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1)

蒋闻铭 (2025-09-21 19:25:23) 评论 (0)
开眼看世界(1)

蒋闻铭

八十年代来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是风华正茂,充满了自命不凡的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异国他乡安身立命,拼搏奋斗,悲欢离合的故事五花八门一大堆。不过对这群人的故事感兴趣的,中国人多美国人少。所以这几十年,也还是中文电视传媒,给留在国内的中国人,讲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的故事。既然是在国内讲,自然要迎合国内朋友的期望喜好,留学生在美国的实际,反倒没什么要紧。结果讲留美学生的经历,就都成了国内的编剧,到美国走一下马观一下花,一半道听途说一半凭空捏造得来的胡说八道。

讲留美,九十年代初最红的,是《北京人在纽约》,整个一个胡编乱造。后面国内的电视剧,三角恋爱,多出来的那一位,会有个有钱的大爷在美国。混到没处走没人要的时候就出国。接下来就邪乎了,连续剧里,总有个削尖脑袋,甩了老公孩子也要去美国的女二号。女二号们来了美国,专找有钱的白人老头。嫁了白人老头,有了身份有了车有了房有了钱,什么都有了就是没孩子。于是这女的就又犯贱犯浑,回中国连求带骗,从前面的老公那里抢孩子。也是奇了怪,美国有钱的老头,怎么就总能看上从中国来的这些二货。这些故事,想来都是邓文迪这个奇葩引出来的。

再后来国内也有了有钱人,用不着再找美国老头,故事就换成了高学历高智商的留学生,洋插队怎么也融不进主流美国社会,苦熬苦读很多年,好不容易找了份工作,钱不多挣,工作也不稳定,越混越没有,到临了,日子过得那个糟心。可怜这些留学生,好歹也算是一代精英,被别人这么编排着,就没一个把自己的经历奋斗写下来。等别人等不来,只能靠自己。我们这就往下,讲袁磊在美国的故事。

(一)

袁磊到了辛辛那提,两只大行李箱,上衣口袋里四十美元。行李箱里装的,除了衣服床单被子,还有做饭炒菜的锅勺。四十美元,是上飞机前一天,在上海拜访夏同学的弟弟,从他那里得来的。

到机场接他的是万同学。万同学也是数学系的研究生,早袁磊一年来,跟他同专业。先到了联谊会安排的临时住处。袁磊住的房间里,空空的趴着一个床垫子。这个房间不白住,一天交十美金。

万同学说先把箱子行李放下来,带你去买些吃的。超市离这里不远,不开车走过去,也算帮你认路。放下行李走去超市,推着推车进了门,里边宽敞整齐,一排一排的瓶瓶罐罐,琳琅满目袁磊说我口袋里只有四十块,万同学说够了,不用买太多东西。转了一圈,买了一把香蕉,一桶面包,一小罐牛奶,一包火腿肠,一包奶酪,再有就是纸杯子,塑料刀叉和擦手纸之类,统共花了十块多。袁磊在心里合计,美元兑换人民币一比十,就这个,国内一个月的工资没了。刚到美国的留学生,都一个毛病,买东西花钱,条件反射一比十折合人民币,看什么都贵。回到住处,跟万同学道了别。

接下来袁磊折腾了几天,在附近跟两位也是刚来的中国留学生,合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公寓。住的地方蛮方便,往北一道长坡,走五分钟能到学校,左拐再走几分钟到数学系。超市银行,也是能走到的距离。袁磊在辛辛那提的前两年没车。这个走路,夏天没问题,冬天有几个星期,去学校还是风飕飕的不免难过。 安顿下来一看周边,中国留学生数学系有十几位,大家扎堆住在附近。

数学系的研究生,一般有全奖资助。上大学,全体理科学生,都必须学微积分。教微积分,开课必须有教授,所以全世界的大学里,数学系都是大系,不老少的数学教授。教授必须是博士,数学博士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每座研究型大学的数学系,就都有完整的培养硕士博士的课程设计和一大堆研究生。就这样,微积分这门课,也只能开一堂起码有一两百学生的大课,不然教不过来。开大课不单需要教授也需要助教,结果全体数学系的研究生都做助教有奖学金。

数学博士毕业后,找教书的工作挣饭钱,相对容易。这是因为在美国,教学型的大专院校遍地都是。美国的大学,林林总总在一起,超过一千所,研究型两百不到,余下的都是教学型。培养博士,是研究型大学的责任,那里的教授,工作要求一半研究一半教学。教学型,对研究没要求,但是对比研究型,教书的课时,两倍的样子,考试作业也要自己批改,助教就算了。就说加州,所有的州立大学按研究型和教学型分两个系统。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分校,都是研究型;加州州立大学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的分校,都是教学型。 美国公立的大专院校,只有州立没有国立,都不归联邦政府管。当然公立之外,还有私立。私立大学比公立厉害不少。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耶鲁麻省理工,美国排名前二十的大学,都是私立。辛辛那提大学是公立,排名在研究型的大学里垫底。

数学这个东西,一般人读不进去。不要说博士,真能把中学数学学明白了就不容易。能融会贯通,有数学天赋的年轻人,凤毛麟角。所以数学系招研究生,在美国生源永远不足。特别是像辛辛那提这样垫底的研究型大学。怎么办?从国外招留学生。八十年代初,从中国到美国读研,最容易进的是数学系,都有全奖资助。到了八十年代末,其它院系自费的中国留学生也多了起来,不过不少只免学费没其它。

跟袁磊合住的这两位,就只免学费。合租的这套公寓月租两百七,袁磊住卧室,交一百三,余下的这两位住客厅,一人七十。其中一位,一住进来,立马出去找工打挣饭钱。早上看他出去,袁磊直帮他犯嘀咕,心说这工想打就有了?到了晚上,哥们回来说已经在麦当劳做了大半天,转着圈抹桌子,一下午没停,转得腿肚子抽筋。这个事不大,但完全出了袁磊的意料,让他开了一回眼,知道在美国,只要肯卖力气,指定饿不着。辛辛那提大学的麦当劳,是袁磊在美国见过的占地最大的麦当劳。后来袁磊听说了,这个麦当劳也是全美国大学校园里的第一个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