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整个一下午,我们都在极乐汤泡汤享受,轻松自己。在泡汤休息翻手机的时候,发现有网友发帖说,不知道这几天上海外滩那边都在进行着什么神秘的光影测试?好像将有什么大型的激光演出即将登场。更有人说,今天晚上,在外滩将会有一场大型的激光表演,以庆祝浦东新区开发开放35周年。
也没想太多,反正在离开上海之前的晚上,我准备再到外滩近距离地体感她迷人的风姿,和她悄悄地交换几句久违了的暖人心语。近些年来,每次到上海,我一定要去外滩看看,沁润一下自己,这似乎已经变成了我必须恪守的一种很有点仪式感的承诺和惯例,说成是一种精神朝圣和洗涤也没有什么不妥。
晚上6点:我们赶到黄埔江边的花马天堂餐厅就餐。
7点一过,吃完饭,付完账,步行了百十来米,就来到了外滩的中央地带。只是到了这时才发现,今晚上来这里观光朝圣看夜景的人,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已经无法进入外滩了。因为今晚上来的人太多,外滩似已关闭,不让新来的人进去。
所有汇集到外滩但还没有机会上到外滩水边观景点的人,把马路两侧的路、周边的空地挤得水泄不通。到处都是执勤的警察和一队队排列整齐的武警。我粗略估算了一下,那晚,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和武警,怎么也有千八百人,而观光的人流,怎么也有几十甚至上百万之众吧?!
来过外滩无数次了,也在夜晚来过不知道多少回了,但还从未见到过如此之巨的人头攒动。看来,今晚很有可能看不到美景了,只能耐着性子看一个个没有新意的后老勺喽。
当我们缓慢磨蹭到南京路路口附近时,领我来的人忽然灵机一动,对我说:“今晚,看样子,我们是无法挤到水边看夜景了。这样吧,我带你去个绝佳的观景点,在那里看。赶紧走,再不走就走不动了,看架势,这里是只出不进了。”
说时迟、那时快,没有多想,我们就三步并作两步,疾步来到了外滩18号大楼。一冲进楼里,猛然发现,偌大个前厅,空空荡荡的居然没有什么人,与咫尺之遥的外边喧嚣的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时,我的心里面忽然生出了一种超脱爽快的感觉,觉得我们很幸运地逃出了能把人挤扁的人流,却又一个不留神,一脚踏进了另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之中。
上6楼来到一家叫做Mr & Mrs Bund18 的餐厅。据陪我来的人说,这是全上海最有名的,在全世界的排名也是头几的法式餐厅。进到餐厅后,一起来的人走到前台,不知道跟领班小姐说了点什么,只见她满脸笑容地用手指了指旁边的门。按照她的指点,我们几人赶紧走出了门。到了这时才发现,这里是该餐厅的室外就餐处,正对着浦东,将浦东的美景一览无余。
哈哈,阴差阳错之中,我们竟然被“逼”到这个全上海最佳的观景点来了。
上海外滩18号
下面就是外滩和南京路的入口处
坐稳之后,一起来的点了两样这里的招牌甜点。TA介绍说,自己已经来过这里许多次了,认识经常来这里的许多人。这个餐厅的大厨是世界上顶级的法餐大厨,他在上海有三处餐厅,这里是一处,每一处都是世界上Top排名的餐厅。呵,难怪这里的景致这么好呢。
闲聊观景期间,一起来的点了两份法式甜点:
TA说,这里是米其林三星级餐厅。看见这个黄色的球了吗?它是用一个完整的柠檬做的,里面全是冰淇淋。为了制作这个柠檬球冰淇淋,得花上三天的时间。首先,要把一个新鲜的柠檬烘干,去除内部的东西,然后等外皮彻底风干了之后,再从外部向内部注入冰淇淋。艾玛,这也太那个了点吧?为了吃,也忒拼了吧?这就是米其林三星的过人之处?
我好奇地问,这个冰激淋球得多少钱呀?答,¥160(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问,旁边的那份多少钱?答说,差不多得¥200多块。
那天晚上共有四场激光演出。我们赶上了两场:7:30,8:00这两场。
看着在眼前晃来荡去的动态美景,我有了种奇异的感觉:数字美学,也就是那一连串抽象的、毫无人性人味的数字01010101……是不是正在颠覆和碾压任何以往的、传统的古典美感?
沉浸在令人印象深刻的激光美景之中,我恍惚觉得,“人类”,这个沿用了几千年的古老名字,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一个全新的名字所取代:数字类人。就是不知道,这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大好事呢,还是一件让人悲哀落泪的事情?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你我的任何卑微的认知,以及不论多么激烈的本能反应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被彻底进入到这个全新的,未知名字的扭曲时代,一个我们以往的情感和认知,正在被无情地碾压和无视的数字化时代。
好在我这个IT从业者,从N年前就被数字科技鞭挞着不得不疾速前进,在高歌猛进的数字化时代的康庄大道上一路狂奔,也算是幸运地踩上了时代的点了吧?所以才对眼前正在和即将发生的这一切并不感到太多的不适。可不幸是,这么多年来,俺根本就没有时间,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冷静地思索一番新时代和人生。等到科技这艘巨轮快要驶近那个无法浪子再回头的彼岸的时候,我才多少得到了点闲暇的时间,去想想这些不受待见的人生问题。
最后想问,关税战已经打了一阵子了吧?从今天外滩的这番豪景来看,你觉得上海乃至中国已经被彻底打没电了,找不到北了吗?在这场世纪规模的铁锅大乱炖中,到底是谁赢了、谁输了?从此以后,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揣测,预制个简单的结论:这个时代已经正式被进入了这样一种全新的浑沌模式:从战术上讲,这是歼敌一千自损一千;从战略角度来看,这完全是歼敌八百自损一千的“自损模式”呢?这,就是新时代的新地标吗?折腾进行时还将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