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延安还放了张国焘妻儿
张叛逃投降蒋介石国民党后,中央不让张的妻子离开延安,是毛泽东批准张的妻子带着儿子离开,没有留人质。
Al是造Al人的传话机器,俄罗斯造的Al,能为乌克兰服务吗?以色列使用的Al,能说加沙的好话吗?美国造的Al,和中国造的Al,在同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输入后,能有相同的结果吗?
《反共华人》配合走资派们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造谣说谎来抹黑污蔑毛泽东,如今的互联网上就是以《反共华人》的谣言谎言几乎荡网都是反共产党反毛泽东的内容,再用美国造的Al来搜,能有真实数据吗?
别用Al来误导了。当然,各自造的Al,为各自的主人自说自话。看来Al也具有了阶级性。
北伐战争蒋介石国民党不发动反革命政变恐怕就不会死这么多人。蒋介石背叛孙中山遗願后国民党内部很多人转向共产党, 而这一代的共产党人没有为自己的私利, 有信仰有理想为民旅为中国为实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中国不被外国殖民、建立共和国的遗願的实现奋斗终身。而这些人都出生于有产阶级, 而终身为无产阶级全心全意服务。有人对这一群人的抹黑攻击天地难容。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走资派特色政府目前的官方数据中,这些造假篡改用虚假的谎言代替, 就是所有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尤其是建国后都作了有利于走资派的修正, 对文革更是颠倒黑白造谣抹黑完全失去原来的面目。对反走资派的如四人帮冠上十大罪状, 对走资派都描写成为国为民的功臣。所有官方文件、字典、历史记摘以及网上的百度百科等等全是走资派这四十多年来修正过的资讯, 根本没有真实的记摘。有时维基百科上的记录还稍客观一些。走资派的跨台是迟早的事。
毛泽东制定优待俘虏政策。从建军之初,1928年,毛泽东就在井冈山宣布了工农革命军宽待俘虏的政策。1929年的一份《红军布告》中明确提出:“敌方官兵,准其投顺,以前行为,可以不问。”此后,毛泽东又增加一条“不搜敌兵腰包”,奠定了红军优待俘虏的基础。后将“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作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的一条。
毛泽东不计前嫌,没对放下武器的敌人进行杀戮,并实行优待。相比残杀、残暴对待俘虏的军队,中共领导的军队执行优待俘虏,不打不骂,不施刑法,古今中外,没有可比,堪称世界楷模。无论国民党被俘官兵,还是日军被俘官兵、美军被俘官兵、印度被俘官兵、越南被俘官兵,全都严格执行优待俘虏政策。当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军俘虏,依依不舍的结束战俘生涯时,美国一家通讯社发文:美军不仅是败于战场,更是被一种文明所打败。
解放军不仅优待俘虏,还对傅作义、陈明仁等放下武器的战犯,委以重任,这换来大批国军倒戈和投降。当1946年6月26日解放战争打响,无人相信共产党能赢得战争。因国军430万人,装备精良,解放军120万人,还是土枪土炮,双方力量对比太悬殊。可打到1949年六月,才短短三年,就变成国民党军149万人,解放军400万人。因280万国军调转枪口,包括整建制起义、投诚和接受和平改编的188万部队,1500余名将领,240个师,97艘舰艇,128架飞机,“解放兵”占解放军总数70%。这为解放战争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加速了国民党死亡。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镇反,毛泽东都十分慎刑:一方面反复强调“不应杀者,当然不杀”、“不要随便捕人杀人”、“不要多捉多杀”、“不杀错”、“杀人不能太多”,一方面严格限定死刑适用范围,只对“真正罪大恶极”者适用死刑,其他反革命分子,则“应判徒刑者均判徒刑,应管制者均给以管制”,“或交群众监视,用劳动去改造之”。
