁时正式受戒成为比丘。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在泰国的森林与山林中修行,向许多著名高僧学习禅修法门,其中包括法藏公玛尊者(Phra Ajan Kongma)以及举世尊崇的曼·布里达塔长老(Luang Phor Mun, Venerable Acariya Mun Bhuridatta Thera)。
晚年时期
20世纪60年代初,在通过禅修获得了极大的喜悦与内心的平静之后,维里央尊者意识到,如果不将这份智慧分享给世人,将是一种浪费。因此,他决定离开山林隐修的生活,于1963年踏上艰难的旅程,前往曼谷。他在一片沼泽地上安顿下来,当时周围的“邻居”只有蛇。而正是在这里,他开始建造他的寺庙——法门功寺(Wat Dhammamongkol)。
凭借卓越的禅修技巧和深厚的智慧,维里央尊者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在他们的帮助下,这座寺庙最终于1985年建成。此后,该项目不断扩展,如今占地达25英亩,园林幽美,寺庙、教室、禅修场所和其他配套资源齐备。法门功寺如今常住约500名僧侣,维里央尊者曾长期担任方丈,为他们提供食宿、教育及禅修指导。
寺内主佛塔是泰国最高的佛塔,同时也是僧侣们上课的地方。此外,他还在寺庙内创办了一所小学,为周边因贫困而无法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提供教育机会。寺庙还设有职业培训中心,让当地成人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获得就业能力。
寺庙另一重要设施是禅修中心,为希望深入修习禅定的人提供宁静的学习环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20,000名泰国学生从“禅修导师课程”中毕业。
在慈善事业方面,维里央尊者多年来也贡献良多。他曾捐赠资金建立泰国北部清迈府的一家医院,并创办了两所大学,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其中一所是位于曼谷的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NIDA))。
他最宏大的梦想之一是为泰国贫困家庭儿童建立学前教育中心。至今,他已建立 超过570个早教中心,他的最终愿景是扩展至全国5000个。
维里央尊者与加拿大的联系,始于一次关于“将佛陀形象雕刻于最坚硬天然材料——翡翠” 的异象。1991年,他在冥想中看见一块巨大的翡翠石沉于水底。就在同一天,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条河床中发现了一块 32吨重的翡翠巨石。维里央尊者筹资购买了这块奇石,并将其雕刻为一尊坐佛和一尊中国观音像。
这次与加拿大的接触,最终促成了他在加拿大多个城市建立禅修中心,并免费提供“禅修导师课程”,包括埃德蒙顿、温哥华、卡尔加里、尼亚加拉瀑布、多伦多及渥太华。他也在美国的德州达拉斯和最近的加州洛杉矶设立了禅修中心。
建立这些禅修中心的背后,是维里央尊者另一个伟大的愿景——通过禅修促进世界和平。
自那场奇迹般的康复经历后,维里央尊者终身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推广。他坚信:只要世界上有足够多的人持续禅修,世界和平终将实现。为此,他创立了意志力禅修基金会(Willpower Institute Foundation),旨在全球建设禅修中心,让人们学习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这段简要的生平回顾,是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一生的见证。他确实兑现了13岁时对那位白衣隐士许下的誓言——将一生奉献于人类福祉。
Willpower Institute Meditation Centre
https://meditation.willpowerinstitute.com/master-teacher

早期
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Luangphor Viriyang Sirintharo)出生于1920年1月7日。他的父亲是一位火车站站长,退休后在泰国东北部的呵叻府(Nakhorn Rachasima)村庄务农。在这里,维里央与父母和六个兄弟姐妹一起长大。也是在这个村庄里,年幼的维里央经历了第一次深刻的禅修体验,这也开启了他通往觉悟之路的旅程,至今已过去八十多年……
在13岁那年,维里央有一个好朋友,名叫金。有一天,金邀请他一起去村里的寺庙上课(当时泰国尚无正规的教育体系,唯一能学习读写的地方就是寺庙)。维里央本不想去,他更愿意和金在户外玩耍,再说他父亲已经教会了他读写。但金非常坚持,于是维里央勉强陪她去了寺庙。
他坐在金的旁边,主持教学的住持看到后马上提醒他说:男孩子不能坐在女孩旁边。维里央非常沮丧!他本来就不愿意来,现在还要和朋友分开坐!他只好默默地挪到角落坐下,准备打发时间,等待从晚上8点到午夜四小时的课程结束。他很快感到无聊,便闭上眼睛,在心里默念:“我再也不来了!我再也不来了!我再也不来了!”
就在这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灵魂似乎离开了身体,从空中俯瞰着自己的手臂、双腿,整个身体。他看到了高空的景象,看到了四方的土地,甚至能看到水底!午夜时分,当其他学生准备离开时,他睁开了眼睛。他赶紧拦住住持,向他请教刚才发生的事情。住持惊讶地说:“维里央,你怎么能有这么深刻的禅修体验?你没有老师,很多人修行十年也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这就是维里央人生中第一次接触禅修。那时他的家庭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他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打坐或冥想的指导。这也是他后来不断强调:禅修适合所有信仰背景的人,无论宗教、种族、年龄或性别,人人皆可修行。
大约在同一时期,维里央曾去田里采摘西瓜,然后扛着沉重的瓜去市场卖了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家。他非常疲惫,只想休息。然而家里的水缸是空的,他又被要求去河边打水。他提着两只水桶来回走了很多趟,终于把水缸装满。正想休息,却又被告知米缸也空了,需要碾米。吃过晚饭后,他开始舂米。那时没有机器碾米,他只能用一根大木杵,靠脚使劲踩在木杠上,反复捣打——他用力地舂啊、舂啊、舂啊!
