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会呼吸的食物”——发酵食品到底有多神奇?
最近北美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群,讨论食谱集中在发酵食物对健康的益处。我就想也聊几句,突发奇想让Chat GPT,先搜一下吧,然后就请它写一个接近口语化的文本,上面的题目就是Chat GPT给的,挺吸引眼球,就用它吧。
几年前儿子送给我一本书《Fermentation》介绍了多种西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其实咱们中国人也有太多发酵食物。以前没有冰箱冷库,食物保存是个大问题。秋末冬初,趁在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之际,各家各户忙着腌制咸菜,为了让萧瑟的冬天也有食物佐餐下饭。进了腊月,主妇更是风鸡,腌鱼,杀个年猪制作腊肉香肠,使得肉食可以保存时间长久些,让家里的餐桌上常常见一点荤腥。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些放了一段时间的腌制食物,倒是别有风味,渐渐的吃上了瘾。直到食品保鲜技术发达的现在,腌制食品也在咱们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腌制食品也是发酵食品中的一种,就是在细菌、酵母或霉菌的帮助下,把普通食物变得更美味、更营养、更好保存。发酵过程能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氨基酸和乳酸——身体更容易吸收和利用!
其实刚屠宰的动物,肉质并不容易消化,需要等待几个小时让肉细胞的酶释放,分解蛋白质,使得肉质细嫩鲜美。西方烹饪中一种aging的概念,就是把肉类先置放几天,然后再调味烹煮,使得肉质更加美味。时间赋予食物的味道,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小家伙在“忙活”的过程中,还顺手产出了酸味、酶、维生素、益生菌……简直就是天然的“食品加工厂”!
从小吃惯的萝卜干,雪里蕻,四川的泡菜,豆瓣酱,上海酱园的甜酱瓜,红方豆腐乳,还有酱油醋都是发酵食物,也是我家冰箱里不可或缺的神物。尽管前些年,甚嚣尘上的腌制食物含大量的亚硝酸盐,有致癌风险的宣传,我也不为所动,照吃不误。
到了西方首先发现的是酸黄瓜,第一次吃到就爱上了,特别激动的是终于尝到从小在苏联小说中读到的酸黄瓜。我还用它的酸水泡过洋白菜,有点四川泡菜味道儿。先生曾在德国工作近一年。他把德国酸菜(Sauerkraut)演绎出一道洋为中用的美食,酸菜粉丝炖香肠,无论是德国同事还是咱们同胞,都赞不绝口,成我们家的经典。
目前对发酵食品的推崇,很多源于对益生菌(Probiotics)的青睐,就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提升免疫力,帮助消化,改善便秘。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等。对于加热烹饪后的食品,像炒雪里蕻,炖酸菜,尽管其风味犹存,纤维素矿物质都在,其益生菌已被杀死。所以发酵食物尽可能冷食,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益生菌。
酸奶(Yougt),奶酪(Cheese),纳豆,酸黄瓜,泡菜……都是极好的益生菌来源。酸奶是非常合国人胃口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国人缺乏乳酸酶,对乳制品不耐受,食后产生肠胀气,发酵后的乳制品就容易消化多了。酸奶口味繁多,但要注意很多超市买的大都加了糖,很多朋友在家自制酸奶,可以用买的酸奶做菌种,混入全脂牛奶,放入保温容器发酵十来小时即可,若用酸奶机,可以定制温度时间,想做坏酸奶都不容易。
奶酪也是乳制品,发酵后的牛奶,沥去水分,把固体加盐腌制,就是起司,欧洲各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总有上千个品种。有软有硬,有的气味极臭,有的完全没有怪味,颜色也有不同,总体来说,颜色越深脂肪含量越高。起司不仅仅有益生菌,且钙含量丰富,实在是极好的高蛋白饮食,只是中国人还不太习惯,其实切达奶酪(Cheddar cheese)产于英国西南部,味道平和鲜美,我想大多数国人应当可以接受。
日本的纳豆就太不同,03年参加美国心脏学会年会,误入日本药企为日本医生组织的早晨会,那时候日本药企牛哄哄的,早餐品种丰富,试试和食早餐,取了几样还都合口味,最后一小盒黄豆样的东东,用筷子挑了一点,味道把我一下熏倒,完全无法入口,这才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纳豆。哈哈,看来我对纳豆的态度一下子暴露了我假日本人的身份。尽管知道纳豆的各种好处,依旧没有勇气去面对。我安慰自己,咱们的豆腐乳也就和纳豆差不多。
和中国用来烧汤的火腿不同,意大利西班牙的火腿就是生吃的,从整条腌制的猪腿上削出薄片,加在面包里,或者空口细嚼,实在美味极了。想来也算是吃活的的食物吧!
