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谈天下(537) 禁酒令下无奈的投资客

markyang (2025-10-17 17:30:51) 评论 (2)
刚刚从中国旅游回来,一路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情,趁着还能记清楚细节,想要一个个的写下来,分享給大家一些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真实个体和他们真实的生活。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在国内混过多年的,大多数都或多或少的吃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红利,很多人不一定是发了大财,但是基本上都还不错,毕竟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让早期可以入局的人,即便是买房也可以发点小财。但是老张的经历有点曲折,今天分享一下。

中共中央于5月18日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公务接待“烟酒全禁”,多地跟进出台更严细则,如部分地方限制公职人员三人以上聚餐、每日酒精测试等,措施引发争议。  据路透社报道,部分四川、安徽等地公务员已被要求严格遵守禁令,甚至下班后聚餐受限,但 ...

前言:

老张是我以前的老友,但是我们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回去后他坚持邀请我去他那里坐坐,然后就是和老张的长谈,听他讲最近二十多年的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最近几年的巨大变化。

2025年的夏末,老张的会所里静得出奇。空调关了,灯也只亮着几盏昏黄的小灯。那套进口的音响已经很久没开机,吧台上的酒瓶一排排立着,像是一支退役的队伍。

“再撑半年吧。” 他说这话时,声音低沉,像是在自言自语。

外面是车水马龙的市中心,可会所门口的停车场空空荡荡。曾经这里一位难求,如今三天不开一桌,员工辞走大半,只剩下他和一个老伙计守着这片沉寂的空间。

一、那些年,老张的光景

老张今年五十出头,生在这座二线城市。年轻时大学毕业刚好赶上时代的浪潮,从销售干到市场,从技术支持转到创业。人脉广,口才好,做事利落,朋友们都叫他“张总”。

他干过的行当,几乎能写一本小传:卖过电脑,做过广告,搞过茶叶、餐饮、娱乐,十几年摸爬滚打。到2015年前后,他手里攒下了两桶金。那几年,他接连买了三套房,一套自住(老房升级后的高端公寓,老张的第一套房子应该是2000年前后就买了),另外两套就是简单装修后空着。别人问他为啥不出租,他摆摆手:“那是留给孩子的,将来结婚用。” 那时,生意顺利、房子升值、朋友遍地,他觉得自己已经稳了。

连续创业者_百度百科

他只有一个儿子,聪明懂事。那时候他咬咬牙,把家里大半的现金积蓄拿出来送孩子去国外留学。“钱是花出去了,但值。” 他说,“咱不能让孩子一辈子都在本地打转。”

几年后,儿子回国,靠着他的人脉进了一家一线城市的私企上班,日子算是安稳。“孩子独立了,这一辈子也就算对得起家了。” 老张这么说。那时的他,觉得一切都在正轨上。

二、梦开始的地方

2018年,老张和一个老朋友拿下一块旧城区的地皮,准备搞一个“高端会所”。“那片地未来要改造,我们先抢先一步。” 老张那时意气风发。

他投入了五百多万 —— 包括他所有积蓄外加贷款。

会所- 会所怎么念- 会所的解释- 会所造句

那会所不算很大,但非常讲究。装修用的是高档材料,灯光请人专门设计,茶室、红酒区、棋牌室、宴会厅一应俱全。开业那天,来了一百多位朋友,红酒开了几箱,花篮堆满门口。聊到这里,张哥的脸上微微泛着兴奋的红光。

最初的一年,是他最风光的时光。生意好得出奇,饭局、酒局、签约、聚会,一天能转三四场。公务员、企业老板、老同学、老同事,几乎都是常客。

那时老张常说:“中国的生意,九成都在酒桌和茶室里面谈出来的” 他自己也知道这话没错 —— 人情,就是他最值钱的资源。

三、疫情三年,苦中求生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会所是聚集性场所,最早停业,也最晚复工。三年时间,租金照交,贷款照还,员工辞退了一半。朋友的资金链也断了,没人敢追加投资。

老张只好和朋友一起扛着。他做茶叶直播、开外卖店、接包场婚宴,想尽办法“吊命”。“那时候一天睁眼就是亏钱。”他叹气,“每个月光贷款就十几万。”

直到2023年春天,防控解除,会所重新开业。奇迹般地,生意又火了。人们憋太久了,聚会、喝酒、请客,场场爆满。那一整年,他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但心里久违地有了希望。

“终于要回本了。” 聊到这里,老张难得的笑容灿烂。

倒閉潮!鼎泰豐也扛不住了,一夜閉店14間!2024年中國餐飲行業大地震:230萬家門店倒閉!未來路在何方?開門就是虧,越幹越虧,這誰頂得住?是卷死還是等死?

