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名博

挪威自驾D4,雨中的青春和青春的纪念

混迹花草中的灰蘑菇 (2025-10-24 06:46:53) 评论 (26)
04 Sept. rain in the morning, turning sunny later. I woke up early, at about 5.30am. The apartment is lovely– bright and spacious, with two bedrooms, each with a double bed. The bathroom is large and modern, decorated entirely in white - clean and simple, excatly the way I like it.

旅途中,我在手机上随笔零零星星的记录,或英文或中文。9月3号晚上到达这一趟行程中最舒服的公寓(照片见上篇,酒店信息见第一篇),4号早晨我5点半就醒了 – 我习惯早起,那爷俩除非事先计划早起,否则9点起来就算早的了。

一本书,一杯茶,一个舒适的空间,这是属于我的奢侈早晨,特别在这种寂静的小村子里,外面淅淅沥沥下着雨的时候。

这套公寓在一个小村子的尽头,窗外除了偶尔遛狗的路人,不见人影。不好的地方是靠近一条大马路,偶尔能感受到大货车开过的震动。清晨,我拉开窗帘,独自坐在厅中的沙发上,在眼前的雨景中读书。快到8点半的时候,外面开始有上学的孩子经过。雨中,穿着雨衣却任由雨水洗涤头发的孩子们,三三两两、不紧不慢的走着;骑自行车或滑板的,全副武装的飞速掠过。

正好在读的这本书有大幅的赞美青春的文字,充满诗意,而那美丽的青春,就这样在我眼前的雨中上演。

那几天在读的书是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于1890年创作的小说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多里安·格雷的画像)。这是水儿推荐的,他当时刚刚读完,说很喜欢。因为书不厚,适合旅途,就带上了,但我孤陋寡闻,完全不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连书的类型都不知道,只听水儿说是一本很有名的书。

水儿知道我总是迫不及待的要知道结局,所以这回一再提醒先不要读书前的评论,因为有剧透,也不准先读结尾 – 尽管他也不能时时刻刻的盯着我,但跟儿子的游戏,我还是尽可能诚实的(呵呵,就让他去享受那份他心知肚明而我蒙在鼓里的得意吧)。所以我就一直按顺序读,到旅途的最后读完这本书,然后才读了一些关于作者和这本书的介绍。

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必定知道,前两章和后面的故事发展有惊人的转折,我读前两章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本关于青春和美的哲学书。

9月4号这一天的早晨,正是读到第一和第二章,我完全被王尔德的文字之美吸引 –他那带有诗的韵律的文字,有那种带有危险感的优雅,加上他对青春和美的极端看法,读起来像一杯加了苦艾的甜酒,美得令人不安。

情不自禁,摘录一点吧:

比如说书的一开头那流畅如音乐的描写(尽管借AI翻译过来的文字韵味尽失,我还是把中文翻译放在括弧中):

  • “The studio was filled with the rich odour of roses, and when the light summer wind stirred amidst the trees of the garden, there came through the open door the heavy scent of the lilac, or the more delicate perfume of the pink-flowering thorn.” — Chapter 1 画室里充满了浓郁的玫瑰香气,夏日轻风拂过花园的树丛时,透过敞开的门飘进来的是紫丁香的浓香,或是粉红山楂花那更为淡雅的芬芳)
比如说精炼、有节奏感又充满哲理的:

  • “Nowadays people know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 — Chapter 2 如今的人什么东西的价格都知道,却不懂得它们的价值。)
  • “The only way to get rid of a temptation is to yield to it. Resist it, and your soul grows sick with longing for the things it has forbidden to itself.” — Chapter 2 摆脱诱惑的唯一方法就是屈服于它。若去抗拒,你的灵魂会因渴望那些自己禁止的事物而痛苦难耐)
  •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a moral or an immoral book. Books are well written, or badly written. That is all.”— Chapter 2(没有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书只有写得好或写得坏,仅此而已。)
  • When one is in love, one always begins by deceiving one’s self, and one always ends by deceiving others.” — Chapter 10(一个人坠入爱河时,总是先欺骗自己,而最终又欺骗他人。)
王尔德生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那是一个表面讲究道德、内里却藏着各种不堪的年代。王尔德本人恰恰是这种矛盾的化身:华丽又孤独,放纵又敏感,一如他笔下的人物。他写得更多的是戏剧和文学散文,只写过这一部长篇小说,把青春、美与灵魂的裂隙刻画得入骨。

故事的主角多里安·格雷 (Dorian Gray),是一个拥有令人惊叹的美貌的年轻人。那种年轻的光芒,在画家巴兹尔眼中几乎是一种宗教般的启示。 “He is all my art to me now... the harmony of body and soul.” (他是我全部艺术的化身,是肉体与灵魂的和谐。-第1章)可正是这种美,让多里安意识到了时间的残酷。当他在画像前许下愿望——让这幅画替他老去,而自己永远年轻时——他的灵魂,也在那一刻悄然被抵押。

