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日记》支援护士的生存之道

追梦,生活中的感动
本博客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护士日记》(四十四)支援护士的生存之道

支援护士在我们医院是个特殊的团队Float Pool Nurse or floating Nurse。它的存在,就如一个部队的特种兵,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医院管理系统,手里握着这么个特殊团队,基本上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了。

医院用这支小分队,支援不同科室间人员短缺的问题。这些护士本质上是“多面手”,适应能力强,精通各类患者的护理,随时准备填补空缺。

成为floating nurse,一般需要有二三年的工作经验,在医院受训也会比普通RN时间长些。当然,工资也会比一般护士多$3 -4 /hrs。

做支援护士,好处是:高工资,见多识广,业务能力增长的快,年轻人还是挺喜欢做的;不利之处是:要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伙伴和患者群体;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及不断吸收新技术的素质;还要容忍一些科室的潜规则(比如把“老大难”最差的病人分配给你等)嘻嘻。

适者生存!做为支援护士,要想如鱼得水地生存在各科室之间,还是要有一些生存之道的。

作为一个有二三十年工作经验的老护士,我目前选择的是一种偶尔加个班,填补科室的人员短缺的职位,叫per diem RN支援护士,(高工资,干一天活把两天的钱都挣了,六个星期至少做四天,其它时间,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或到处旅游,潇洒自在)。perdiem RN,不属于floating pool RN “ 特种兵团队”,有点像散兵游勇,单挑,编制还是属于我工作多年的老科室,但会时常被派出去援外。

作为一个援外护士,有时时候顺利,有时候倒霉;幸运的日子都一样,不幸的的日子各有不幸。分享一两次不幸的经历,大家可以从中感悟出支援护士的生存之道。

从不幸中吸取教训

记得那天的不幸,是从我被分配到rehab department康复科开始的。

去康复科报道后,我拿到一组分给我的4位患者。这里的病人主要是中风stroke后的恢复和理疗的群体。护士们帮助中风患者适应日常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睡。他们病理上Medically stable 病情稳定,连IV静脉注射都没有,因为身体中风后,半边不能动,有些个头大的患者,起床要用小吊车Hoyer lift 起居,照顾他们是个体力活!

通过结交班的汇报,我了解到我这四个病人,有二个都要用 Hoyer Lifting 起吊车,吊起病人,搬到轮椅上,然后,再推患者到到餐厅处,有人喂饭。另一个轻点的C患者,也要又搀又抱地帮助他从床上坐到轮椅上,只有一个D患者,自己能移动,工作量相对轻松一点儿。

这种起吊车,在我以前的工作科室,不常用,所以,不是我熟悉的设备。而且,使用时,规定要有两个护理人员配合操作。先要把吊带放在患者身下的正常位置,(如图)来回调整,很花时间,工作量大,主要是体力劳动。



一个科室,对于需要强体力劳动照顾的患者,一般大家要均摊,轮流照顾,劳逸结合。可是,那天,全科室两个严重瘫痪者,恰好全分给我,而另外两个本科护士,都分到行动稍微方便的患者,我马上意识到这 “潜规则” ,我心里暗暗叫苦…

真正工作起来,我才体会到更多的无奈和辛酸。比如,我照顾的A先生,体重有300多磅,我和护士助理,两个人帮他起床,好不容易一个个步骤,用小吊车把他安放在轮椅上,推到餐厅。可是他吃一半饭,忽然又想上厕所,我们又把他推回房间,用起吊车把他吊到移动的Commode 马桶上,完事后,又吊起来清洁身体的局部部位,光照顾他一个人,我和助理就花费了一两个小时;另外一位B患者还在等着用吊车起床呢;还有C患者也在排队等…想到这一串患者,我心里真着急!

急中生智,我喊来charge RN,请求她帮忙C患者(需要一个护士帮忙,又搀又抱地移动)起床;我和助理好继续去帮助B患者,并反馈给主管护士这种分配的不合理性(两个重病号都压在一个护士身上)!主管也很为难地说:“这两个病人在康复处住了二三个星期了,因为工作量大,所有的护士都轮过一遍了,都想休息一下,我是外来支援的,所以,只能多担待点儿了!” 主管又安慰我,说会帮我的。没办法,摊上这种潜规则,护士累,病人等,我只能默默祈求这一天能顺利度过,忍耐着身心的疲惫!|

接受这次教训,以后, 再分到这科室,我提早注意分配的合理性,如有问题,及时反馈给主管要求调整。

勇于说“不”,患者安全第一

一次去ED急诊室支援,一打开电脑,完全是不同的版面,Triage分类病人的重症程度制度,我也不熟悉。没办法,我一遍遍喊主管护士,核对信息,不懂就问嘛,最后主管烦了,说:“这是急诊室,不是training 培训”。我赶紧如实相告:“ 我不是“特种兵floating”团队的,是从我们科派来支援你们的,没这方面的经验及训练,请调我去别处吧,这样对患者也不安全,误事!” 

说了“不”后,主管根据我的情况,及时做了调整,安排我去1对1看护一个“自杀未遂”的患者,这样的结果,大家都得到解脱,也彻底放松了心情。

在医院,人命关天的领域,做为支援护士,不懂的东西一定要问;没受过训练及不了解的技能,就要大胆地说“不”。患者的生命比自己的脸面更重要,患者为大!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改错:多谢云儿。。。
悉采心 发表评论于

多些云儿让我们了解美国医院也有潜规则。真是隔行如隔山,对医院中包括小吊车等的护理操作完全没概念,真长知识。也要向你这般辛苦而对病人负责人的护士致以敬意:))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云霞真是白衣天使。跟住院护士接触过数次,每次都被他们的敬业和友好感动。虽然能感觉到他们的辛苦,但毕竟是在接受护理一方,并不清楚具体辛苦到什么程度。感谢云霞分享第一线经历,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奉献和艰辛。非常感谢、佩服!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梧桐之丘' 的评论 : +1

“最喜欢云儿护士日记,你们是天使般的圣人。”,都是云儿切身的体会,宝贵的经验,谢谢分享!
花似鹿葱 发表评论于
赞护士日记!
梧桐之丘 发表评论于
最喜欢云儿护士日记,你们是天使般的圣人。
云霞姐姐 发表评论于
谢谢皮班读俺《护士日记》,还有一篇就写完了,人也快退休了,一段职业生涯的记录!
关于张瑜,的确如你所说,演海外华人,最后自己也成了一员,她为了事业,失去了家业,一直独身一人,叹,有得必有失啊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云儿的护士日记就是吸引人:),我把云儿上篇博文下的留言再拷贝过来:”张瑜是上海滩出来的女明星,当年一部《庐山恋》,捕获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她演一个海外华人,没想到,后来她自己也变成了海外华人,所以与云儿有了交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