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建的鬼城就是鄂尔多斯,确切地说是鄂尔多斯的康巴什新区。
卾尔多斯市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城市,2001年撤销伊克昭盟,改为卾尔多斯市,原东胜市改为卾尔多斯的东胜区。2004年卾尔多斯市决定成立康巴什新区,并决定把市政府从东胜区迁移至新区,这就成了建设康巴什"鬼城"的导火索。中国从2003年起煤炭的价格开始飞涨,作为中国第一大煤都的卾尔多斯煤老板们一夜爆富,还有把土地卖给开矿的牧民们也成了富翁,据网上的资料,2010年鄂尔多斯的亿万富翁达到7000人,千万富豪共有10万人,人均豪车比例在中国是最高的。富裕起来的人们纷纷把钱投向了新区的楼市,民间资本成为点燃"鬼城"的助燃剂。
2005年至2010年,不仅鄂示多斯当地人投资房地产,国内的炒房大军也涌入鄂尔多斯,楼市进入了疯狂的年代。在这短短的六年期间,康巴什的房价疯涨了十倍。从每平方米一千元涨到一万元。
2010年,美国时代周刊驻华首席记者比尔.鲍威尔(Bill Powell)发表了题为《中国鄂尔多斯:一座现代鬼城》《Ordos,China: A Modern Ghost Town 》的文章。他在文中描述卾尔多斯当时的情景,空置的政府大楼,寂静的宽阔街道,未售出的豪华别墅。他揭示出中国造城运动中过度依赖房地产投资,人口导入去严重滞后的问题。他的这篇文章是否引起国内领导的关注我不知道,至少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担忧。我这次去鄂尔多斯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看看中国最富有的城市(见上一篇博文),一个是了解一下鬼城的现状。
从那以后,鄂尔多斯就被冠上了鬼城的帽子,世界上又多了一个鬼城,一个与众不同的鬼城,卾尔多斯也成了中国鬼城的代名词。别忘了,这个中国的鬼城可是一个美国人给定性的。
2011年卾尔多斯的炒房人开始卖房,却没有人接手。之后纷纷降价出售,越降价越没人买,恐慌效应笼罩着鄂尔多斯的房市,2012年中国煤价开始下跌,更加快了楼市泡沫的破裂。不到一年的时间,房价跌至一平方米2000元的低位。很多炒房的人被套牢,烂尾楼随处可见。
我梳理了一下康巴什成为鬼城的原因。我认为市政府好大喜功的宏伟蓝图是促成鬼城的主要原因。 2004年政府宣布投资50亿用于康巴什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100万人居住的新市区。在政府的宏观政策引导下,大量热钱涌入,绝大多数买房的人是为了炒房,不是为了自己住,楼市的泡沫也就越吹越大。另外,尽管新区建设得非常漂亮,当地有这样一句话,鄂尔多斯是建在花园里的城市。但是新区的商业网点,学校医院不配套,新区与老区相距又较远等因素,新区少有人间烟火,入住率只有10%。
面对严峻的楼市,鄂尔多斯市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也许某些措施可以为走出中国现在低迷的房地产提供借鉴意义。
2012年起,鄂尔多斯停止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居民只能转向二手房买卖。把市政府的各个部门搬到康巴什区,向政府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定向分配住房。改造老城的棚户区推行房票制,即不给拆迁户货币补偿,只给可转让的房屋兑换凭证。加强招商引资的工作,用资源换项目。加大引进人材的优惠力度,砸钱抢人。特别是,把鄂尔多斯最好的中学一中搬到了康巴什区,卾尔多斯的市民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就得搬到这里来。我在路上就遇到陪读的家长。政府还新建了市中心医院,市中医院,大型购物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大剧院等一系列的服务设施。
经过整整十年的阵痛期,2022年卾尔多斯康巴什区的房价重新回到了泡沫破灭之前的历史最高位,房价再次达到了每平方米一万元的价位。昔日的鬼城己不再有鬼,鄂尔多斯彻底摘掉了鬼城的帽子,人己经把鬼全部都撵走了。
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区尽管消灭了烂尾楼,消灭了过剩的库存,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但是,我感觉这里的人间烟火还不旺,我周日上午在康巴什区中轴线的景观带走了一个多小时,遇到的人屈指可数,看到马路上行走的车少之又少。便利店,歺馆还是不太多,找个地方吃饭并不容易。
20年前按100万居民计划的康巴什新区,现在只有15.3万人,要想实现这一梦想,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真是任重道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