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尾,我回国了。
飞机落地那一刻,我并没有太多波澜,只觉得脚下的土地,有一种从未改变的温度。离开这片土地多年,在异乡奔波浮沉,终于在盛夏将至时,回到了那个熟悉又遥远的家。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回去的第一个早晨,天刚破晓,我就醒了。没有闹钟、没有会议通知、没有打卡签到,有的只是窗外传来的鸟鸣、隔壁狗吠,还有妈妈厨房里轻轻的锅碗碰撞声。
爷爷辈留下的田地还在,平时邻里之间仍保留着互相照看的默契,母亲总会花时间细心打理自家那点菜地,她常说,外头的菜打药多,哪比得上家里种的,新鲜又放心。
那天,我和母亲走进田野。
露水尚未褪去,脚踩上去,草尖湿漉漉地粘在裤脚上,竟有些凉意。奶奶曾经说过:“晨露洗脚,好过药汤。”那时年幼不懂,如今却生出几分了然。
阳光还没爬上屋顶,田野的空气是静的。只有风吹过玉米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像远古时代大地在呼吸。我坐在瓜地边的石头上,望着天边微光乍现的云彩,突然明白了“无欲则刚”的真正意味。
那一刻,心是静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女儿平时跟我爸妈住在老家,大多数时候,我只能通过手机屏幕看她的成长。那种隔着时差和网速的陪伴,永远无法取代她小手抓住我衣角的温度。
这次回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心愿,就是好好陪陪她。
那天午后,她坐在院子台阶上吃西瓜,抬头看着我,突然问:“妈妈,你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呀?”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她对我小时候的世界一无所知。
“我们以前玩丢沙包、跳房子、弹珠、跳皮筋……”我一边数着手指,一边回忆着那些笑声。
她歪着头,好奇地睁大眼睛,嘴里还含着一块西瓜:“都没玩过呢。”
于是我翻出家里旧布头,缝了一个沙包,又找来粉笔,在院子砖地上画下一个个方格。我蹲下身,一步步地跳给她看。她在旁边咯咯笑:“妈妈跳得像小青蛙。”
我也笑了,那笑声里混着汗水、阳光,还有一丝被时光温柔缝合的缝隙。
后来她学着跳,歪歪扭扭,一会儿踩线,一会儿摔倒,却笑得前仰后合。我坐在一旁,看着她开心的模样,突然觉得,时间在此刻不再是直线,而是一种回环的流动——
她在跳我跳过的格子,我在看我曾经的影子从她身上浮现。
我没有告诉她这些游戏的意义,也没有想要用回忆去替代她的现在。
我曾经是那个追着蝴蝶满地跑的孩子,如今是那个看着她在黄昏中追着沙包的小小母亲。
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傍晚时分,家里突然安静下来。我走进父亲的书房,看着他佝偻着背,拿着毛笔练字,动作虽慢,却依旧认真
让我惊讶的是,他左右手交替着写——笔走龙蛇、意气贯通,那字迹如风拂松林,虽不规整,却别有一股苍劲之气
“爸,你为什么要用左手写?”我问。
他抬头笑了笑,说:“右手有时候有点抖了,我怕将来写不动了,就换只手练练。人老了,不能让脑子也跟着退化。”
我愣住了,看着他手背皮肤已不再紧实,皱纹纵横交错,还有因为长年劳作而变形的手指。他的眼神依旧清明,可那清明背后藏着的,是我从未认真看过的“老去”。
“爸,你是不是一个人太闷了?”
“不会啊,有字做伴,很安静,也很踏实。”
“那你练这些字,是想留给谁呢?”
他沉默了一下,说:“留给你,也留给我自己。我想,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看到这些字,能记得我心还定的时候。”
那一刻,我忍不住红了眼眶。不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而是突然意识到:我们都在拼命向前,而父母正在悄悄变老、放慢,甚至停留,只为等我们哪天终于回头。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那一晚,我躺在床上。枕边还有旧年夏夜的记忆,窗外有蛙鸣虫叫
这些年我奔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仿佛一直在朝“更好”的生活进发。可在这片不动声色的土地上,我第一次真正安静下来,问自己: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是事业?是成就?是安全感?是认可?
