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到底在追什么
对于很多人,追剧跟玩电脑游戏上瘾一样,是一种及时的快感。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理想没能实现;许多压力又无法改变,有的便转向虚拟世界寻求满足和成就感。 心理学的研究显示, 成瘾高发期一般是在一个人压力最大、挫败感最强的时候。 沮丧的状态下,人们容易游戏成瘾、烟酒成瘾、追剧成瘾。
追剧的上瘾,因为追的不是剧,而是现实中虚幻的满足。这点和烟酒打游戏一样。 生活中不如意压力大时,追剧是一种沉浸式体验,可以带来情绪补偿。 剧情中的人物、爱情、友情、家庭、奋斗经历,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追现代剧感受恋爱甜蜜,追职场剧代入奋斗和成长,追谍战剧感受英雄情怀。现实里没有的,剧里给你。
追剧也是一种社交话题,可以跟朋友同事网友交流。 人类天性喜欢故事。剧情的悬念、反转、伏笔能强烈勾起兴趣。 每一集的“未完待续”激发多巴胺,像奖励机制一样让人上瘾。 看偶像剧,想象爱情的甜蜜;看职场剧,幻想事业成功的样子;看家庭剧,寻找认同或解决矛盾的方式。
我是个很少看剧的人。 没时间。 现在写博用去了不少业余时间,还有社交、园艺和家庭生活。 好在自从写博我发扬光大了一个看剧的方法, 就是一心二用甚至多用。 比如我做家务或者写博,甚至做工作用的PPP时候,就开着电视机,有时听音乐, 有时就看剧。
《玫瑰的故事》就是这样看的。 《繁花》也是这样看的。 都是跳着看+快进,一般看第一、二集,然后就跳到10、20、30、结尾。《繁花》看了第1、2集, 然后跳到第7集就 game over。 看不进去就没往下看了, 连想知道大致剧情的意愿都没有。
我很少看中国的现代剧。 千篇一律净瞎编, 不是煽情就是乱虐。 家庭剧就出轨,恋爱剧就劈腿,女人喊叫男人怂,要不就是黑社会。 不过前一阵子《我是刑警》看了。那里面都是真故事改编的。 喜欢这类男人戏,爽剧!
谍战剧,是从《黎明之前》开始看的,觉得很不错,后来又看了《潜伏》。 其他就没看过了。 因为问过看剧较多的人说这就是顶峰了。《潜伏》中女人戏生活情节较多。 我更喜欢《黎明之前》,更男人,情节也更精彩。
看中国历史剧相对较多。 后宫剧不看,基本看男人戏,一般比较爽。 我从高中就理科班了,没系统学过历史。上大学时有一次和我妈妈聊天,秦始皇前的七国和后汉的三国时间线搞混, 把她乐坏了。 这些年为了解一些历史,看了三国和大秦系列,宋、明、清的一些历史剧。 看历史剧,我对疑问的地方都去查看史料。 感谢网络及应用的普及。
唐朝的《贞观之治》。 再之前《楚汉传奇》《汉武大帝》;大秦系列的四部剧不久前终于看完 -- 《大秦帝国之裂变》、《之纵横》、《之崛起》,最后的《大秦赋》男主和第一部“裂变”的男主都顶不上劲。 但是“纵横”里的富大龙和“崛起”中的张博很棒很男人。 战神韩信、霍光、霍去病、白起都在这些剧中令人印象深刻。
大秦系列电视剧讲述了两千七百年前,华夏民族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胜心的大爭之世,谦谦上古贵族君子风的春秋時代落下帷幕,攻掠征伐、尸横遍野的战国時代隆重登場。 时为西北边陲蕞尔小国的秦饱受六国欺负挞伐,几近灭国。
秦献公身死战场,临危受命的秦孝公,发誓变法。 之后历经秦惠文王的纵横捭阖,一代强秦在昭襄王嬴时期终于崛起, 最后统一了六国。 追剧是我娱乐中的学习过程。 好剧可以看两遍、三遍。 把一心二用忽略的情节补上。 至少现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头脑里更加清晰了。 大秦崛起遵循着和现在世界“文明”相似的路线:变法自强;外交谋略;战神出现,国富民强,打!