发面蒸馒头烤面包应当是最典型的发酵食品,面粉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分解淀粉中的葡萄糖,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让面团膨松,加热使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最终形成松软多孔的成品,口感柔韧松软,带着淡淡麦子甜香……不过加热后,酵母菌已杀死,严格说也不算在吃会呼吸的食物。(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我蒸包子馒头已是零失败,有需要,可以另外写一篇,公布我的秘籍。)
酿酒乃是发酵食物的终极阶段,同样是粮食或水果通过酒曲发酵,淀粉或糖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酵母在无氧条件下把单糖分解为乙醇和 CO?,同时伴随产生多种风味物质,最终形成酒。由于饮酒百害无利,我就不多说了,只介绍用糯米做的酒酿。酒酿可以在家自制,由于发酵时间较短,乙醇浓度很低(1–3% 左右),且保留了大量糖分,所以酒酿吃起来是 微酸甜带点酒香,不会烈,可以理解为半成品酒;可生食或做成江南的酒酿圆子,陕西的醪糟稠酒,一款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吃食。
几乎忘记了一个天天会吃到的发酵食物—醋。醋制作的第一步同于酿酒,粮食或水果发酵生成乙醇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发酵成为醋酸(乙酸)。各地都有各种品牌的醋用于烹饪和佐餐,山西人就很爱喝醋,看来还是个食用发酵食品的好习惯呢!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发酵食物听起来时髦,其实也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传统食物,不过食用时适量就好,有些腌制食品盐分高,吃多了对血压不友好。再者发酵过程就是“养菌”,所以容器、环境都要干净,杂菌混入,可能污染食物,轻者导致食物腐坏变质,重者引起食物中毒。
归根结底吃为我们的生命提供营养和热量,同时也兼顾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希望大家吃出健康,也吃出美好。
吃点会呼吸的东西—发酵食物
笨鱼看世界 (2025-08-23 05:03:38) 评论 (2)吃点“会呼吸的食物”——发酵食品到底有多神奇?
最近北美医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群,讨论食谱集中在发酵食物对健康的益处。我就想也聊几句,突发奇想让Chat GPT,先搜一下吧,然后就请它写一个接近口语化的文本,上面的题目就是Chat GPT给的,挺吸引眼球,就用它吧。
几年前儿子送给我一本书《Fermentation》介绍了多种西方发酵食品的制作方法,其实咱们中国人也有太多发酵食物。以前没有冰箱冷库,食物保存是个大问题。秋末冬初,趁在新鲜蔬菜大量上市之际,各家各户忙着腌制咸菜,为了让萧瑟的冬天也有食物佐餐下饭。进了腊月,主妇更是风鸡,腌鱼,杀个年猪制作腊肉香肠,使得肉食可以保存时间长久些,让家里的餐桌上常常见一点荤腥。久而久之,人们发现,这些放了一段时间的腌制食物,倒是别有风味,渐渐的吃上了瘾。直到食品保鲜技术发达的现在,腌制食品也在咱们餐桌上占有一席之地。
腌制食品也是发酵食品中的一种,就是在细菌、酵母或霉菌的帮助下,把普通食物变得更美味、更营养、更好保存。发酵过程能把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小分子,比如氨基酸和乳酸——身体更容易吸收和利用!
其实刚屠宰的动物,肉质并不容易消化,需要等待几个小时让肉细胞的酶释放,分解蛋白质,使得肉质细嫩鲜美。西方烹饪中一种aging的概念,就是把肉类先置放几天,然后再调味烹煮,使得肉质更加美味。时间赋予食物的味道,正是这些看不见的小家伙在“忙活”的过程中,还顺手产出了酸味、酶、维生素、益生菌……简直就是天然的“食品加工厂”!