王尔德笔下的青春,是耀眼到近乎残忍的存在。“Youth! Youth! There is absolutely nothing in the world but youth!”(青春!青春!世上除了青春,别无他物。-第2章)。那是一种不知死亡、不懂疲惫的美,青春的转瞬即逝,是一种“too perfect to last”的完美, 也是让人心悸的绝望。“When your youth goes, your beauty will go with it, and then you will suddenly discover that there are no triumphs left for you.”(当你的青春逝去,你的美也随之凋谢,那时你会突然发现,世上再没有属于你的荣耀。-第2章)。

我很喜欢王尔德的文字,却并不认同他对青春转瞬即逝的绝望。那些雨中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正活在那段“无暇”的时光里——青春未被意识到之前,是何等纯净,这正是美好之所在。王尔德让多里安从外表上永远停留在那样的年纪,画中的他承担了所有罪与老去,而他自己,则维持着完美的青春幻象。美与灵魂在他身上彻底分离——一个日益光滑无瑕,一个渐渐腐烂发黑。

最终,他的结局如何呢?他真正享受了永恒的青春的美丽吗?我打住,万一有网友没读过这本书,我那天也还没有读到结局。

*引用的书中原句没有标出页码,因为这本书经过作者修改、也有不同版本,所以我只标了章节。因为篇幅和主题所限,抱歉我也没提供完整的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我也许后面还会提及有关章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搜索,这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有趣的书。

这一天,恰好也是教练的生日。从十二岁那年起,我们就在同一间教室里就坐。那时候的他,是一个留小平头、眼光清澈的聪慧小男孩,当班长,比我规矩,常被老师委以重任 – 管自习的课堂纪律。我是一个从小在教室长大的老师的孩子,自由散漫,不犯大错误,但也不太在意课堂纪律。有一次,做课堂作业还是自习的时候,我偷偷的读小说-那种翻盖的课桌,我把小说藏在课桌里,打开盖读,老师一来就赶紧盖上。被坐我后面的他看见了,居然就给我记录在案,给老师打了小报告。

老师去在隔壁小学工作的我妈那串门,谈笑间顺便告了我一状。那个时候,我们都上理科班 – 那是重理轻文的年代,成绩好的都在理科班,可我是理科班里语文成绩全年级最好的,所以我偷读小说,老师也就轻描淡写的放过我。只是和教练的梁子算是结下了:哼,拿个鸡毛当令箭的家伙,还真告我的状、、、

几十年过去,从小镇上的中小学,到这异国的小村子,我欣赏着雨中自由自在、满不在乎的青春身影,读着关于青春的文字,不禁有些恍惚。时间既快又慢的流过了太多层的风景,仿佛那一条条细细的、连绵不断的雨丝。青春,那许多的‘曾经’*,就这样被来自不可及的天穹的雨丝带到了今天的清晨。

或许这就是青春真正的纪念:不是停留在不老的幻象或外表,而是被留住的心意 - 以单纯的心欣赏和享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保留那份仍然会被一场雨、一句诗、一束花触动的敏感,因此就被时间温柔以待。正如王尔德在书中所言:“To define is to limit.”(定义即是限制- 第18章)。青春无法被定义,它会以不同的方式,在每一个清晨、每一场雨、每一段文字中,被重现、被感受。

*写到这一部分的时候,正好读到网友可能成功的P更新的小说连载“316 回不去的‘曾经”,就加了上面的‘曾经’字句,致敬多才多艺的可可。

先上几张雨中的少年吧,瞧这几个,头发就不怕湿了?





这个看着弱弱的,为什么背这么大一个包呢?



风景如画的13号公路

3号住的这一晚纯粹就是中转一下,以便把4号开往Odda的路程控制在200公里以内。我们安排了一天的时间,打算沿着著名的旅游风景路线-13号公路-慢慢开。这是一条南北走向、将近450公里的国家公路(Norwegian National Road 13),那一天,真的是逢山钻洞(隧道),遇水上船。我们坐了一次轮渡,过了多少隧道忘了数。

那条路开起来很不容易:路窄、很多弯道,有的地方窄到不能会车。幸运的是9月初已经过了旅游旺季,车流量不是那么大。回头说起来,教练说那一天的开车很艰难。他特别不喜欢的是路的右边有钢板护栏,因为我们走左边,挪威是右行,他觉得右边的护栏老是给他障碍感,所以就只能按左边的空间来把握、尽可能离右边远。有一回在隧道里,对面来车压着中间的分隔线,好在教练一直防备着,几乎是擦边而过,给我们吓得够呛。正因为要时刻盯着对面来车、还有弯道弧度,神经和眼睛都很累。好在我们预备了一天的时候,可以走走停停的慢慢开,那天天气也不错,大部分时候是阴天。

