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流落红尘的才女,是命运坎坷的佳人,是被时代推入风月场中的身影。“风尘女子”之称,不只是指身份,也是一种命运的无奈。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女子身处风尘,却总能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摇曳生姿。自古以来,文人对风尘女子有着奇特的钟爱,比对正室妻子更为深情,更加留恋。
自古以来,文人最爱青楼,甚至可以说,没有青楼,就没有中国的半部诗词歌赋。青楼不仅是歌舞之地,更是文人寄情托志的精神乐园。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透露着轻狂与不羁;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更是直接与风尘女子共醉红尘;而唐伯虎更是把风月场所当成了“书房”,在青楼里挥毫泼墨,佳人作伴,笔下风流。

风尘女子的魅力何在?首先,她们懂风月,知人情,风情万千,撩人心弦,上通风土人情,下晓床第之欢。这一点,正室妻子难以做到。古代女子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而风尘女子不同,她们能歌善舞,通诗晓词,能与文人对谈风雅,成为他们的灵感缪斯。
其次,她们不谈责任,不问未来。正室妻子需要男人养家,需要他们担当,而风尘女子只需片刻温存。文人们在仕途上屡屡受挫,在家中被规训,在社会里遭遇现实的毒打,但在青楼,在风尘女子面前,他们可以暂时放下世俗的重担,成为一个纯粹的“才子”,不用面对家庭责任,不用考虑家族名声。
风尘女子虽然得到了男人的青睐,但这种爱,是偷来的,见不得光。男人们爱她们,却不愿娶她们。她们是烟花之地的红颜,是酒杯里的温柔,是诗词中的梦影,但从来不是婚姻里的归宿。哪怕她们再温柔,再才情横溢,男人们也会在清醒之后收拾行囊,回到正室的房间里,把风月一笑而过。
社会讲究名节,男人可以流连花丛,但绝不能娶风尘女子为妻,否则便会被视为“不成体统”,影响仕途和家族声誉。在这种道德标准下,男人们只能偷偷爱,偷偷怜惜,然后在现实面前,装出一副“我只是一时玩乐”的表情。
风尘女子带给男人慰藉,却不能带给他们世俗的认可。男人要的是风月里的温柔,而不是婚姻里的麻烦。一旦风尘女子试图摆脱青楼,试图寻求安稳,男人便会退缩。最经典的例子,便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杜十娘倾尽所有,想要换取李甲的真心,结果换来的却是背叛。男人口口声声说爱,却在现实面前变得懦弱无比。
或许正是因为男人不能娶她们,所以才会更加怀念她们。李商隐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苏轼感叹“惟有佳人,天上人间”。这些文人对风尘女子的感情,带着一种得不到的遗憾。得不到的,总是最美的。
男人留恋风尘女子的温柔,却又轻易地转身离去。而风尘女子呢?她们的结局是悲哀的。年轻时,她们是红极一时的名花,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能歌善舞,能在文人们怀里低声吟诵诗篇。但美貌易老,恩客无情,最终她们只能在青楼里看着新人取代旧人,在无人问津中老去。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这句诗,本是写少女的羞涩,但用来形容青楼女子的命运,却格外贴切。她们曾是无数才子笔下的女神,但一旦青春不再,她们便从“红颜知己”变成了“昨日黄花”。男人们曾说:“你若无家,我便娶你。”可最后,她们真的无家可归时,男人们却又说:“你为何不找个归宿?”风尘女子,是男人笔下的诗意,也是他们心中的禁忌。她们是温柔的梦,是才情的化身,是一场不被承认的爱情游戏。
文人们在风月场里挥洒才情,倾诉心声,把风尘女子捧上神坛,但当清晨到来,他们仍旧要回到那个规矩森严的世界。风尘女子成了他们青春的祭品,成了他们诗词里的风景,成了他们放纵后的遗憾。他们爱她们,却又害怕她们。他们歌颂她们,却又不愿真正接纳她们。他们流连她们,却又终将离开她们。风月无痕,在那些夜晚的诗句里,在那些红袖添香的故事里,风尘女子的影子从未真正散去。她们是文(男)人世界里最美的梦,亦是最可悲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