追剧无疑是上瘾的。 有人可以一部接一部地追, 一年看40-50部剧。 八小时的全职工作, 一年也就2080小时。 一般公司一年有十天左右的国家假期, 需要上班的时间是2000小时。 一部电视剧40集左右, 一年追剧用掉一个全职工作的时间。 对于缺时间的人如我,是没有这种“奢侈”的, 只能羡慕啦。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网上一个人谈到这两本书时说的话,正好是我想说的,转载如下,代表我的评论:
“小时候看过林汉达写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里面的文字很棒,故事也很清楚,而且我最初的那些成语都是从那学来的,真的很怀念那些书。”
读它们比追剧省时间多了。”。 哎呀, 恨不相逢追剧前! 等我下次回国, 看看能不能买到/网购这些书, 我现在回国, 还是习惯性的会逛书店, 买书。 可能应该把这习惯给断舍离了? @新林院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新林院' 的评论 : 哇。 你是早慧啊。 我上小学时, 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就在院里疯跑。 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 我家有一套。 西游记,
==“我的中国历史知识,大多是来自上小学时读过的两本书,《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
它们是为儿童读者编写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中国的剧现在真是进步很多。 大秦崛起中的白起, 演得非常棒。 男儿铁血,依然惜香怜玉。 这才是真男子呢。 不拘言笑,意志弥坚,却也有似水柔情。 看来你对他了解较多。 @京京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太爱北京了' 的评论 : 问好京京。 谢谢临帖留言。 有些日子没见。 想你肯定又周游世界去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你的分享让我很有共鸣。追剧上瘾,其实很多时候追的不是剧情本身,是现实生活中缺失的情绪满足感和成就感。尤其你提到的“一心二用看剧法”,高效又现实。你对历史剧的热爱,把娱乐和学习结合起来,既能放松,又能增长知识,真是双赢。大秦系列的分析的精彩,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策略的魅力。确实,很多现代剧千篇一律,有些让人厌烦,像你这样挑剔而理性地选择,才更能享受追剧的乐趣。
新林院 发表评论于
【我从高中就理科班了,没系统学过历史。上大学时有一次和我妈妈聊天,秦始皇前的七国和后汉的三国时间线搞混,】
我也没系统学过历史。
我的中国历史知识,大多是来自上小学时读过的两本书,《春秋故事》和《战国故事》。
它们是为儿童读者编写的。
网上一个人谈到这两本书时说的话,正好是我想说的,转载如下,代表我的评论:
“小时候看过林汉达写的《春秋故事》《战国故事》《东汉故事》,真的非常非常喜欢,里面的文字很棒,故事也很清楚,而且我最初的那些成语都是从那学来的,真的很怀念那些书。”
读它们比追剧省时间多了。
放了学,没事干时就看一个故事。没想到,它居然成了我对中国古代历史了解的基础。
“荆轲刺秦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等,都是看那两本书一直记到现在的。
太爱北京了 发表评论于
演白起的邢佳栋是我心目中《三体》中章北海的最佳人选,无论是张艺谋筹拍的电影《三体》还是电视剧《三体》续集我都希望导演能选他出演章北海,从他以往表演十分出色的远征军将领和现代军人形象来看他就是章北海本海。我喜欢看十几年二十年前的老剧,那时的演员是演员不是明星,近些年的剧没几个能入眼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战神韩信、卫青、霍去病、白起都在这些剧中令人印象深刻。 错了一个人名。 霍光是汉武帝之后的权臣。Sorry。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上瘾人群是那种,每天必得看的人。 没有好剧就看烂剧,不看剧就看电影。 只要是影视剧就行的。 嘻嘻。 @小树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你讲得很是。 感觉你看剧也是非常有节制的。 不属于“上瘾”人群哈。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给小树上茶。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妞妞总结的有道理,对我而言,追剧就是放松,还能欣赏表演艺术和寻找与自己灵魂共鸣的故事,这是一种无声的交流吧~~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希望读文的同学, 比我的历史好。 知道文中的剧基本是按照历史顺序来写的。 :) 抱歉啦。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因为发文后, 我在剧照中加了注释。 从新贴图发文。 可能贴图时把旧的删掉, 连朝代图都删了。 看其他的文,留评, 也没好好检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哎呀,忘了一张历史朝代图。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照片是剧照。 我加了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