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之路(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有人说,人刚开始手头宽裕时,总想着带身边的人一起发财;也有人说,一旦事业有了点起色,人就容易“飘”、容易膨胀。我承认,我大概是那种既想“带飞别人”,又忍不住爱炫耀的人。

夏天又到了,Pool Party 的季节一如既往。每年这时候,我总忍不住拿出一些“战绩”在派对上展示。

多年前,我在家旁边的小镇买下了小独立屋(SFH)。原本是陪朋友去看房,结果最后下单的却是我。

那年刚搬进新家,我在后院办了场烧烤派对,邀来了亲朋好友,还有当初卖房给我的那位经纪人。聊天时,一对夫妻朋友说他们也想在附近买房,但预算不高。恰好那位经纪人说他手头正有一套价格不错的房子,于是我们约好了一起去看。

那是一栋位于纯白人小镇的老房子,内部屋况非常原始,几乎未动过。从卖家母亲那继承后,女主人几乎没怎么处理就直接挂牌出售。朋友的先生一进门就皱眉,说:“我才不住这种破房子。”然后转身就走了。

可在我看来,这房子离我家开车只需十分钟,又在蓝带学区。对于我们这些刚从纽约搬来的人来说,价格很便宜了。几天后我和先生又回去看了一次,发现房子里换了新地毯,墙也重新刷了漆,整体感觉焕然一新。于是我以当时觉得非常合算的价格买下。

没想到,那恰好是那一轮房市的高点。几个月后,房市和股市一同下跌。

房子过户后,由于我们不熟悉当地租赁市场,就请那位经纪人帮忙出租。他把房子挂在地产网上好几个月,几乎无人问津。最后只能租给了一户 Section 8 的租客。

几年下来,邻居们对我们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热情慢慢转为冷淡,甚至有人见面就翻白眼。还有人打电话来要我赶走租客。我反问:“我赶走她们,你租我的房子吗?不满意你也可以搬走。”那时市场低迷,我问过那位经纪人是否适合卖房,他说现在卖会接近腰斩。我干脆对那位邻居说:“你要是想买,我卖给你。”结果没多久,他家挂牌了。从那以后,我就尽量不再在那个街区露脸了。

后来,这种“想带朋友一起发财,结果反而自己继续加码”的故事又发生了好几次。

当我刚买下那栋九家庭住宅时,满心欢喜地想找个投资伙伴,这样前行的路上就不那么孤单了。于是带朋友去看房。有位朋友看完一圈后,说她不打算再单独自己投资房子了,想直接“投资我”——让我把这栋房子分一半给她。以后都是跟我合作,我没有同意。因为我只想我们各自做各自的,但是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心得。她很不高兴,说我不够意思,不愿意一起赚钱。那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我难过了很久,也因此一度沉寂。象她这样想投资我的朋友好多个,但是被我拒绝后没像这位朋友这样这么果断绝决地与我绝交。

但这种“沉寂”并没持续太久。买下“小金矿”之后,我又忍不住开始展示“成果”,带着朋友和我的经纪人去附近看房。

当时在小金矿后街,有一栋五家庭的砖房挂牌。房子外观敦厚大气,屋况也不错。有位朋友一看非常喜欢,我也很开心,想着这回终于能有个并肩作战的“战友”了。结果,这栋房子最后还是我买了下来。

这个小项目完工后,我在后院办了一场闺蜜聚会。聊天吹牛自然少不了,话题自然又转到了我的“战利品”。其中一位朋友听得意犹未尽,也表现出了对房地产投资的浓厚兴趣,表示也想试试看。

那段时间我经常跑工地,街坊邻里也渐渐熟络了。建筑局的一位负责人和他儿子就住在我家隔三个门和五个门的位置。他儿子非常健谈,时常和我分享一些“内部情报”——从社区历史到未来的城市规划,聊起来滔滔不绝。

有一天,他指着我家左前方的一栋半连栋砖房说:“那一栋也在卖。”那是一栋自带车道、外形敦实大气的老房子。虽然门口没有挂牌,但我一查发现,这是一栋加大版的二家庭,自住屋主保养得极好,到手后只需要简单“画个妆”就行。

这套房子连车道一共占地 50 尺 × 100 尺,而我当时这栋小房子,才 16 尺 × 67 尺。更关键的是,小房刚装修完,我刚做完重贷,几乎把本金和装修成本都拿了回来;九家庭也刚完成贷款,手里正握着一把“米”。

我顺理成章地把这栋房推荐给那位在闺蜜聚会上说想入行的朋友。结果呢?呵呵,这房子最后又成了我的。

后来我明白,走进一个陌生领域,最难的就是第一步。因为它意味着不确定、未知,甚至风险。我并不是天生果敢的人,那时候我只是没有退路,只能咬着牙往前走。

markyang 发表评论于
这种故事很有意思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