四、“禁酒令”之下的坠落

然而,2025年的春天,一切戛然而止。

一纸“禁酒令”,像寒冬的第一场雪,瞬间冻住了无数人的饭碗。文件没有明说“禁请客”,但现实比纸面还冷。

公务宴请、节日聚餐、甚至连普通部门聚会都被“严控”。官员们如履薄冰,生怕被人拍照、举报,朋友圈里面的有关某某官员被天眼发现,停职审查的故事更加加大的大家的顾虑。

朋友圈里流传着一句话:“现在是官不聊生,喝酒都得在家关窗,打牌都不超过两个人”

老张的会所,九成生意都靠这类客户。政策一出,饭局一夜消失。“以前一周开二十几桌,现在一天一桌都难,只有周末有点生意。” 老张叹气,“即便是老朋友打电话过来预约都小声说话,生怕被人听见。”

震惊!中国体制内爆发“全面禁酒令”,公务员下班要排队吹气、喝一口黄酒就被处分!茅台跌破2000元、餐饮业崩盘、代驾行业失业潮来袭,白酒经济链全面崩溃!这不只是反腐,而是前所未有的政治清洗与社会控制!

三个月亏损,员工被辞退了大半,门口的灯也一盏盏熄灭。那曾经热闹的大厅,如今连回声都冷到刺骨。

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他咬牙撑着的九月初,政府下发通知 —— 那块地要重新规划建设,会所必须在半年内清退。

这个晴天霹雳的消息让他一夜白头,如果说生意差还能苦撑,但是拆迁就是宣告前期投入的几百万都会打了水漂。

“那天我在办公室坐了两个小时,一句话没说。” 他说,“人啊,有时候真是被命运推着走。”

五、再回老路

会所撑不下去,老张只好重拾旧行 —— 做茶叶贸易。

他在茶叶圈混过多年,熟悉渠道。如今重新做起线上线下的小生意,早上进货、下午发货、晚上拍短视频。

“赚的不多,但好歹能过日子。” 他说这话时,眼里没光,也没泪。

朋友见他憔悴,劝他卖掉空房周转。可房市早已跌成谷底。挂牌两个月,还是无人问津。“降价也没人买。” 老张苦笑,“现在大家都在等房价再跌。”

茶叶生意勉强能养家,可贷款、员工赔偿、场地租金仍是大山。他算过账,哪怕卖掉两套房,也还不清所有的债。

“要不就认栽。” 他叹气,“这辈子可能到头了。”

六、沉默的父亲

儿子现在在私企上班,工资不高,但日子安稳。“孩子还年轻,不想让他知道太多。” 老张说,“他在自己的世界里努力,我就别添乱了。”

妻子性子温和,这几年也看惯了起落。她常劝他:“不行就关了,命要紧。” 老张点头,但从没真关过门,因为合伙人也和他一起苦撑着。

夜深时,他会坐在茶室里,抿了一口茶,翻看着旧账本。那上面写着每一笔投入、每一个客户、每一次宴请。那些人,有的升了,有的退了,有的早已不敢再来了。

“人走茶凉这句话,我算真懂了。” 他说,“以前以为有关系就有路,现在发现,关系是风,风一停,就全没了。”

七、2025的风声

2025年的“禁酒令”,不只是“禁酒”,而是一场社会氛围的巨变。公款宴请被严格禁止,连私人聚餐都被小心避谈。“现在谁还敢喝?官不聊生啊。”老张说。

老张告诉我,今年预计全城十几家类似的会所都会倒闭,其它的高档餐厅、酒庄、包厢式酒店,也会大面积的关门。

城市的夜色比往年暗了许多。酒桌文化曾经滋养过无数生意,如今被彻底抽空。

“不是我一个人倒霉,是整个圈子没了。” 老张说,“没酒桌,就没社交。没社交,就没生意。”

他没抱怨政策,只是叹了口气:“风向变了”

八、尾声:未完的人生

秋天的夜,风从窗缝钻进来,吹动那盏老旧的茶灯。老张坐在铺满茶叶样品的小桌前,泡了一壶滇红。茶香温润,苦中带甜,像他的这一生。

他不再提“回本”,也不再说“再创业”。只希望能慢慢把债还清,保住自己住的房子,让家里人能平平安安的。

“我这辈子算是看明白了。” 他说,“赚钱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认输。”

窗外街灯亮起,他起身关门。那招牌还在,字迹有些模糊。他停了一下,又抬头看了看,轻声说:“风停在2025年,路还得往前走。”

2025年下半年时代风口#天涯神贴#时代风口#认知思维- 抖音

【结语】

老张不是个孤例。在这座城市,在这个年份,像他一样的人比想象中多得多。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里拼搏过,也在政策的转弯处被迫停下。

有人说,这是一场“安静的经济重构”;也有人说,这是现实的无情清算。

而对老张来说,只剩下那句淡淡的话 —— “日子得过,茶还得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