一路的风景的确很美。记得有两个地方我们看见完美的镜面湖:清澈又平静如境的水面,岸边高耸的峭壁倒映在水中,那崖石的纹路都在水中看得清清楚楚,是那种有点恐怖感的美。我们后来在罗弗敦也看见这样的镜面倒影,但岸边不是带纹路的高耸峭壁,终究是没有那份震撼感。

可惜当时没有停车的地方,没法拍照,教练交代我们多替他看一眼,可怜的司机。镜面的悬崖倒影没拍着,从车上抓拍了两张路边的风景:





中间定位了一个叫Sand的小村子休息、吃午餐:





路过了几个有名的瀑布 - 我喜欢的那一条瀑布是在离Sand小村开车一个小时的地方,小地名叫Nesflaten,地区名 Suldal,有一个路边的休息区:



那水清得啊,下面那张照片都看不出那些草是在水里了。我记得在冰岛的时候我也感叹那里水的清澈(冰岛印象4,只是相比之下,冰岛更仙,挪威更接地气:



再开出去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著名的洛特瀑布(Låtefossen Waterfall),在Skare地区。这座壮观的双瀑布,高达 165米,飞流直下后从一座古老的石桥下穿过。瀑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由来自洛特湖(Lotevatnet)的两股独立水流组成,这两股水流在瀑布中段汇合,然后又分开,从坐落于13号公路上的那座古老的六拱石桥下奔涌而出。我们开车接近的时候就感受到水雾腾漫,然后桥和瀑布就突然出现在眼前。



美丽的奥达Odda小镇

下午四点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奥达(Odda)坐落在一条深藏于峡湾地区的群山与山谷之中的狭长陆地上,它的一侧是瑟尔峡湾(Sørfjorden)的最南端(瑟尔峡湾是著名的哈当厄尔峡湾(Hardangerfjord)的支湾),另一侧是冰川湖桑德文湖(Sandvinvatnet),两者由一条河流相连。小镇西边的高山之上耸立着福尔格峰纳冰川(Folgefonna),为这片风景如画的峡湾地区增添了壮丽的背景。

这里离挪威著名的三块石头之一的恶之舌不远,我们之所以选在这里住两晚,也是冲着这个步道而来的。

我们会住两晚的这个公寓有四个卧室,外加宽敞的起居室、厨房和卫生间。这空间给我们三个人住是有点浪费,只是内部设施有点陈旧,好在还算是干净的:



公寓坐落在小镇靠近瑟尔峡湾的一端,居高临下俯视小镇和冰川湖,从起居室两侧的窗户望出去,一边是云雾缭绕、仙境一般的瑟尔峡湾;另一侧是小镇和冰川湖(稍晚些时候拍的):





公寓在三楼,没有电梯,还有爬山后遗症的我,勉强可以提着行李箱上楼,但下楼的时候腿还是不行,得继续横着下,膝盖还是不舒服。教练和水儿提议去外面走走的时候,我脱队了,情愿在宽敞的沙发上看电视,有YouTube,可以看脱口秀。

晚上是庆祝教练的生日,水儿负责找地方吃饭,他早早就预订了小镇上一家酒店里的餐厅。上学的年轻人还是没经验,旅游地的酒店餐厅一般是又贵又不好的。但既然交给他了,我也不想干预,就是它吧。

酒店坐落在一条湍急的河流旁,应该就是连接瑟尔峡湾和冰川湖的那条河:



酒店靠山:



酒店前面一颗苹果树,你说那么小的一颗树,怎么就能结那么多苹果:



这几天光爬山,今天托教练的福,坐下来吃正餐了。我们共享了一份开胃菜-斯卡根吐司(Toast Skagen)- 烤面包上铺有北极虾、蛋黄酱、三文鱼籽和柠檬汁:



水儿点的主餐,他告诉我是venison fillet with brunost sauce, lingonberries, mushrooms and apples,AI翻译是鹿肉配挪威棕色奶酪酱、越橘、蘑菇和苹果:



我的海鲜马赛鱼汤(seafood bouillabasse)



餐厅食物味道不错,胜在食材的新鲜,但服务态度不咋的,所以我们也就不再悠闲享受甜点了,吃完回公寓睡觉,小镇第二天再转悠。

****************************************************

最近很忙,感觉游记有烂尾的风险了,脑子里也还有一篇要吐槽教练的博文想写,题目都有了 – ‘说好的一起对付儿媳妇呢’,纠结于先写哪一篇。上个周末俩儿子赶一块回来,让我忙上加忙。可厨房里俩孩子边看我做饭边聊天,让我想起都不记得最后一次和山儿出去旅游是什么时候了,与水儿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就想着旅游经历还是值得记录下来。水儿回来也帮我补充了一些旅途中的细节,比如说吃了什么,他看着照片就能把那道菜的食材包括酱汁名字都想起来,真不愧是吃货。既然这样,就先游记,顺带算算教练的旧账,新账待有时间了再算吧。

下一篇题目暂定 - ‘挪威自驾D5&6 - 心理创伤,千年老屋的治愈’。

谢谢到访的网友们,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