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是纪念王小波

小米粥 (2007-04-11 22:19:42) 评论 (16)

我一直没有喜欢过王小波写的东西。 

确切的说,我没有喜欢过,也没有不喜欢过。 

那时候,王晓波还在世,我还在图书馆上自习。一个朋友很诡秘的说给你看一篇小说,很好看。那篇小说,是《红拂夜奔》,我觉得有点儿意思。我记得李靖踩着高跷在泥泞的长安城里走过,人们仰头可以看见他没穿内裤。这是我关于王小波的写作的全部记忆,就是这一点儿,而这一点儿又很有意思,所以叫有点儿意思。 

后来赶时髦借时代三部曲看,还买过一本杂文集,忘了名字了。杂文集看了一部分,三部曲看了《黄金时代》的一半儿,就都放下了,不大看得进去。 

我还记得后来讨论的时候那个朋友曾经相当严厉地质问我,为什么不喜欢王小波?俨然要立马和我断交的样子。我当时吓了一跳,没想到王小波是这样一个让人产生强烈好恶的作家。 

我猜想,王小波大约是被拿来做试金石了。因为王小波有趣蔑视成规,所以我这样“不喜欢”他的人大约意味着无趣和道貌岸然,呵呵,也许吧。 

在朋友帮助下,我仔细反省了自己的内心深处,结果我翻来覆去只能象是个相亲失败了的人一样,说,没感觉。 

现在想来,我觉得红拂夜奔里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点儿有趣,其实是王小波的全部的有趣。这一点儿有趣被反复的在所有的小说里面应用,就变得很勉强,不那么有趣了。这个纯属个人感觉,我并不讨厌王小波,他也没什么让我特别喜欢的地方,我只是没有兴趣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王小波很有思想?就象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说殷海光很有思想?一个人有了一些自由主义的想法,就算是很有思想了? 

也许,我今天再读王小波,会有很不同的感受?也许吧,只是我很懒,阅读和旅行一样,需要一个契机,我已经错过了阅读王小波的契机。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对我影响最深的,是相声,王朔的小说,《编辑部的故事》,李敖的杂文,和蔡志忠漫画。当然我也可以列出一串完全不同的人名事件,不过就有趣这一点而言,我现在就只能这么浅薄了。王小波或许可以成为影响我的一个人,只是在我读到王小波的时候,别人说的能从王小波的书里读出来的东西,我都已经有了。 

黑猩猩没有踩到类人猿的粪,可惜了。 

其实真正让我不喜欢的,应当是李银河。倒不是她的观点,而是她所谓的亚文化研究,太粗糙了,把原始资料整理出来按照某个顺序排列,就可以是学术著作了,这个也忒不象是在社会学受过正规训练的人做的事了。就算是在国内这些都是学术界绝少涉足的领域,也不能这么糊弄啊,这不是砸后面海龟的饭碗吗? 

如今王小波逝世十周年,到处晃动着这个名字。到处谈论着他的有趣和思想,我呢,能想起来的,还是只有没穿内裤踩着高跷走在泥泞的长安城里的李靖。对于中国思想界,如果存在这么一个界,我始终是个门外汉。 

还是让凯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王小波的归李银河吧。 

这一篇,就算是为了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