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一个来自大陆的华人在美国教数学的回忆录

zhuzhuhamster (2025-10-12 15:27:51) 评论 (0)

最近亚麻上有好几位华人作者的书,比如华人理财专家硅谷居士的“财富捷径”。我来推荐一本最近在亚麻上出的新书: Unbalanced: Memoir of an Immigrant Math Teacher。作者Yellow Heights, 这是一个化名。这本书获得了梅克斯最佳传记/回忆录奖。

作者的经历和一般留美大陆华人颇不一样,从学校毕业后,他很快做到了微软的经理, 之后他又改行去做投资交易和风险管理,又很成功。

但又在很成功的时候,他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因为爱好数学,相信数学思维可以改变社会,他也爱好教数学,他业余的一些数学教学经验让他觉得他可以去为社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曾经的数学奥赛大拿的他又跟随本心去读了一个数学教育的硕士,随后去一个私立中学教数学。前面的投资经历也似的他可以很从容地改变职业。

出乎意料的是,他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退出了教师生涯,因为无法Fit in。随后,他以诚实、伤痛又幽默的文风写下了这一本充满思考与质疑的回忆录。对于我们这些同样的小镇做题家出身,又随之定居在北美的华人来说,他的回忆录像是和我们一起亲历我们走过的历程,有欢喜,有痛苦,比如说博士求学经历,有不少华人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导师,使得原来的学术梦破灭,我相信这是很多人梦里始终无法和解的噩梦,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他讲到了他父亲,那个遥远山区小城的退休物理教师,在整个少年的读书生涯中要饿着肚子走遥远的山路去上学。总是沉默的父亲听说了他选择去当中学数学老师,还是选择了支持。

他写当他进入美国一个很有声誉的大学的教育硕士项目时,作为在大陆精英教育体系里成长起来的他仿佛遭受了当头一棒,这个大学的教学项目里提出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教育项目里的老师的独断使得他备感疑惑和打击,比如教育公平理念,比如镜子测试,尤其是批判性不服从理念(我第一个感觉这像是张铁生的白卷理念)。这个硕士项目的有些教授一方面提倡教育公平,但却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容忍而且轻易贴上种族主义的标签。这些算不算是高等教育体系里的失衡呢?

从教育项目硕士毕业以后,他开始了他的中学数学教学生涯,他碰到很多很好的数学老师,其中有很多人从律师,大公司高薪管理人的职位,充满理想地进入中学教育行业,最后遍体鳞伤地离开。比如第16章里提到的 Mel 老师,对教育充满了理想主义,从斯坦福的一个教育项目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中学老师,但最后身心俱疲而离开了这个领域。又比如说第18章里的佐藤先生,最后离开学校,因为薪水实在无法维持孩子上大学的费用。在美国中学里教数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薪水不高,但工作很辛苦。如何打分,比如说如何管理无序的教室秩序等等都要耗费老师很多精力。

他比较了中美两个国家的数学教育的巨大差异,中国注重练习,不停地刷题,而不鼓励提问;相反,美国的教育体系里学生会被鼓励提问和思考,但由于缺少练习,思考不能有深度。那么?如何平衡这样的差异呢?作者提炼出他的数学教育理念,即知识、方法和体系。他认为这是一个均衡的教育理念。

他所在的学校里提出一种打分体系,称为正义打分(equity based grading)体系, 在这个打分体系下,学生可以无数次重新考试而不受惩罚,学生可以自我评分,担心学生知道分数会伤害学生,这样的正义打分体系让我这个非常在乎正义的人也有些困扰,一个只考虑正义的打分体系如何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呢?他思考到,这种正义学习体系究竟能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这样的体系是真的能帮助弱势群体的学生吗?他感觉目前的这个教育体系是失衡的。

虽然他很喜欢教数学,也很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他遇到的学生,有的从数学差生变成了热爱数学的学生,有些学生在他离职之后还和他联系。他也遇到一些贫困学生,他给的一些小额的金钱奖励被孩子们留下用作家用。

他也遇到一些学生,对他说,不要告诉我为什么,只要告诉我怎么做就行了,他也遇到了动不动就去告状的学生。但是在教学生涯中,由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冲突,他和有些老师也发生了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甚至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状态,这也是他后来主动辞去教职的原因之一。

我觉得这是一本深度地从切身体验思考美国中学教育的书,书里面也不乏有俏皮的一面,我读的时候,有时候会会心一笑,作为英语不是母语的写作者能把语言运用到这种地步,也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