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忽然发现沃尔玛的“感恩节晚宴食品篮”成了新闻头条。我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过去好像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所以有点好奇。起因是美国财长本森特在采访中提到沃尔玛的感恩节食物篮,用它作为例证,说明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正在下降。特朗普也在上周的白宫记者会上提到了这个篮子,强调沃尔玛的价格“比去年便宜了25%”,并一口气罗列他让物价下降的一系列政绩:汽油降了、食品降了、什么都降了。有记者指出,篮子变便宜只是因为内容换了,特朗普立刻回怼:“那是假消息。”
我平时很少去超市,都是老婆负责采购,对物价变化并不敏感。前阵子一次朋友聚会,我要包饺子,特地去附近的BJ’s买火鸡馅,才惊讶地发现比过去贵了近一倍。当年我记得是4.99美元一磅,疫情后一路涨到5.99、6.99、7.99,如今竟已到10.99。而朋友们聚会聊天,也几乎都在抱怨食品涨价,尤其是牛肉。于是我对这个“神奇的降价篮子”起了兴趣,特意查了一下。
原来,沃尔玛的“感恩节食品篮”是这家零售巨头的年度促销传统,象征着“平价节日餐桌”的企业形象。初衷是让消费者方便又实惠地准备一顿感恩节晚餐。篮子里包括十五个项目,最重要的是约十四磅的火鸡,还有玉米、土豆、青豆、调味汁、炸洋葱圈等配菜,可供十人享用,平均每人四美元。价格确实实惠,若单独采购这些物品,成本肯定高得多。沃尔玛这样拼凑出的篮子大概赚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打造亲民形象——就像Costco常年卖的烤鸡,据说几乎不赚钱,甚至可能赔钱。商家宁可小亏,也要维持品牌的好口碑。
不过,这个所谓的“降价篮子”本质上仍只是营销策略,既非经济指标,也不能反映通胀变化。沃尔玛每年都会调整篮子内容,增减商品以制造“更划算”的印象。今年之所以能宣称比去年便宜25%,完全是因为内容被大幅削减。
去年的感恩节篮子共有29项商品、21种食材,其中不少是全国知名品牌,当时标榜可供八人享用,售价约56美元,人均七块。今年的版本则缩水为22项商品、15种食材,明显少了pecan pie,换成了pumpkin pie;红薯、洋葱、芹菜、棉花糖等也被剔除,品牌也更换为沃尔玛自有的低价系列“Great Value”。价格确实降了,但靠的是删减与降级,而不是反映整体市场价格的真实回落。
这样的促销活动,商家或许不赚多少,甚至还有点小亏。然而政客若拿它当成通胀缓解的证据,就显得既不科学也不诚实。但特朗普讲话的口气一向流利、自信、笃定,让听众容易信以为真,甚至我觉得他自己都相信那些话句句属实。我记得见过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超市购物的照片,那种装束就像个普通老百姓,而特朗普据说一辈子没进过超市。他对物价的了解,大概也只是身边人给他准备的说话要点。所以他说的话基本是不过脑子的话。
当政客把促销当政绩、用零售手法粉饰通胀时,普通家庭的焦虑却在真实地加深。这正是当下美国最热的经济议题,即所谓的“affordability”,中文的翻译比较难,大概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性价比。在刚结束的选举中,民主党在新泽西、弗吉尼亚以及纽约市长选战中大获全胜,他们打出的核心议题正是物价的affordability,主张让生活真正变得可负担得起。选民的选择说明,他们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可以预见,物价affordability与通胀问题将成为明年中期选举及两年后总统大选的核心焦点。
数据显示,从去年到今年,超市物价持续上涨,涨幅明显的包括牛肉、咖啡、火鸡等。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时期高关税与财政赤字造成的通胀包袱,还是现任当局面对的高物价困境,都绕不开一个事实:老百姓感受到的经济,不是电视上政客宣称的“25%降价篮子”,而是超市货架上那只越来越贵的火鸡。任何试图用缩水的沃尔玛篮子掩盖食品价格上涨的政客,最终都会被选民手中的收据和选票打脸。
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不在于政客或白宫怎么说,而在于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能不能每天都吃上一顿物美价廉的晚餐。
2025.11.910 于美国
Walmart“感恩节食物篮”何以冲上头条?
