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存在
贰、平静的湖
II. 六识之「想」

比如说,我们眼前摆一张桌子,桌上放一只白瓷小碗,碗边印着细碎的青花。这只具体直观晶莹圆润的碗就是「自相」。如果桌上放了十几只碗,材料样式各个不同,我们把不同式样碗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在头脑中概括成一个「


《成唯识论》:「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
「想」的三层意思

六识之「想」
【4】唐朝玄奘大师从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归来,糅合十家著《成唯识论》。玄奘弟子窥基大师著《成唯识论述记》。这两部书是佛教根本典籍,可惜在元代失传。直到清末,杨仁山居士才把两部书从日本请回中国。
【5】《成唯识论》:「想。谓于境取像为性,施设种种名言为业。谓要安立境分齐相。方能随起种种名言」。《成唯识论述记》:「此中安立。取像异名。谓此是青。非非青等。作此分齐而取共相名为安立。由取此像便起名言此是青等。性类众多故名种种」。「分齐」即是分类,分类取「共相」,然后再「起种种名言」。
【6】自相共相在《楞伽经》中多次出现,试举一例:「大慧!法依佛说一切法入自相共相,自心现习气因相续,妄想自性计著因,种种无实幻,种种计著不可得」。又引《成唯识论述记》:「诸法之自体,唯证智可知而不可言喻者,是为自相。而诸法之体性,为假智所缘,且可籍言语可解者,是为共相」。在西方哲学中,自相和共相被称为Individuals和Universals,是很重要的两个概念。
【7】狭义的「想」仅指「共相」和标记共相的「名」。由「名」搭建的种种思虑称为「思」。严格地说,思不同于想。想仅是分别,它是不造业的。思造意业,又能发动身口,它是造业的主犯。见《成唯识论》:「思。谓令心造作为性,于善品等役心为业。谓能取境正因等相。驱役自心令造善等」。又《法苑义林章》:「凡发动身语二业,有三思:一审虑思,将发语而先审虑之思也。二决定思,起决定心而将发动之思也。三动发胜思,正发身语而动作善恶事之最胜思也。此中以前二思为意业,以第三动发胜思为身语二业」。
【8】《楞严经》上六种分别心:「若真汝心,则无所去;云何离声 ,无分别性?斯则岂唯声分别心?分别我容,离诸色相,无分别性。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 ,昧为冥谛。离诸法缘,无分别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 ,分别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