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山脉位于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北部山区属于俄罗斯,此地有经常闹独立的车臣等共和国;南高加索(或者叫外高加索)则分属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三国。按照地理位置划分,这三个国家都属于亚洲国家,但是他们也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亚洲国家,三国都加入了欧足联,当然也就踢欧洲杯了。 作为曾经是苏联的一部分,高加索山区的人种和我们传统意义上认识的苏联人(其实是俄罗斯人)大相径庭,这里人(尤其是亚美尼亚人)通常是深棕色的头发和棕黑色的大眼睛。




区区数百万的亚美尼亚人,能够在高加索地区存续千年的关键,就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特性,语言文字和宗教。亚美尼亚在公元314年就将基督教确认为国教, 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 世界上的第一座教堂就在亚美尼亚,即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一千七百多年来,该教堂一直是亚美尼亚宗主教的驻地,被称作亚美尼亚的梵蒂冈。这是一个以教堂、修道院、博物馆、主教私人官邸和花园组成的建筑群。 一千多年来一直不断地维护,维修,直到现在还在使用。亚美尼亚教会叫做“亚美尼亚使徒教”, 它不属于基督宗教中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等主流教派。他们不承认每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他们的圣诞节是在1月19日。亚美尼亚全国90%以上的人都是其信徒, 全世界大约有 900万信徒, 基本上都是亚美尼亚民族。 该教会的最高领导人与东正教的牧首和罗马天主教的教皇都一样是“宗主”。




比这座教堂更重要的是阿拉拉特山,这是亚美尼亚人心目中的圣山。根据圣经记载,公元前2649年爆发大洪水时,诺亚方舟就是停靠在阿拉拉特山下;洪水退后,诺亚下到山谷,种下人类第一株葡萄树。 但根据苏联在1923年与土耳其签订的边界条约,阿拉拉特山从此划给了土耳其。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亚美尼亚人仍宣称此山为他们所有,它至今仍是亚美尼亚国徽正中央的图案;我买了一个冰箱贴,其中的图案就是阿拉拉特山,这就是亚美尼亚人的圣山和民族团结之心,更是其民族认同的象征。


亚美尼亚留存的古迹中,十字架石碑是一种独特的石雕艺术。亚美尼亚人在全世界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十字架石碑,如今也依然在制作这种石雕,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各不相同。美国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里也有一尊,还说明由“亚美尼亚国家博物馆借展”。除了宗教传统外,亚美尼亚的文字也有其特殊性。在推广基督教的同时,先人们还创建了38个字母的拼音系统,并将其刻在石碑上。 此套语言系统至今仍是亚美尼亚的官方语言,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亚美尼亚人也在有意识地强化母语学习。共同的文化标记将流散的亚美尼亚人联系在一起,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旅行快结束时,我特地去参观“亚美尼亚之母”雕像,包含底座在内有二十多层楼高。一位母亲双手托着一把長劍, 右手握住剑柄而左手托着剑尾,坚强地守护者数千年来饱受苦难和外辱的的亞美尼亞子民们。这座雕像所在位置曾有一座斯大林的雕像,在赫鲁晓夫推动的“非斯大林化”后被拆除,亚美尼亚之母雕像取而代之。如今亚美尼亚民族还有约700万人,除居住在亚美尼亚境内的300万人,其余的流散在世界各地,大部分居住在俄罗斯和美国;共同的民族特征,语言和宗教,将他们世世代代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不死鸟”,怎不令人尊重?离开亚美尼亚前,我在机场买了一个冰箱贴留作纪念,其中的图案就是阿拉拉特山,这就是亚美尼亚人的圣山和民族团结之心,当然值得我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