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张鸣:教授这个群体胆小怯懦,让他们替老百姓说话是扯淡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教授 博导
前两年某大学的一些教授,觉得在房子问题上吃学校骗了,因此走上了街头,但没有想到,得到的社会呼应不够,还有一些人在帖子后面冷嘲热讽。有人说,你们这些教授,平时对平民百姓的维权不闻不问,这个时候怎么可能得到公众的支持?
当然,我对该大学教授的遭遇还是深表同情的。觉得自己身份不同,是个人才,没想到竟然连住房都住不踏实,被骗了多年才知道没有产权。一肚皮冤屈,没人搭理,于是上街维权。还遭到了据说过去“刁民”才有的遭遇,在我们这里,堂堂教授,走到这一步,依我看,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指望教授在公共事务上为大众说话,这事儿真的挺难。常见的,都是他们以专家的名义,为特定的部门讲话,比如油涨价的时候,火车票涨价的时候,公园票涨价的时候,等等,等等。害得我们语境里的专家,都被大众骂成了“砖家”。至于自己的利益受损时的维权,教授们一般都倾向于个别勾兑。如果勾兑不成,多半是指望别人替他们出头。
有一阵儿有所大学青年教师(在西方应该被称为助理教授的)的住房补贴,不知为何总是不发。一些青椒好不容易聚集起来,商量是不是找校长维一下权。在互相打了半晌气之后,队伍终于出发了,结果领头的到了校长办公室门口,发现后面的人都消失了。当年我公开跟我的院长吵架之后,在校园里走着,就会有本校的教授拉住我,跟我讲他的不幸遭遇,让我替他说话。我说,你为什么自己不说呢?你不是也是教授吗?
评职称,是大学里最大,也是教师们最在乎的不端所在。但是,每次评职称,明晃晃地不公平,条件好的人被弄下去,差的被评上来,都是一些知名教授投票的结果。他们几乎每次都这样昧着良心投票,投来投去,都没感觉了。这样的人,如果遭遇了不公,你能指望他们出来维权吗?
早些年,北大清华的蓝旗营公寓,北大部分的宿舍,房屋老出问题,不是漏水,就是冒臭气,一干名教授们,怎么找学校领导,都解决不了。其中有位教授实在受不了了,找到我让我写篇文章呼吁一下。我写了,发表之后引起强烈反响,但与此同时,却是这些大牌名教授的恐慌,直到学校方面真正引起重视,把问题逐步解决了之后,恐慌才算结束。
显然,看着似乎地位比平民百姓高的教授们,实际上要比平民百姓胆子更小。没事的时候,让他们替老百姓说话,基本上是扯淡。自己有事的时候,能站出来上街,已经很了不起了。我听了消息,都直念佛。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做了多年的顺教授之后,一旦站出来,就也变成了“刁民”,跟刁民一个待遇。
不错,教授这个群体,要说偷东西的,随地吐痰什么的,的确比别的群体要少,但道德水准,权利意识,却不见得比平头百姓多点什么。同事和朋友,受了领导欺负,有敢出头相帮的吗?恐怕没有。自身利益受损,能像某大教授这样上街的,也是凤毛麟角。即使道理都明白,行动上,也是超级的矮子。
怯懦两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教授们的背上,翻过来,就是“听话”,真听假听不知道,但看起来,还是挺美,挺和谐的。
——END——
每个人一生可以不读任何书,却不能不读历史。
不读历史,你根本想象不到史书上冷冰冰带过的名字,背后有多精彩。
宋朝在中国古代王朝更迭的历史中,似乎是一个存在感不强的朝代,历史教科书中也每每以“积贫积弱”来形容宋朝。
但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其实,宋代在文化、经济和政治文明等多个领域都达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宋朝在中国文明史上所取得的成就,与宋仁宗这位一代明君有很大的关系。宋仁宗统治的四十年是中国古代史上最繁荣的四十年。宋仁宗的宽厚、审慎、克制成就了两千年的文明高峰。
在13世纪,为什么世界各国把成吉思汗称为“上帝之鞭”“世界征服者”?
