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星期去医疗俱乐部看一年一次的家庭医生年检,小护士非常热情,泡了一杯茶,还给个2块小饼干。
菇凉自己在外面的餐厅吃早饭,回来看见我在喝茶吃点心,她觉得有点奇怪,一个是我基本不喝茶,第二个是我不吃甜点心/很少,尤其是一大早。
她问我:好喝吗?我回答说挺好喝的。
于是,她跑去问小护士拿了茶盒怕了照,回到家就上网给我买了。
昨天在厨房,她看见我在泡茶,问我还好喝吗?
因为很多我说好吃的东西,她给我买来以后我就不要吃了,东西在家里面味道就不如在外面那么好吃。(其实在外面吃通常是一点点)。
我说,蛮好喝的,我已经喝了第三袋了。
她跑进厨房,在储物柜里拿出那个不锈钢的泡茶过滤器对我说,求求你了,你泡茶的时候还是把茶叶带剪开放在过滤器里泡吧。
我说,太麻烦了,做人是防不完的,塑料粒子,吃就吃吧。
她说,真的求求你了,一杯95度的热水在100毫升的茶袋里可以释放出10亿个微/纳塑料粒子,不说它有多不健康,想想都恶心是不是?
家里已经是够小心的,小朋友的纸杯蛋糕都是不涂层的纸杯,家里的洗碗机是不洗塑料用具的(塑料在热水里大量析出从而在机器里循环,盖碗的保鲜膜尽量不用,用硅胶的盖子…,泡碗茶还要洗过滤器是不是太麻烦?
不过,现在一想到吃了10亿个小塑料粒子到肚子里去,是怪恶心的,再懒也不敢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活的越来越不健康,但是,人的平均寿命却越来越长,非常的不符合逻辑,是不是?
只能这样来理解吧,由文明带来的不健康因素,它们可以造成人的亚健康状态,但是,它们不会置人于死地。
ChatGPT:
短答案:大部分可以排出体外,但不是全部。
下面是根据目前最可靠的医学与毒理学研究,对“塑料微粒/纳米颗粒是否能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做出的清晰总结:
?
1. 微塑料(>1 µm)大部分会被排出体外
• 微塑料颗粒体积较大(通常 1–500 µm),在消化系统里几乎不会穿透肠壁。
• 因此它们会像不可吸收的纤维一样,随粪便排出体外。
• 多项研究证实:健康人、孕妇、甚至婴儿的粪便中都能检测到微塑料,这说明身体确实在排出它们。
结论:微塑料大部分靠粪便排出,不容易进入血液。
?
? 2. 纳米塑料(
纳米塑料比病毒还小,可以:
进入肠壁
• 超微小颗粒(几十到几百 nm)能穿透肠壁细胞,通过
– 内吞作用
– M 细胞传递
– 淋巴系统
进入血液或淋巴流。
积累在组织
动物实验显示,一部分纳米塑料可以到达:
• 肝脏
• 肾脏
• 脑组织
• 胎盘
• 精子与卵巢组织
这些进入身体内部的粒子不容易排出,消除周期可能是数周或数月。
但人体是否会长期大量累积?目前研究还不够。
?
? 3. 纳米塑料能否排出?部分可以,部分不行
进入血液后的纳米塑料,可能通过:
• 胆汁排泄 → 肠道 → 粪便
• 肾脏排泄 → 尿液
• 宏吞噬细胞吞噬后逐渐排出
但排出的比例不高,大多数据来自动物而非人体。
目前推测:很小的一部分可排出,大部分会暂时滞留在组织里,但会随着时间慢慢减少。
?
4. 为了现实生活安全:关键是“量”很低
虽然茶袋可以释放出数千万到数十亿颗塑料颗粒,但:
• 量大部分是微塑料(容易排出)。
• 纳米塑料的实际可吸收量有限(目前仍在研究)。
• 欧盟、BfR 等机构认为目前的暴露风险仍属“低”,但需要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