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土特产”——盛产高官

在全国各地都在苦苦寻找经济突破口的时候,北京却早已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不是金融,不是文化创意,也不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更有中国特色、更有现实穿透力的词:高官出产基地。

坊间流传这样一段顺口溜:科级干部不算数,处级干部刚起步;司级干部刚醒悟,部级干部显威武。乍一看像打油诗,细一想却道尽北京这座城市的干部生态链。在北京,随便往地铁里一站,不小心撞到肩膀的,可能就是个刚从某部委会议室出来的正司级干部;在三里屯随便坐个咖啡厅,对面喝拿铁的人说不定就是挂职回京刚满的副部级老同志;在颐和园遛个弯,手拎保温杯的阿姨可能是某单位的党委副书记,正带着孙子小心翼翼地避开湖边的鸳鸯,脑中还在思考下周的人事安排。

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空气中弥漫着行政级别的分子。从中南海到东长安街,从海淀苏州街的中科院楼群,到朝阳的国资委、发改委、文旅部等机构,一栋栋写字楼不再是钢筋水泥的代名词,而是一格一命的封疆大吏聚集地。每扇窗户的背后,可能都坐着一个正处级以上的父母官,正在斟酌下一步的五年规划,或是一纸调令的行文措辞。这一切,构成了北京独有的地表行政级别密度



北京人常说:在这儿,当个处长和在外地开个便利店差不多。这听起来有些刻薄,实则写实。在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处级干部是县里一把手、市里要角,风风光光,地位稳固。而在北京,处级干部只是刚起步

这不是贬低处级干部,而是北京干部结构的奇特性决定的。从国务院到各大部委,甚至大型央企,几乎都有层层叠叠的处室编制。处室之下是科室,处室之上是司局,司局之上才是部委领导。也就是说,一个刚升到处级的同志,在北京这片官场密林中,才刚刚找到一根树枝栖身,前方还有”“”“常委等高山在等着他一步一步去爬。所以,有人戏称,北京的处级干部,如果掉进西南某县的组织部,能直接掀起一阵高级人才引进的风暴。换句话说,北京的中产阶级,可能就是全国的政坛精英

你问北京的土特产是什么?有人说是豆汁儿炸酱面,也有人说是京韵大鼓,但真正有产量、有规模、有制度保障的,是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干部外派这项传统活动,早年间可能是军中将士镇守四方;如今,演变为北京部委向全国输送精英人才的典范模式。一个年轻的北京干部,从中组部出来,被外派到某地挂职三年,再回来提一级;另一个部里的老同志,去某地方挂个副书记,顺带管理个国资企业,几年后荣归故里,再升半格。

北京成了一个高官批发市场。不仅自己出产干部,还承接各地进京朝贡的人事流通:来进修、来培训、来挂职,来熟人推荐一个位子。春去秋来,干部流转如候鸟迁徙,只不过这些候鸟,飞的不一定是季节,而是级别

北京人讲究人以官论,但这种不一定是现职,往往是过往的光辉履历。你可能在公园里碰到一个穿运动服的老大爷,他随口一聊:我当年在国家计委干过,后来去过沿海某省挂职,那会儿还没有自由贸易区这个概念,我们搞的叫出口特区你以为是在听故事,其实是在回顾一段当代经济史。

在北京,你爸原来是哪个部的往往比你现在在哪儿上班更有分量。因为一个老干部家庭所积攒的人脉资产,在京城的人事生态里,有着比房产证更保值的流通价值。再比如,一句我在中直机关上过班,听起来像是在描述一次工作经历,但在饭桌上能瞬间使话题重心向他倾斜——这不是简历上的一行小字,而是一整套你得知道我是谁的暗号。

北京的高官密度,也带来许多荒诞却真实的社会错位喜剧。比如,某小区物业贴出请配合物业管理的告示,业主群立刻炸锅:你知道我们这栋楼住的都是哪一级单位的吗?一场小小的电梯维修,背后可能牵扯到七八个部门意见协调,信息报批比部委还慢

再比如,孩子幼儿园开家长会,老师感到巨大压力,因为面前坐着的家长们,一个是财政部的处长,一个是审计署的副司,一个是中办的副调研员,还有一个据说是中央某领导的司机——谁都不能得罪,但谁都想安排好一点的班主任。这类喜剧在北京日常生活中层出不穷,人们嘴上笑嘻嘻,心里却要仔细掂量每一句话的分量,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眼前穿棉袄、骑共享单车的中年大叔,是不是某个部里准备提拔的下一任司长。

在北京,真正形成了一种干部产业链:上游是体制内储备资源:高校、党校、青年干部训练营;中游是各部委机关、司局处室,分布密集,如同珊瑚礁;下游是全国各地干部流动的调配市场,有出有入,有进有退;终端是编制之外的人脉关系,成为这座城市最难测量的隐性资源。

这座城市以一种让人哭笑不得的方式,把干部当作一种特色资源,进行精细化养殖区域性输出。它不生产高官,它只是高官的转运中心。于是,北京的土特产,不再是老北京炸酱面,而是处级干部;不再是绒鸟兔爷,而是一批批即将被派往全国各地的优质官员;不再是文物古迹,而是某部某处的人事推荐函。

一句话,北京的风景不在故宫长城,而在人事安排表里密密麻麻的那一行调往外地锻炼干部。谁说首都没有支柱产业?北京的干部输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样板。——毕竟,在这里,连风,都可能是正部级。

格利 发表评论于
某年,某市迎来一位“空降”副市长,级别不低,职责不轻,还分管公安系统。上任后风风火火,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结果却让这个原本安定的城市陷入动荡,民怨沸腾。数年后,组织系统清查干部档案时意外发现,此人竟是凭借一张伪造的中央组织部介绍信入职的——堂堂副厅级官员,竟然是个彻头彻尾的“假冒者”。
百万庄大侠 发表评论于
文章写实并且幽默,只是(地铁车站里)钻出来一位司局级,这不可能,混到司局这个位置不可能没有专车,文革前的(高干)是指司局级,现在是副部以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