对战犯一个不杀,重在思想改造,全部释放。
有毛泽东掌舵,50多万右派分子才没一个被判刑坐牢,只极少数首要分子,被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劳动教养。大多数人只带右派帽子,由统战部门管理,分配适当的工作,交群众监督;所有右派分子都给基本生活费(高于二级工人工资)。大都让他们避风头,接地气,了解国情,去“改造思想”。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我们要给右派四张票:一张布票、一张粮票、一张选票、一张党票”。这后两张票,实是恢复了(扩大了的)右派一切政治权利。在毛泽东指示下,从1959年到1964年,已给30多万“右派”摘了帽。
无人能比毛泽东的不杀人。
不过细想, 毛泽东唯有这样才能团结更多人。在长征途中博古李德张国涛等坚决反对毛泽东, 但后来毛泽东重掌权后还将博古留在领导层中。张国涛自己出逃了。对待邓小平也是这样, 对刘少奇彭德怀也持佛心。只是没有如邓小平这么鬼罢了。
真的, 无人能比毛泽东的不杀人。
就比如在长征中毛泽东是真心想留张国焘的。在共产党内,除陈独秀李大钊外,毛泽东就只看重张。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会师时,不是党政军最高领导的毛泽东亲自迎接张。张一直珍藏着两人的合影。这恰恰害了张,使周刘联手赶走张。张叛逃投降蒋介石国民党后,中央不让张的妻子离开延安,是毛泽东批准张的妻子带着儿子离开,没有留人质。并且还亲自送行,特别交代共事十多年,希望各留余地。实际上是向张保证不会过于追究。君子风度堪比春秋义士,令人动容。哪是后来的小人可比的。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很有名。细心阅读发现一路过来,毛泽东只字未提过草地。过草地是长征途中最艰苦悲壮的旅程,时间长,牺牲也最多。过去后又是险关,只剩几千人的中央红军差点全军覆没。官方回忆录中没有提到是谁的主张,只说张反对,并中途折回。这便是红军分裂的开始。后来张率军回川,刚下夹金山就入了川军的口袋阵。好像有人泄密。当时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都有电报。张元气大伤,没能入川,从此走上失败之途。为什么怀疑?因为后来说张指使兵变也是用电报做文章。建国后阴谋家更是把阴谋玩得炉火纯青。
新中国诞生以后,毛泽东曾通过第三者劝说张国焘回国。 张国焘拒绝了。
美国政府便假手一民间组织派出访问团,赴香港找张国焘。一见面就预先付上一笔不菲的采访费。这不啻是给经济上捉襟见肘的张国焘雪里送炭。
当时,张国焘沉吟良久,严肃地问道:“你们是希望听顺耳的,还是真实的?”
美方人员恳切地回答:“当然是真实的。”
张国焘又默然了一会儿,说:“外界对文革的解读,大都以为是个人之间的权力之争,是毛泽东夺刘少奇的权。这实在是想当然而然!以我对中共延安以后历史的了解,毛泽东可以说是越来越牢固地掌握了党的权柄,没有人动摇得了。他要谁下台,不过就是一纸红头文件的事,用不着大动干戈,更不必发动全国人民来帮忙。”
美方人员困惑了。但兴趣也更浓了,大睁着眼睛等待他说下去。
张国焘接着说:“以我对毛泽东的了解,他的意图恐怕是哲学思考多一些……具体而论,也就是让人民来参与所谓反修防修,以便在他死后也能辨别什么是修正主义,从而自觉地起而反对修正主义,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恐怕是意识形态的隔膜吧,美方人员一头雾水,仍感到不得要领。而我们却从张国焘这片言点评感到震惊。看来他对毛泽东的了解也不浅泛,对毛泽东的理解之深也不差于国内的红卫兵!
