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只有开始做了、走在路上了,才会慢慢找到感觉,找到帮助,也找到方向。
我不太擅长做饭和处理家务。小时候在家里,父母从没要求我们干这些活儿。来美国读书时,研究生的课程都排在晚上,白天我就在餐馆打工,几乎不需要自己做饭。后来和我先生结婚、开始上班后,我们也基本不下厨。每天早上在公司楼下买杯咖啡、加一个 bagel 或 donut,就匆匆上楼。中午在公司附近解决,晚餐就是周末从中国超市买来的熟食加热一下。我先生工作忙,很少能回家吃晚饭,常常半夜才回。周末我们跟学生时代一样到周围的餐厅去吃。后来我们带着孩子常去固定的几家,那些餐厅成了我们家的外厨房。老板和员工也跟我们很熟了。
搬到现在这个小镇后,我们依然延续了之前“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家附近有一家中餐自助餐厅,我们经常去。那时儿子还只有几岁。有一次,他双手捧着饮料走向我们,被人轻轻一撞,整杯饮料洒了一地。过了一会儿,餐厅的老板娘走过来关心孩子有没有被吓到,我们也就从那时开始熟络起来。
那时我们刚从国内度假回来,参加的是一个 299 人的购物团。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购物,尤其喜欢一次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趟行程中我们去了一个珍珠养殖场,我特别喜欢那些造型独特的珍珠戒指,就一口气买了二十只,回来后每天轮着戴。
那天老板娘看到我手上戴着几只白花花的珍珠戒指,随口夸了一句漂亮。我立刻脱下两只戴到她手上,说:“送给你了。”她有些惊讶,但看得出是真的喜欢,只是低头微笑地看着戒指,没有推辞。
那顿饭她直接给我们打了七折,还特别交代前台以后我们来都按七折算。之后我们聊得越来越多。她告诉我,这家餐厅原本只有一半面积,后来生意好了,就租下隔壁铺面;再后来房东要卖,她干脆整块买了下来。旁边几家店原本也是同一个业主的,想一起脱手,她干脆也一并买下。我走出餐厅一看,哇,半个 block 都是她的产业,心里真是震撼不已。
有时中午餐厅不忙,她会过来坐一会儿聊天。她说早年他们在另一个城市开外卖店。911 之后那一带经济大受打击,楼上的两户租客也搬走了,那栋楼是商住两用的。她附近还持有几栋住宅,租客大多是去曼哈顿上班的,后来也纷纷退租。她说那时整整熬了几年,才决定搬来我们这个镇,先开了家堂吃餐厅,再看到自助餐兴起,就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
当看到那栋大学附近的商住二用楼时,我也一度动了开餐厅的念头。记得读书时,餐馆里有位师傅,曾在国内做过国宴厨师,手艺极好,可惜不懂英文。他曾几次提议和我合伙开餐厅。但那时的我一心只想把书读完、找到工作,那是我来美国最初、也是最坚定的目标。我和工友相处得不错,但性子倔强。有朋友评价我“一身正气”,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做事比较执着、不轻易被拉偏吧。呵呵。
我也和老板娘聊起那栋楼,也描述了周边的情况,还开玩笑说将来可以拿一个店面出来一起开家餐厅。她听了只是微笑着没说什么。后来我在找商业地产律师时忽然想到她,就顺口问有没有认识的人,她也很爽快地推荐了她自己的律师。
她常提起他们工作生活过的那个城市,说那里靠近金融区,有大型商场,小火车站就在旁边,上车几分钟就能进曼哈顿。
受到她的启发,那段时间我也开始在 LoopNet 上重点查找那个城市的房源,目标是年回报高的多家庭物业。那时市场上的这类房源真是乌泱乌泱的多,有的年回报率甚至高达 30%。
我直接打电话给 listing 经纪人。他手上有不少房子,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就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板,很多房源其实都由他公司在管的。
我记得我问他:“这个区怎么样?”