然后,眼前一黑,他倒在了地上。约一个小时后醒来时,他已经无法动弹,完全瘫痪了!他的父母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请了许多医生和民间专家来看病,但都说治不了。这位少年只能躺在家门廊的竹床上忍受痛苦。没有人知道,他在心中默默发下一个誓愿:如果自己能痊愈,他将把余生献给人类的福祉。
七天后,一位穿着白衣的隐士来到了他家中。(维里央后来一直称这人为“白衣尊者”White Robe。)这位白衣尊者告诉他父亲,说自己是来治好儿子的。他父亲表示可以试试,但医生都说儿子已经无药可救。白衣尊者俯身在男孩耳边轻声说道:“我听到了你的誓愿。”然后,他请维里央将那个誓言大声说出来。维里央照做了。
他心想,只有自己知道那句誓言,若这个人真的知道,说明他也许真的有办法治好自己。白衣尊者嚼了一些不明物质,三次喷洒在他身上——奇迹发生了!维里央重新获得了行动能力,甚至能奔跑,彻底痊愈!
第二天清晨,白衣尊者又来了,让他再次复述誓言,然后告诉他下午在村里的寺庙等他。维里央如约而至,在罗望子树下见到了白衣尊者。白衣尊者再次请他重复誓言,然后带他到一片林地,在那里有一头水牛。令人惊讶的是,白衣尊者从袋中取出一把刀,迅速割下水牛的尾巴,接着一边念咒一边将尾巴接上,看起来并未让水牛受伤。
之后,这位白衣尊者教给维里央一段祷词,并要求他连续十年每天都要诵念,哪怕漏掉一天也要重新开始。维里央答应了,并遵守了这个承诺。白衣尊者离开后,维里央再也没有见过他。
不久之后,维里央在村中拜了一位老师,正式开始学习。15岁时,他出家成为沙弥,20岁时正式受戒成为比丘。之后的二十年里,他在泰国的森林与山林中修行,向许多著名高僧学习禅修法门,其中包括法藏公玛尊者(Phra Ajan Kongma)以及举世尊崇的曼·布里达塔长老(Luang Phor Mun, Venerable Acariya Mun Bhuridatta Thera)。

20世纪60年代初,在通过禅修获得了极大的喜悦与内心的平静之后,维里央尊者意识到,如果不将这份智慧分享给世人,将是一种浪费。因此,他决定离开山林隐修的生活,于1963年踏上艰难的旅程,前往曼谷。他在一片沼泽地上安顿下来,当时周围的“邻居”只有蛇。而正是在这里,他开始建造他的寺庙——法门功寺(Wat Dhammamongkol)。
凭借卓越的禅修技巧和深厚的智慧,维里央尊者吸引了大量支持者。在他们的帮助下,这座寺庙最终于1985年建成。此后,该项目不断扩展,如今占地达25英亩,园林幽美,寺庙、教室、禅修场所和其他配套资源齐备。法门功寺如今常住约500名僧侣,维里央尊者曾长期担任方丈,为他们提供食宿、教育及禅修指导。
寺内主佛塔是泰国最高的佛塔,同时也是僧侣们上课的地方。此外,他还在寺庙内创办了一所小学,为周边因贫困而无法送孩子上学的家庭提供教育机会。寺庙还设有职业培训中心,让当地成人学习实用技能,从而获得就业能力。
寺庙另一重要设施是禅修中心,为希望深入修习禅定的人提供宁静的学习环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 20,000名泰国学生从“禅修导师课程”中毕业。
在慈善事业方面,维里央尊者多年来也贡献良多。他曾捐赠资金建立泰国北部清迈府的一家医院,并创办了两所大学,提供行政管理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研究生课程(其中一所是位于曼谷的泰国国家发展管理学院(NIDA))。
他最宏大的梦想之一是为泰国贫困家庭儿童建立学前教育中心。至今,他已建立 超过570个早教中心,他的最终愿景是扩展至全国5000个。
维里央尊者与加拿大的联系,始于一次关于“将佛陀形象雕刻于最坚硬天然材料——翡翠” 的异象。1991年,他在冥想中看见一块巨大的翡翠石沉于水底。就在同一天,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条河床中发现了一块 32吨重的翡翠巨石。维里央尊者筹资购买了这块奇石,并将其雕刻为一尊坐佛和一尊中国观音像。
这次与加拿大的接触,最终促成了他在加拿大多个城市建立禅修中心,并免费提供“禅修导师课程”,包括埃德蒙顿、温哥华、卡尔加里、尼亚加拉瀑布、多伦多及渥太华。他也在美国的德州达拉斯和最近的加州洛杉矶设立了禅修中心。
建立这些禅修中心的背后,是维里央尊者另一个伟大的愿景——通过禅修促进世界和平。
自那场奇迹般的康复经历后,维里央尊者终身致力于世界和平的推广。他坚信:只要世界上有足够多的人持续禅修,世界和平终将实现。为此,他创立了意志力禅修基金会(Willpower Institute Foundation),旨在全球建设禅修中心,让人们学习禅修的理论与实践。
这段简要的生平回顾,是维里央·西林塔罗尊者一生的见证。他确实兑现了13岁时对那位白衣隐士许下的誓言——将一生奉献于人类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