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
繁体
loading...
海外博客
按全文
按作者
首页
新闻
读图
财经
教育
家居
健康
美食
时尚
旅游
影视
博客
群吧
论坛
电台
热点
原创
时政
旅游
美食
家居
健康
财经
教育
情感
星座
时尚
娱乐
历史
文化
社区
帮助
advertisement
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美国人德国人 (ZT 来源: 胡说之 )
美国人德国人 (ZT 来源: 胡说之 )
2008-07-30 13:26:41
TibetanYak
谢谢光顾这里。让我们善待生命。
首页
文章页
文章列表
博文目录
给我悄悄话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美国人德国人
来源:
胡说之
于
08-07-28 13:52:48
看了楼下关于美国人德国人的讨论,觉得挺有意思。
我目前的工作,有很多机会跟欧洲人打交道,而且是Rumsfeld所谓的“老欧洲”。我的朋友作为导演也协调过多国部队。我们曾经有过类似的讨论。不同国家的同事确实有不同的风格:英国人喜欢指手画脚、侃侃而谈,德国人喜欢指令具体明晰,易于执行。所以他任用英国人做architect,用细致的德国人做developer,用刻薄的荷兰人做project manager。用人用其长处。用错了地方,项目就乱得一塌糊涂。德国人的短处是,一旦没有明确的指令,就不知道如何向前推进,而无所适从。
刚到美国企业工作时,发现美国人非常喜欢conference call,甚至很多会议中,当头的喜欢从自家的孩子和狗的无聊故事做开场白,群众们傻乎乎提很多傻问题也不怕露怯,还觉得奇怪。现在比较能理解和适应这种工作方式。
生活在英美common law系统下的人就知道,社会中的法律和规则,往往是碰撞、磨合、妥协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反映到工作习惯上,需要人们在工作场合多沟通。做Project,上级顶多给一些policy,具体如何操作,是群众讨论的结果。在美国,领导者并不是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沟通协调。美国人非常尊重的领导人,如艾森豪威尔、里根,并非秦皇汉武之类的英明神武的风流人物,而是great communicator。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职位,把team work和communication skill放在job deion里。在美国企业里,闷头干活,不跟同事唠嗑,那是不行的。自己会个三拳两脚,就看不惯美国同事的“夸夸其谈”,更是会吃苦头的。
顺便bash一下德国人,士兵训练有素,将军元帅不是狐狸就是老虎,却被一个二等兵指挥得团团转,把能打到的国家都打了一个遍,最后自己的国家被划为4块占领区,上百万妇女被强奸,上百万男人被送到西伯利亚劳改。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帮看似散漫的yankees,为什么把hans打得满地找牙,他们自己要想想。
登录
后才可评论.
今日热点
吃得就是任性!国庆节挑战105磅巨无霸汉堡
爪四哥
进攻伊朗犯了战略错误
朱头山
列车砸窗自救小伙,与平时漠视规则、唯独畏惧权力的看客
sandstone2
美国梦碎:精英女儿出圈了。。。
岸沚汀兰
我与小我17岁的弟弟
土笋冻
破解美国龙眼之谜
关月马
生活在夏威夷---你知道这个地方吗?
forhong
心理大佬与和尚谈数学,美国独立节的拖拉机游行
雅美之途
【原创】在美国如何把钱传给下一代更省税? —— Step-Up Basis、不可撤销信托和新税法全解析
BrightLine
婷婷,你也喜欢女人吗(后记)
阿里克斯Y格雷
啤酒也能喝出满足感?
小兔三屋
骗人杀人吓人,降魔镇恶
蒋闻铭
我的癖好
cowwoman
法治的裂缝:美国社会的隐痛与迷雾
earth2029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一周热点
在美国拔罐
帕格尼尼
我的闺蜜都比我美
多伦多橄榄树
新总理认怂 非全然跪舔
hgwzx
从移民到总统, 祝你生日快乐
BeijingGirl1
2025年回国感想
九月红豆
它曾抵挡箭矢,如今抵挡遗忘 (多图)
康赛欧
伊朗女生、韩国女生、加拿大女生:做爱彼迎民宿教育了我
SUDreamers
以色列——被逐出欧洲家园犹太人的无奈归宿(一)
橡溪
2025回国 拍电影 香港最接地气的地方(图)
菲儿天地
BeijingGirl1真的被封号了吗?
硅谷居士
一个去菜场买菜都要照镜子的人
翩翩叶子
终究被女儿嫌弃了
广陵晓阳
吃得就是任性!国庆节挑战105磅巨无霸汉堡
爪四哥
沉痛悼念老同学孙必如
李培永
advertisement
美国人德国人 (ZT 来源: 胡说之 )
切换到网页版
TibetanYak
给我悄悄话
博文列表
美国人德国人 (ZT 来源: 胡说之 )
TibetanYak
(2008-07-30 13:26:41)
评论
(0)
美国人德国人
来源:
胡说之
于
08-07-28 13:52:48
看了楼下关于美国人德国人的讨论,觉得挺有意思。
我目前的工作,有很多机会跟欧洲人打交道,而且是Rumsfeld所谓的“老欧洲”。我的朋友作为导演也协调过多国部队。我们曾经有过类似的讨论。不同国家的同事确实有不同的风格:英国人喜欢指手画脚、侃侃而谈,德国人喜欢指令具体明晰,易于执行。所以他任用英国人做architect,用细致的德国人做developer,用刻薄的荷兰人做project manager。用人用其长处。用错了地方,项目就乱得一塌糊涂。德国人的短处是,一旦没有明确的指令,就不知道如何向前推进,而无所适从。
刚到美国企业工作时,发现美国人非常喜欢conference call,甚至很多会议中,当头的喜欢从自家的孩子和狗的无聊故事做开场白,群众们傻乎乎提很多傻问题也不怕露怯,还觉得奇怪。现在比较能理解和适应这种工作方式。
生活在英美common law系统下的人就知道,社会中的法律和规则,往往是碰撞、磨合、妥协出来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反映到工作习惯上,需要人们在工作场合多沟通。做Project,上级顶多给一些policy,具体如何操作,是群众讨论的结果。在美国,领导者并不是全知全能,发号施令,而是沟通协调。美国人非常尊重的领导人,如艾森豪威尔、里根,并非秦皇汉武之类的英明神武的风流人物,而是great communicator。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美国的职位,把team work和communication skill放在job deion里。在美国企业里,闷头干活,不跟同事唠嗑,那是不行的。自己会个三拳两脚,就看不惯美国同事的“夸夸其谈”,更是会吃苦头的。
顺便bash一下德国人,士兵训练有素,将军元帅不是狐狸就是老虎,却被一个二等兵指挥得团团转,把能打到的国家都打了一个遍,最后自己的国家被划为4块占领区,上百万妇女被强奸,上百万男人被送到西伯利亚劳改。实在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这帮看似散漫的yankees,为什么把hans打得满地找牙,他们自己要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