他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无一失败。他马背上用铁骑开垦出的蒙古帝国,横跨整个亚欧大陆,疆域面积达到了3300万平方公里。
是中国历史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帝国,占当时世界22%面积。像印度、泰国、缅甸、韩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等,基本上都是当时所攻略的土地。
我们常说读史明智,当王朝的兴衰起落、千万人的命运被一页页翻过,你就会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人生起落无常。
可如果是通过改编的影视剧、短视频来了解历史,那才真的是对人类文明结晶的缺席。
如果你也想了解真实的中国史、世界史,想看有趣有料的历史解读。
强烈推荐你看看这份“口碑爆炸”的历史人文科普杂志——《国家人文历史》
已经连续三年推荐《国家人文历史》,不少朋友重拾历史的魅力。
有读者已经订阅5年,一期都舍不得扔。
有家长带着孩子一起读,收获了不少知识。
有去年已经订过,今年还在订,并推荐给朋友。
为什么一本讲历史、人文的杂志,会这么备受推崇?
我想,正如一位读者说的,在信息繁多的现在,我们更需要真正优质的内容来洗涤自己。
《国家人文历史》跨年订阅现已开启,这样一份求真相、有趣味、有良知的杂志,是值得摆放每个中国家庭的高品质读物。
为了让新朋友了解这套期刊,现在再好好介绍一遍。
这份杂志,被许多人誉为“知识精英的枕边读物”,它由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是无数专家、学者、知识青年心中的“良心纸媒”。
创刊到现在十几年了,屡次获得业内期刊荣誉大奖。
全年24期,每期策划一个专题,囊括古今中外,覆盖考古、文物、艺术、建筑、文学、电影、自然、地理……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任意翻开其中一本,话题之广,主题之深,都足以让你的大脑充血。
《消失的她》爆火,就拓展梵高等世界艺术史,《狂飙》热播,给你讲解孙子兵法。
《封神》上映,它就从上古神话到新中国,把5000多年的中华历史拆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从苏轼的朋友圈、典籍文物,到空间站、人工智能,它内容广博,细数影响世界人类文明的100个历史瞬间。
不仅以全球视野看中国历史,也紧跟热点,以中国眼光看全球历史进程。
2023亚运会、中国“天宫站”建成,它第一时间邀请业内学者、教授,挖掘背后历史。
它关注严肃历史的同时,也保持阅读趣味。因为足够好读,几乎不挑读者。
海量珍贵的图片史料,再现帝王真容、名人风采、文人墨宝、出土文物,还原经典历史瞬间。
打开它,就像开启了中华上下5000多年的长镜头。
全年24个主题,囊括艺术文化、史书典籍、旅行、读书、世界见闻、正史新读。
也因为内容的专业、严谨,它被国内众多大型学术文献网站收入。
每天睡前饭后,读两篇,不仅可以增长见识,放松身心。
更重要的是,它让每个订阅它的家庭,多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
这次,《国家人文历史》给大家带来了超值满满的福利:
9月特惠大促:原价780元/年,现在订阅只要420元/年。
订年刊加赠延期2个月+帆布包+保温杯】《国家人文历史杂志》跨年订阅2024年9月-2025年8月丨24期,每月月底发2期
现在下单的用户,还可获赠两大礼品:
①《国家人文历史》定制帆布包+保温杯
②《国家人文历史》订年刊加赠延期2个月(即多得4期刊物)
平均算下来,每天只要一块多钱,就能收获一整年紧跟时事,专业、丰富、有质量的阅读乐趣,太划算了,喜欢的朋友抓紧下手吧~
《三联生活周刊》全年订阅
大浪淘沙的精品周刊,深刻丰富好读
原价:780元
限时特惠价:4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