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震后,震撼,流泪后的沉思(二)—豆腐渣工程

experience (2008-05-28 21:11:42) 评论 (70)

         此次大地震 , 数以百万建筑物摧毁了 , 几千所学校倒塌了。更多的是,我们许多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多少人为这些孩子哭泣,多少人为他们默默的祈祷,愿他们一路走好。

          感慨之余,许多文章开始质疑,为什么这么多所学校倒塌?这样的学校是谁建造的?如果说大地震摧毁了所有的建筑,为什么有那么几所新建的希望小学没倒塌?

          随之而来的,更多的文章推断这些倒塌的建筑,一定是豆腐渣工程。只要涉及到豆腐渣工程,就涉及到建造这些建筑的公司,还有责任人。许多人倡议,一定要把那些使校舍倒塌的责任者,推向法律的审判台。另外,对于建造那几所希望小学的建筑商,要加以赞扬。并且,建议把灾区的所有建筑,交给这几家公司来重建。

         以上的倡导,合情合理,我也身有同感,但实在无法苟同,沉思后,我感到这是感情用事,是走极端的做法。当然,我也赞扬建希望小学的公司,他们救了我们那么多孩子的生命。但是,这么大的区域,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国家人口的几百万人,要吃,要生活,要重建的工作,仅靠这样的几家公司,远远不够。就是再有几百家,也不一定忙得过来。我们需要的,是尽早确定新的建筑标准,应用科学的建筑设计,制定建筑施工的监查机制,让灾民早点步入正常的生活。做什么事,应该有轻重缓急,把大部分宝贵的时间,放在追查责任上,调查不合格工程。现在是夏天,灾民住帐篷还可以承受。几个月一过,如果进入冬季,这些灾民还没有住房,仍离不开现在居住的帐篷,那时候就麻烦了。

        另外,所有倒塌的建筑,是不是都是豆腐渣工程 ? 本人认为 , 一部分是的 , 大部分不是。这是几乎八级大地震,百年不遇。唐山地震比这次地震还小,一个城市不到一分钟都消失了。这里的大地摇动,山崩地裂,两山相撞,造成水坝决堤,道路桥梁塌方;这么大的天灾,能够幸存的建筑才是奇迹。

         为什么我这样说?本人的论点只有一个依据,当地千年的古刹也倒塌了。中国的古刹不可能是豆腐渣工程。为什么?中国早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地震仪。中国的建筑,在很早以前就渗入了抗震的知识。要想使建筑物能抗震,抗风灾,水灾,最关键的是增加成本。中国的皇宫 , 大型庙宇都是不计成本的,所以从设计,建造都是选用最好的材料。一般大庙的根基是花岗岩卧低 , 其上顶是纵横交错的木质结构 , 做工精细 , 以柔制刚。 古刹都是以 : “ 峻宇修廊、万山环拱、浮屠九级、矗兀层霄 ” 而著称,有相当的抗震作用。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波及到北京,强壮的北京的百货大楼,被甩出了一个角。可是,坐落在北京的故宫,雍和宫等古代建筑,巍然耸立,无一损伤。

         今天的四川大地震,千年古刹遭遇如此的浩劫 , 成为一片瓦砾,这里的工业 , 学校 , 和民用建筑,当然一定要被震毁了。这说明什么问题?这是一场出乎预料的天灾 , 是特大的灾难。豆腐渣工程当然必倒无疑,不过非豆腐渣工程,也根本无法幸免。

        本人不是佛教教徒 , 但是,我对于庙宇和古代文化,有着特殊的兴趣。利用工作之余,我曾跑遍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古代建筑。有了这点经历,我想发表点见解;大城市的庙宇金碧辉煌,做工考究,无以伦比。那么,偏僻地区的庙宇呢?我发现,各处的庙宇建造几乎都是一样的。我去过许多的庙宇,大部分在偏远的地区,有的庙宇,还坐落在有着茂密的森林的深山中。

         记得一次,我去浙江的宁海县,特意去参观当地的庙宇。开始时,开着汽车到了个小村庄,走不了了,因为要上山,已经没有像样的公路了。我只好在当地雇了一位拖拉机手 , 坐着手扶拖拉机进了山。坐在拖拉机上,在土道上颠簸了几个小时,到了半山腰,又走不动了,仔细一看, , 连拖拉机走的土路都没有了。没办法,我和那位农民大哥,徒步走着上了山。又走了几个小时,在渺无人烟的群山中,我们参观了好几家庙宇,还有尼姑庵,并在庙里吃了斋饭。