不,也许都不是。
我所追的,其实只是那种“被理解”、“被看见”、“被深深安放”的感觉。
我想起那天早上瓜地的阳光、女儿跳格子的身影、父亲写字的手,还有母亲厨房里洗菜的水声……这些,是我拼命奔跑的理由,也是我最终会归去的方向。
我们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却在某些细微的时刻里,拥有过完整的宇宙。
瓜熟时节,心归何处
清漪 (2025-07-17 13:21:07) 评论 (0)去年五月尾,我回国了。
飞机落地那一刻,我并没有太多波澜,只觉得脚下的土地,有一种从未改变的温度。离开这片土地多年,在异乡奔波浮沉,终于在盛夏将至时,回到了那个熟悉又遥远的家。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
回去的第一个早晨,天刚破晓,我就醒了。没有闹钟、没有会议通知、没有打卡签到,有的只是窗外传来的鸟鸣、隔壁狗吠,还有妈妈厨房里轻轻的锅碗碰撞声。
爷爷辈留下的田地还在,平时邻里之间仍保留着互相照看的默契,母亲总会花时间细心打理自家那点菜地,她常说,外头的菜打药多,哪比得上家里种的,新鲜又放心。
那天,我和母亲走进田野。
露水尚未褪去,脚踩上去,草尖湿漉漉地粘在裤脚上,竟有些凉意。奶奶曾经说过:“晨露洗脚,好过药汤。”那时年幼不懂,如今却生出几分了然。
阳光还没爬上屋顶,田野的空气是静的。只有风吹过玉米叶时发出的沙沙声,像远古时代大地在呼吸。我坐在瓜地边的石头上,望着天边微光乍现的云彩,突然明白了“无欲则刚”的真正意味。
那一刻,心是静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女儿平时跟我爸妈住在老家,大多数时候,我只能通过手机屏幕看她的成长。那种隔着时差和网速的陪伴,永远无法取代她小手抓住我衣角的温度。
这次回国,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心愿,就是好好陪陪她。
那天午后,她坐在院子台阶上吃西瓜,抬头看着我,突然问:“妈妈,你小时候都玩些什么呀?”
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意识到——她对我小时候的世界一无所知。
“我们以前玩丢沙包、跳房子、弹珠、跳皮筋……”我一边数着手指,一边回忆着那些笑声。
她歪着头,好奇地睁大眼睛,嘴里还含着一块西瓜:“都没玩过呢。”
于是我翻出家里旧布头,缝了一个沙包,又找来粉笔,在院子砖地上画下一个个方格。我蹲下身,一步步地跳给她看。她在旁边咯咯笑:“妈妈跳得像小青蛙。”
我也笑了,那笑声里混着汗水、阳光,还有一丝被时光温柔缝合的缝隙。
后来她学着跳,歪歪扭扭,一会儿踩线,一会儿摔倒,却笑得前仰后合。我坐在一旁,看着她开心的模样,突然觉得,时间在此刻不再是直线,而是一种回环的流动——
她在跳我跳过的格子,我在看我曾经的影子从她身上浮现。
我没有告诉她这些游戏的意义,也没有想要用回忆去替代她的现在。
我曾经是那个追着蝴蝶满地跑的孩子,如今是那个看着她在黄昏中追着沙包的小小母亲。
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
傍晚时分,家里突然安静下来。我走进父亲的书房,看着他佝偻着背,拿着毛笔练字,动作虽慢,却依旧认真
让我惊讶的是,他左右手交替着写——笔走龙蛇、意气贯通,那字迹如风拂松林,虽不规整,却别有一股苍劲之气
“爸,你为什么要用左手写?”我问。
他抬头笑了笑,说:“右手有时候有点抖了,我怕将来写不动了,就换只手练练。人老了,不能让脑子也跟着退化。”
我愣住了,看着他手背皮肤已不再紧实,皱纹纵横交错,还有因为长年劳作而变形的手指。他的眼神依旧清明,可那清明背后藏着的,是我从未认真看过的“老去”。
“爸,你是不是一个人太闷了?”
“不会啊,有字做伴,很安静,也很踏实。”
“那你练这些字,是想留给谁呢?”
他沉默了一下,说:“留给你,也留给我自己。我想,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看到这些字,能记得我心还定的时候。”
那一刻,我忍不住红了眼眶。不是因为死亡的恐惧,而是突然意识到:我们都在拼命向前,而父母正在悄悄变老、放慢,甚至停留,只为等我们哪天终于回头。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那一晚,我躺在床上。枕边还有旧年夏夜的记忆,窗外有蛙鸣虫叫
这些年我奔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仿佛一直在朝“更好”的生活进发。可在这片不动声色的土地上,我第一次真正安静下来,问自己:我,到底在追求什么?
是事业?是成就?是安全感?是认可?
不,也许都不是。
我所追的,其实只是那种“被理解”、“被看见”、“被深深安放”的感觉。
我想起那天早上瓜地的阳光、女儿跳格子的身影、父亲写字的手,还有母亲厨房里洗菜的水声……这些,是我拼命奔跑的理由,也是我最终会归去的方向。
我们不过是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却在某些细微的时刻里,拥有过完整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