远远的雾 (2025-11-10 07:52:42) 评论 (5)
最近几天,忽然发现沃尔玛的“感恩节晚宴食品篮”成了新闻头条。我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过去好像从未听说过这个词,所以有点好奇。起因是美国财长本森特在采访中提到沃尔玛的感恩节食物篮,用它作为例证,说明美国没有通货膨胀,物价正在下降。特朗普也在上周的白宫记者会上提到了这个篮子,强调沃尔玛的价格“比去年便宜了25%”,并一口气罗列他让物价下降的一系列政绩:汽油降了、食品降了、什么都降了。有记者指出,篮子变便宜只是因为内容换了,特朗普立刻回怼:“那是假消息。”
我平时很少去超市,都是老婆负责采购,对物价变化并不敏感。前阵子一次朋友聚会,我要包饺子,特地去附近的BJ’s买火鸡馅,才惊讶地发现比过去贵了近一倍。当年我记得是4.99美元一磅,疫情后一路涨到5.99、6.99、7.99,如今竟已到10.99。而朋友们聚会聊天,也几乎都在抱怨食品涨价,尤其是牛肉。于是我对这个“神奇的降价篮子”起了兴趣,特意查了一下。
原来,沃尔玛的“感恩节食品篮”是这家零售巨头的年度促销传统,象征着“平价节日餐桌”的企业形象。初衷是让消费者方便又实惠地准备一顿感恩节晚餐。篮子里包括十五个项目,最重要的是约十四磅的火鸡,还有玉米、土豆、青豆、调味汁、炸洋葱圈等配菜,可供十人享用,平均每人四美元。价格确实实惠,若单独采购这些物品,成本肯定高得多。沃尔玛这样拼凑出的篮子大概赚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打造亲民形象——就像Costco常年卖的烤鸡,据说几乎不赚钱,甚至可能赔钱。商家宁可小亏,也要维持品牌的好口碑。
不过,这个所谓的“降价篮子”本质上仍只是营销策略,既非经济指标,也不能反映通胀变化。沃尔玛每年都会调整篮子内容,增减商品以制造“更划算”的印象。今年之所以能宣称比去年便宜25%,完全是因为内容被大幅削减。
去年的感恩节篮子共有29项商品、21种食材,其中不少是全国知名品牌,当时标榜可供八人享用,售价约56美元,人均七块。今年的版本则缩水为22项商品、15种食材,明显少了pecan pie,换成了pumpkin pie;红薯、洋葱、芹菜、棉花糖等也被剔除,品牌也更换为沃尔玛自有的低价系列“Great Value”。价格确实降了,但靠的是删减与降级,而不是反映整体市场价格的真实回落。
这样的促销活动,商家或许不赚多少,甚至还有点小亏。然而政客若拿它当成通胀缓解的证据,就显得既不科学也不诚实。但特朗普讲话的口气一向流利、自信、笃定,让听众容易信以为真,甚至我觉得他自己都相信那些话句句属实。我记得见过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超市购物的照片,那种装束就像个普通老百姓,而特朗普据说一辈子没进过超市。他对物价的了解,大概也只是身边人给他准备的说话要点。所以他说的话基本是不过脑子的话。
当政客把促销当政绩、用零售手法粉饰通胀时,普通家庭的焦虑却在真实地加深。这正是当下美国最热的经济议题,即所谓的“affordability”,中文的翻译比较难,大概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性价比。在刚结束的选举中,民主党在新泽西、弗吉尼亚以及纽约市长选战中大获全胜,他们打出的核心议题正是物价的affordability,主张让生活真正变得可负担得起。选民的选择说明,他们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可以预见,物价affordability与通胀问题将成为明年中期选举及两年后总统大选的核心焦点。
数据显示,从去年到今年,超市物价持续上涨,涨幅明显的包括牛肉、咖啡、火鸡等。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时期高关税与财政赤字造成的通胀包袱,还是现任当局面对的高物价困境,都绕不开一个事实:老百姓感受到的经济,不是电视上政客宣称的“25%降价篮子”,而是超市货架上那只越来越贵的火鸡。任何试图用缩水的沃尔玛篮子掩盖食品价格上涨的政客,最终都会被选民手中的收据和选票打脸。