张国焘《我的回忆》下册也发现,中央红军初到陕北,毛泽东及时纠正了原陕北红军内极左分子的过火行为,多年后,张国焘忆及此事时,给予了明确的肯定。他写道:“徐海东对毛泽东一到陕北,便纠正戴继英、聂鸿钧(极左分子)的错误表示钦佩”,“在毛泽东干预下,高岗、刘志丹等都释放出来,官复原职。”张国焘说,“这样做的结果,陕北的气象为之一新。”
有趣的是张国焘越到晚年,越有深刻的反省,1949年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在香港的《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张国焘携家眷逃台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当时正是冬天,他急于找地方将全家安顿下来,奔波数日,才终于在台北租到了一栋房子。张国焘想继续为国民党效力,可一年过去了,国民党既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过问他的生活。
尽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国民党六届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已将他遗忘了。不久,他居住一带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辟作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强行征收。他怒气冲冲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论,一番闹腾过后毫无结果。房子终究还是被人占了,潦倒的张国焘深知“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于迁台后的第二个冬天,再次带着全家迁移,迁居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
看来大陆的走资派的强拆不是首发, 国民党逃到台湾后还继续强拆, 而且还强拆到张国焘的头上。走资派的一切都继承了国民党的做法。
投奔国民党后,张国焘先后委身于军统、中统等处,还当过一段有实权的地方官----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官场的倾轧令他郁郁不得志,很快就被国民党所冷落。解放战争期间,张国焘开始“弃官从文”,以120两黄金做资本,在上海创办新闻周刊,取名《创进》,圆了他十年前即已有之的“从思想上反共”的夙愿。1949年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张国焘携家眷逃台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当时正是冬天,他急于找地方将全家安顿下来,奔波数日,才终于在台北租到了一栋房子。张国焘想继续为国民党效力,可一年过去了,国民党既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过问他的生活。尽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国民党六届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已将他遗忘了。不久,他居住一带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辟作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强行征收。他怒气冲冲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论,一番闹腾过后毫无结果。房子终究还是被人占了,潦倒的张国焘深知“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于迁台后的第二个冬天,再次带着全家迁移,迁居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
就在张国焘艰难度日之时,美国的一些机构对他产生了兴趣。在他们看来,张国焘虽然已经离开政治中心,但他曾长期担任中共的高级领导人,他的一些见解和回忆或许对研究中国有着极大的价值。1961年,美国堪萨斯大学名人中心的研究人员找到张国焘,表示希望张国焘为该中心撰写回忆录,作为报酬,名人中心每月向其提供2000港元。在当时,每月2000港元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对张国焘来说更是雪中送炭。时年64岁的张国焘满口应承,开始写回忆录。1966年,香港《明报月刊》购买了其回忆录的中文版权,这便是后来出版的《我的回忆》一书(1980、1981年由现代史料编刊社内部印行,后又由东方出版社数次印行)。 美国解密的张国焘观“文化大革命”档案首页美国解密的张国焘观“文化大革命”档案首页
美国政府的相关机构也看中了张国焘,让他对红色中国的时局发表一些看法。此时的张国焘虽远离政治,但仍然密切关注1966年中国爆发的“文化大革命”。
1968年10月21日,三名美方人员(这三人包括两名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的官员和一名美国专家,为首的是负责中国大陆事务的领事馆官员米西兰尼奥斯)对其进行专访,在这次访问中,张国焘大谈他对“文革”走向的判断。
在张国焘看来,毛泽东发起“文化大革命”绝不仅仅是(如外界所推测的)出于政治权力的考虑,他认为毛泽东此举还有着哲学上的思考。早在五四时期,张国焘便和毛泽东相识,在中共一大上,两人又一同与会。此后,两人都曾担任苏区和红军的重要领导人。在长征中,红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今四川小金县) 会师后,张国焘又曾与毛泽东发生政治斗争。毛、张两人既曾是同志,又曾是对手,张国焘对毛泽东自然有自己的认识。
可见毛泽东的眼力。两人都有很高的理解力。在曾经的共产党内,张可能是唯一能够理解文革的人。终于看到了毛泽东的觉醒和除掉阴谋家刘少奇。他能理解毛泽东一生追求平等的情怀,因为他与毛泽东一样,从小同情反清复明的洪门造反派和底层人民,也是天生的叛逆者。
其他一些人乘着留洋留苏的快船投机革命。那时即便留苏的大部分是国民党人、无政府主义者和其他党派。他们希望走上层路线切入中国的政治中心,并没有代表普通人民的内在动力。他们虽没有参与组建中共的基础工作,回国就进入中央。因此从开始就是官僚代表为薪酬工作,没有真正的革命热情和觉悟。这种人甚至排斥从头开始的革命党人,因为他们只为升官发财而混进革命队伍。根据张国焘的回忆,十月革命后的苏共队伍中也充满了这类官僚人物。只有列宁没有官僚色彩平易近人,像个憨厚的普通工人,不像读书人。(列宁是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