从小吃惯的萝卜干,雪里蕻,四川的泡菜,豆瓣酱,上海酱园的甜酱瓜,红方豆腐乳,还有酱油醋都是发酵食物,也是我家冰箱里不可或缺的神物。尽管前些年,甚嚣尘上的腌制食物含大量的亚硝酸盐,有致癌风险的宣传,我也不为所动,照吃不误。
到了西方首先发现的是酸黄瓜,第一次吃到就爱上了,特别激动的是终于尝到从小在苏联小说中读到的酸黄瓜。我还用它的酸水泡过洋白菜,有点四川泡菜味道儿。先生曾在德国工作近一年。他把德国酸菜(Sauerkraut)演绎出一道洋为中用的美食,酸菜粉丝炖香肠,无论是德国同事还是咱们同胞,都赞不绝口,成我们家的经典。
目前对发酵食品的推崇,很多源于对益生菌(Probiotics)的青睐,就是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它们能够帮助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提升免疫力,帮助消化,改善便秘。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等。对于加热烹饪后的食品,像炒雪里蕻,炖酸菜,尽管其风味犹存,纤维素矿物质都在,其益生菌已被杀死。所以发酵食物尽可能冷食,以保证摄入足够的益生菌。
酸奶(Yougt),奶酪(Cheese),纳豆,酸黄瓜,泡菜……都是极好的益生菌来源。酸奶是非常合国人胃口的,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国人缺乏乳酸酶,对乳制品不耐受,食后产生肠胀气,发酵后的乳制品就容易消化多了。酸奶口味繁多,但要注意很多超市买的大都加了糖,很多朋友在家自制酸奶,可以用买的酸奶做菌种,混入全脂牛奶,放入保温容器发酵十来小时即可,若用酸奶机,可以定制温度时间,想做坏酸奶都不容易。
奶酪也是乳制品,发酵后的牛奶,沥去水分,把固体加盐腌制,就是起司,欧洲各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总有上千个品种。有软有硬,有的气味极臭,有的完全没有怪味,颜色也有不同,总体来说,颜色越深脂肪含量越高。起司不仅仅有益生菌,且钙含量丰富,实在是极好的高蛋白饮食,只是中国人还不太习惯,其实切达奶酪(Cheddar cheese)产于英国西南部,味道平和鲜美,我想大多数国人应当可以接受。
日本的纳豆就太不同,03年参加美国心脏学会年会,误入日本药企为日本医生组织的早晨会,那时候日本药企牛哄哄的,早餐品种丰富,试试和食早餐,取了几样还都合口味,最后一小盒黄豆样的东东,用筷子挑了一点,味道把我一下熏倒,完全无法入口,这才意识到这就是传说中的纳豆。哈哈,看来我对纳豆的态度一下子暴露了我假日本人的身份。尽管知道纳豆的各种好处,依旧没有勇气去面对。我安慰自己,咱们的豆腐乳也就和纳豆差不多。
和中国用来烧汤的火腿不同,意大利西班牙的火腿就是生吃的,从整条腌制的猪腿上削出薄片,加在面包里,或者空口细嚼,实在美味极了。想来也算是吃活的的食物吧!
发面蒸馒头烤面包应当是最典型的发酵食品,面粉通过酵母菌的作用,分解淀粉中的葡萄糖,在面团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让面团膨松,加热使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最终形成松软多孔的成品,口感柔韧松软,带着淡淡麦子甜香……不过加热后,酵母菌已杀死,严格说也不算在吃会呼吸的食物。(经过数十年的实践和研究,我蒸包子馒头已是零失败,有需要,可以另外写一篇,公布我的秘籍。)
酿酒乃是发酵食物的终极阶段,同样是粮食或水果通过酒曲发酵,淀粉或糖类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酵母在无氧条件下把单糖分解为乙醇和 CO?,同时伴随产生多种风味物质,最终形成酒。由于饮酒百害无利,我就不多说了,只介绍用糯米做的酒酿。酒酿可以在家自制,由于发酵时间较短,乙醇浓度很低(1–3% 左右),且保留了大量糖分,所以酒酿吃起来是 微酸甜带点酒香,不会烈,可以理解为半成品酒;可生食或做成江南的酒酿圆子,陕西的醪糟稠酒,一款百姓喜闻乐见的小吃食。
几乎忘记了一个天天会吃到的发酵食物—醋。醋制作的第一步同于酿酒,粮食或水果发酵生成乙醇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进一步发酵成为醋酸(乙酸)。各地都有各种品牌的醋用于烹饪和佐餐,山西人就很爱喝醋,看来还是个食用发酵食品的好习惯呢!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发酵食物听起来时髦,其实也是我们早已熟悉的传统食物,不过食用时适量就好,有些腌制食品盐分高,吃多了对血压不友好。再者发酵过程就是“养菌”,所以容器、环境都要干净,杂菌混入,可能污染食物,轻者导致食物腐坏变质,重者引起食物中毒。
归根结底吃为我们的生命提供营养和热量,同时也兼顾满足我们的口腹之欲,希望大家吃出健康,也吃出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