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不在于政客或白宫怎么说,而在于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能不能每天都吃上一顿物美价廉的晚餐。
2025.11.910 于美国
我平时很少去超市,都是老婆负责采购,对物价变化并不敏感。前阵子一次朋友聚会,我要包饺子,特地去附近的BJ’s买火鸡馅,才惊讶地发现比过去贵了近一倍。当年我记得是4.99美元一磅,疫情后一路涨到5.99、6.99、7.99,如今竟已到10.99。而朋友们聚会聊天,也几乎都在抱怨食品涨价,尤其是牛肉。于是我对这个“神奇的降价篮子”起了兴趣,特意查了一下。
原来,沃尔玛的“感恩节食品篮”是这家零售巨头的年度促销传统,象征着“平价节日餐桌”的企业形象。初衷是让消费者方便又实惠地准备一顿感恩节晚餐。篮子里包括十五个项目,最重要的是约十四磅的火鸡,还有玉米、土豆、青豆、调味汁、炸洋葱圈等配菜,可供十人享用,平均每人四美元。价格确实实惠,若单独采购这些物品,成本肯定高得多。沃尔玛这样拼凑出的篮子大概赚不了多少钱,主要是打造亲民形象——就像Costco常年卖的烤鸡,据说几乎不赚钱,甚至可能赔钱。商家宁可小亏,也要维持品牌的好口碑。
不过,这个所谓的“降价篮子”本质上仍只是营销策略,既非经济指标,也不能反映通胀变化。沃尔玛每年都会调整篮子内容,增减商品以制造“更划算”的印象。今年之所以能宣称比去年便宜25%,完全是因为内容被大幅削减。
去年的感恩节篮子共有29项商品、21种食材,其中不少是全国知名品牌,当时标榜可供八人享用,售价约56美元,人均七块。今年的版本则缩水为22项商品、15种食材,明显少了pecan pie,换成了pumpkin pie;红薯、洋葱、芹菜、棉花糖等也被剔除,品牌也更换为沃尔玛自有的低价系列“Great Value”。价格确实降了,但靠的是删减与降级,而不是反映整体市场价格的真实回落。
这样的促销活动,商家或许不赚多少,甚至还有点小亏。然而政客若拿它当成通胀缓解的证据,就显得既不科学也不诚实。但特朗普讲话的口气一向流利、自信、笃定,让听众容易信以为真,甚至我觉得他自己都相信那些话句句属实。我记得见过英国前首相约翰逊在超市购物的照片,那种装束就像个普通老百姓,而特朗普据说一辈子没进过超市。他对物价的了解,大概也只是身边人给他准备的说话要点。所以他说的话基本是不过脑子的话。
当政客把促销当政绩、用零售手法粉饰通胀时,普通家庭的焦虑却在真实地加深。这正是当下美国最热的经济议题,即所谓的“affordability”,中文的翻译比较难,大概就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性价比。在刚结束的选举中,民主党在新泽西、弗吉尼亚以及纽约市长选战中大获全胜,他们打出的核心议题正是物价的affordability,主张让生活真正变得可负担得起。选民的选择说明,他们对物价上涨的不满早已积压已久。可以预见,物价affordability与通胀问题将成为明年中期选举及两年后总统大选的核心焦点。
数据显示,从去年到今年,超市物价持续上涨,涨幅明显的包括牛肉、咖啡、火鸡等。无论是特朗普政府时期高关税与财政赤字造成的通胀包袱,还是现任当局面对的高物价困境,都绕不开一个事实:老百姓感受到的经济,不是电视上政客宣称的“25%降价篮子”,而是超市货架上那只越来越贵的火鸡。任何试图用缩水的沃尔玛篮子掩盖食品价格上涨的政客,最终都会被选民手中的收据和选票打脸。
毕竟,一个国家的经济好坏,不在于政客或白宫怎么说,而在于普通家庭的餐桌上,能不能每天都吃上一顿物美价廉的晚餐。
2025.11.910 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