他很坦白地说:“你要高回报吗?想要高回报,就得去这种 rough 的区域投资——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后来我也发现,那个城市很大,而他手上的那些高回报房源,大多集中在城市里比较 rough 的区块。
我把这事也跟老板娘聊了聊。她没有给出明确建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的几栋房子离金融区很近,地段不错。她还特地把她在那边的一处房产地址写给我。
我更加认真地研究那一带的房产,也开始安排实地看房。
走着走着,就是这样,一些人、一些话、一些机缘,慢慢把我带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投资之路(二十九)机缘
firefly2000 (2025-05-26 08:52:27) 评论 (1)
很多事情,只有开始做了、走在路上了,才会慢慢找到感觉,找到帮助,也找到方向。
我不太擅长做饭和处理家务。小时候在家里,父母从没要求我们干这些活儿。来美国读书时,研究生的课程都排在晚上,白天我就在餐馆打工,几乎不需要自己做饭。后来和我先生结婚、开始上班后,我们也基本不下厨。每天早上在公司楼下买杯咖啡、加一个 bagel 或 donut,就匆匆上楼。中午在公司附近解决,晚餐就是周末从中国超市买来的熟食加热一下。我先生工作忙,很少能回家吃晚饭,常常半夜才回。周末我们跟学生时代一样到周围的餐厅去吃。后来我们带着孩子常去固定的几家,那些餐厅成了我们家的外厨房。老板和员工也跟我们很熟了。
搬到现在这个小镇后,我们依然延续了之前“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家附近有一家中餐自助餐厅,我们经常去。那时儿子还只有几岁。有一次,他双手捧着饮料走向我们,被人轻轻一撞,整杯饮料洒了一地。过了一会儿,餐厅的老板娘走过来关心孩子有没有被吓到,我们也就从那时开始熟络起来。
那时我们刚从国内度假回来,参加的是一个 299 人的购物团。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购物,尤其喜欢一次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趟行程中我们去了一个珍珠养殖场,我特别喜欢那些造型独特的珍珠戒指,就一口气买了二十只,回来后每天轮着戴。
那天老板娘看到我手上戴着几只白花花的珍珠戒指,随口夸了一句漂亮。我立刻脱下两只戴到她手上,说:“送给你了。”她有些惊讶,但看得出是真的喜欢,只是低头微笑地看着戒指,没有推辞。
那顿饭她直接给我们打了七折,还特别交代前台以后我们来都按七折算。之后我们聊得越来越多。她告诉我,这家餐厅原本只有一半面积,后来生意好了,就租下隔壁铺面;再后来房东要卖,她干脆整块买了下来。旁边几家店原本也是同一个业主的,想一起脱手,她干脆也一并买下。我走出餐厅一看,哇,半个 block 都是她的产业,心里真是震撼不已。
有时中午餐厅不忙,她会过来坐一会儿聊天。她说早年他们在另一个城市开外卖店。911 之后那一带经济大受打击,楼上的两户租客也搬走了,那栋楼是商住两用的。她附近还持有几栋住宅,租客大多是去曼哈顿上班的,后来也纷纷退租。她说那时整整熬了几年,才决定搬来我们这个镇,先开了家堂吃餐厅,再看到自助餐兴起,就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
当看到那栋大学附近的商住二用楼时,我也一度动了开餐厅的念头。记得读书时,餐馆里有位师傅,曾在国内做过国宴厨师,手艺极好,可惜不懂英文。他曾几次提议和我合伙开餐厅。但那时的我一心只想把书读完、找到工作,那是我来美国最初、也是最坚定的目标。我和工友相处得不错,但性子倔强。有朋友评价我“一身正气”,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做事比较执着、不轻易被拉偏吧。呵呵。
我也和老板娘聊起那栋楼,也描述了周边的情况,还开玩笑说将来可以拿一个店面出来一起开家餐厅。她听了只是微笑着没说什么。后来我在找商业地产律师时忽然想到她,就顺口问有没有认识的人,她也很爽快地推荐了她自己的律师。
她常提起他们工作生活过的那个城市,说那里靠近金融区,有大型商场,小火车站就在旁边,上车几分钟就能进曼哈顿。
受到她的启发,那段时间我也开始在 LoopNet 上重点查找那个城市的房源,目标是年回报高的多家庭物业。那时市场上的这类房源真是乌泱乌泱的多,有的年回报率甚至高达 30%。
我直接打电话给 listing 经纪人。他手上有不少房子,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就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板,很多房源其实都由他公司在管的。
我记得我问他:“这个区怎么样?”