        尼姑们告诉我,鉴真大师东渡日本时,曾来过这里,我也看到了画像还有题字。他们说;这里的庙宇,因为路途艰险,除了云游的僧人来,连信徒也很少来,几乎是与世隔绝。我望着这千年古刹,背山面水,古木参天,殿宇 嵯峨 ,气势雄伟,异常感叹。到了另一个庙里,和尚们告诉我:这地方,多少年来,发生了无数次的大水灾 , 大风 , 冰雹 , 地震等天灾 , 附近的村庄都摧毁了,只有这些庙宇从来没受过损伤,因为有佛祖的保佑。

        不管是否是因为佛祖保佑的缘故, 有一点可以说明 ; 中国所有的庙宇,建造的标准都是很高。从我见过的庙宇来看, 建筑水准不会相差太多。以下图片是四川地震后,古刹和大塔的残骸。














        千年古刹难逃此浩劫,这快八级的大地震,是不是豆腐渣工程也难以幸免?
唐山地震前还没发明豆腐渣工程,一个工业城市不到一分钟就化为了瓦砾。这次地震,比那次还大,千年的古刹都是一片瓦砾,一般的建筑能幸存吗 ?

          分析一下,那几家新建的学校为什么做得那么好?我不是搞建筑的,不好瞎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先进的建筑技术和高额的成本,是其中很主要的因素。但是,如果全中国的建筑以它为基准,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建筑都达到抗八极地震,这可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坚实的小学大楼

    
     震后的几天,除了看新闻之外,我读过一篇关于地震的理论研究文章,是一个美国人写的。他是以旧金山的地震为主题,分析地震的规律。他的一个论点是,地震的多发地区,反而发生特大地震的机会少,而从来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有时有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大。
      我觉得有点道理。日本是个多地震的国家,抗震的经验相当的丰富。东京总有地震,可是都不大。突然十几年前,谁也没想到,神户发生了大地震,一样倒塌了无数的建筑,出现了大量的灾民,把政府也搞得措手不及。我的几个作留学生的同学和朋友,地震发生后,无法忍受做灾民的痛苦,马不停蹄的跑回了国内。

     我想说点外行话,阐明个道理。如果以我们现有的的科学技术,如果能够确认哪里是地震带,要么不在那里建房,要么就建造抗九级的建筑。但是,在不是地震带的地区,还是不应该要求过高的建筑标准。道理是这样的,买一辆奔驰汽车要比一辆丰田汽车贵一倍不止,.因为奔驰的配件是高质量的,当然是高标准的。而丰田汽车用的,都是普通的质量的配件,只是一般的经济型车。望眼看去,世界上是丰田汽车跑得多,还是奔驰汽车多? 如果以奔驰汽车定为制造标准,我们普通老百姓,也许几辈子也买不起汽车了。


      同样,如果国家一律用高标准制定建筑指标
,那就意味着所有的建筑费用,要成倍的增加。还有多少更重要的领域,需要我们去开发,世界上不止只有一个建筑业。比如说,地球变暖,谁知那天海水的水位突然增高,我们就是有抗十级地震的建筑,一样被海水淹没。

     作为普通的中国人,看到那么多同胞失去了生命,我们震撼,流泪,激动,都想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心情都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静下心来,很多问题值得深思。我们现在的眼光,不应该停留在如何追究责任,找出罪犯,才能对得起地震中死去的同胞。
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向前看,如何使我们中国,早一天脱离发展中国家地位,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我们的弱项,不仅仅是建筑方面,我们的航空,航海,医疗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提高。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还不具备制造飞机的能力,到今天还要付大量的资金在国外购买飞机。我们要投资的事情太多了。

     如果我们的眼光只停留在整顿,追查过去的事情,再搞新的运动,而不去安排明天的规划,我们又会像过去的几十年一样,损失了我们的大好时光,经济停滞不前。我们耽误的几十年,世界上诞生了日本这样的强国,诞生了亚洲的四小龙,我们中国只是个贫穷的大国。


今天,我们应巩固我们这二十年的成果,继续向前走。如果我们能忘掉那些豆腐渣工程,从现在开始杜绝豆腐渣工程,这才是我们应该继续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