他很坦白地说:“你要高回报吗?想要高回报,就得去这种 rough 的区域投资——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后来我也发现,那个城市很大,而他手上的那些高回报房源,大多集中在城市里比较 rough 的区块。
我把这事也跟老板娘聊了聊。她没有给出明确建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的几栋房子离金融区很近,地段不错。她还特地把她在那边的一处房产地址写给我。
我更加认真地研究那一带的房产,也开始安排实地看房。
走着走着,就是这样,一些人、一些话、一些机缘,慢慢把我带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我不太擅长做饭和处理家务。小时候在家里,父母从没要求我们干这些活儿。来美国读书时,研究生的课程都排在晚上,白天我就在餐馆打工,几乎不需要自己做饭。后来和我先生结婚、开始上班后,我们也基本不下厨。每天早上在公司楼下买杯咖啡、加一个 bagel 或 donut,就匆匆上楼。中午在公司附近解决,晚餐就是周末从中国超市买来的熟食加热一下。我先生工作忙,很少能回家吃晚饭,常常半夜才回。周末我们跟学生时代一样到周围的餐厅去吃。后来我们带着孩子常去固定的几家,那些餐厅成了我们家的外厨房。老板和员工也跟我们很熟了。
搬到现在这个小镇后,我们依然延续了之前“吃喝玩乐”的生活方式。家附近有一家中餐自助餐厅,我们经常去。那时儿子还只有几岁。有一次,他双手捧着饮料走向我们,被人轻轻一撞,整杯饮料洒了一地。过了一会儿,餐厅的老板娘走过来关心孩子有没有被吓到,我们也就从那时开始熟络起来。
那时我们刚从国内度假回来,参加的是一个 299 人的购物团。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购物,尤其喜欢一次买很多自己喜欢的东西。那趟行程中我们去了一个珍珠养殖场,我特别喜欢那些造型独特的珍珠戒指,就一口气买了二十只,回来后每天轮着戴。
那天老板娘看到我手上戴着几只白花花的珍珠戒指,随口夸了一句漂亮。我立刻脱下两只戴到她手上,说:“送给你了。”她有些惊讶,但看得出是真的喜欢,只是低头微笑地看着戒指,没有推辞。
那顿饭她直接给我们打了七折,还特别交代前台以后我们来都按七折算。之后我们聊得越来越多。她告诉我,这家餐厅原本只有一半面积,后来生意好了,就租下隔壁铺面;再后来房东要卖,她干脆整块买了下来。旁边几家店原本也是同一个业主的,想一起脱手,她干脆也一并买下。我走出餐厅一看,哇,半个 block 都是她的产业,心里真是震撼不已。
有时中午餐厅不忙,她会过来坐一会儿聊天。她说早年他们在另一个城市开外卖店。911 之后那一带经济大受打击,楼上的两户租客也搬走了,那栋楼是商住两用的。她附近还持有几栋住宅,租客大多是去曼哈顿上班的,后来也纷纷退租。她说那时整整熬了几年,才决定搬来我们这个镇,先开了家堂吃餐厅,再看到自助餐兴起,就逐步扩大了经营规模。
当看到那栋大学附近的商住二用楼时,我也一度动了开餐厅的念头。记得读书时,餐馆里有位师傅,曾在国内做过国宴厨师,手艺极好,可惜不懂英文。他曾几次提议和我合伙开餐厅。但那时的我一心只想把书读完、找到工作,那是我来美国最初、也是最坚定的目标。我和工友相处得不错,但性子倔强。有朋友评价我“一身正气”,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做事比较执着、不轻易被拉偏吧。呵呵。
我也和老板娘聊起那栋楼,也描述了周边的情况,还开玩笑说将来可以拿一个店面出来一起开家餐厅。她听了只是微笑着没说什么。后来我在找商业地产律师时忽然想到她,就顺口问有没有认识的人,她也很爽快地推荐了她自己的律师。
她常提起他们工作生活过的那个城市,说那里靠近金融区,有大型商场,小火车站就在旁边,上车几分钟就能进曼哈顿。
受到她的启发,那段时间我也开始在 LoopNet 上重点查找那个城市的房源,目标是年回报高的多家庭物业。那时市场上的这类房源真是乌泱乌泱的多,有的年回报率甚至高达 30%。
我直接打电话给 listing 经纪人。他手上有不少房子,后来我才知道他自己就是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的老板,很多房源其实都由他公司在管的。
我记得我问他:“这个区怎么样?”
他很坦白地说:“你要高回报吗?想要高回报,就得去这种 rough 的区域投资——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后来我也发现,那个城市很大,而他手上的那些高回报房源,大多集中在城市里比较 rough 的区块。
我把这事也跟老板娘聊了聊。她没有给出明确建议,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她的几栋房子离金融区很近,地段不错。她还特地把她在那边的一处房产地址写给我。
我更加认真地研究那一带的房产,也开始安排实地看房。
走着走着,就是这样,一些人、一些话、一些机缘,慢慢把我带到了我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