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奥马哈

长岛退休客 (2025-07-24 08:14:24) 评论 (1)

最近在美国中部地区自驾游,两周的时间驱车经过十个州。美国的主要景点都在东部或西部,中部地区属于农业州,景点不多,但民风淳厚。  其中的一站就是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Omaha),我们不是要到该地旅游,而只是为了看看巴菲特生活过的地方。如果不是巴菲特,我们不会在奥马哈这个四线城市留足。  我曾在西雅图生活多年,这里的居民经常自豪地说,我们西雅图的比尔盖茨,我们西雅图的贝佐斯等,言语间充满自豪。 但在这里,我想应该换成,巴菲特的奥马哈,而不是相反; 正是因为有了巴菲特,奥马哈这座小城市才会名满天下。



奥马哈是沃伦-巴菲特的故乡和发迹之地, 他于1930年出生于此。在他12岁时,父亲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全家从奥马哈移居首都华盛顿。巴菲特17岁进入宾州大学的沃顿商学院,但在最后一年转学到家乡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 在此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用一年拿到经济学硕士。 完成学业后他回到家乡开始其职业生涯,26岁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 今年已经94岁的巴菲特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投资家,目前的身价约为1,200至1500亿美元,在世界富豪榜上长期名列前茅。 他创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世界500强的排行榜中也位居前列。 作为执业近三十年的老律师,我的业务领域是国际投资;而巴菲特在这个领域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所以这次游览奥马哈甚至带有朝圣的意思。

到了奥马哈的第一站就是去巴菲特的家周围看看。 他的家在奥马哈市区的一条主要马路边,往来的车流不断,从他的邻居的房子可以看出这是个中上阶层的社区。 他的家是一个灰色的两层建筑,处于十字路口,两个大门都装上了铁门,院子用铁栅栏围了起来,院子的四周和街道上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虽然这里绝对是个“打卡景点”,但看不到保安人员在附近“执勤“,当然他们通过摄像头在保卫这位超级富豪。

巴菲特在1958年花了三万一千美元买下这栋房产,此后就一直居住于此,这也是巴菲特唯一的一套房产。据网上信息,房屋居住面积约为600平方米,有5间卧室,2个全套卫浴间。 随着房价的上涨,该房产目前的市场价值在130万美元左右。尽管巴菲特在此已经居住了六十多年,他从来也沒有打算要搬出去,还逢人就說這是他的人生中最棒的一项投资。巴菲特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住在这里很快乐,如果有更让我快乐的地方,我早就搬家了”,而且“这里冬暖夏凉,离我工作的地方很近”。



     第二站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总部,他几十年来一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和CEO。 公司大楼在当地算是高楼了,看上去是刚翻修过,大楼外的标记是黑石公司大楼(Blackstone Plaza), 这也是一家著名的投资公司。 其实巴菲特的公司比这家的规模大多了,但并没有因此在大楼外冠名。巴菲特和他的公司就只是在这样一个不算豪华繁荣的地段,在别人冠名的大楼里的十四楼租用了一层办公室。该大楼的底层是一家超市,看上去并没有因为巴菲特而生意兴隆。  我从进口走进前厅,整个大厅空空荡荡,一位前台人员客客气气地对我说,“这里不是旅游景点“。我问他这里是否有大楼内各租客的指示牌,我只想对此拍照留念,他说这里没有指示牌,那神情是在等我离开。我当然识相地退了出来,只在大楼外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第三站是巴菲特常去光顾的Gorat’s牛排馆,巴菲特最喜欢吃牛排,可以说百吃不厌。 歺厅的服务员问我点什么,我都没看菜单就说巴菲特来你们这里吃什么我就点什么。服务员说巴菲特喜欢吃纽约牛排,我说就点这个。我一看价格,29.95美元一份,还包括蔬菜沙拉,这就是这位亿万富翁最爱吃的晚餐。我们品尝了一餐,没觉得有什么特别。 但据说在一年一度的公司股东大会期间,这家牛排店的价格直逼纽约曼哈顿牛排店的价格。 巴菲特与一般平民大众一样也喜欢偶尔吃吃“垃圾食物”,他经常在上班途中拎一袋麦当劳食品到办公室吃早餐,汉堡,可乐及各式冷冻点心等都是他經常品尝的美食。有一次他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如果只想要简单吃早餐,可以是香肠搭配可乐的組合;如果想要吃得稍微“豪华”一点,早餐盘子里会再加上培根、鸡蛋及起士饼干等等。

我们的最后一站是奥马哈的会议中心 (CHI Health Center),这里时每年一次的股东大会地点。 世界各地多达数万名的投资者届时会怀着朝圣的激动心情汇集这里,全世界的媒体争相报道这里的每一个细节,网络直击层出不穷地滚动播出, 成为全球投资界的一场盛宴。据报道2025年3月的股东大会,参会人数达19700人,创下了新纪录。在此期间,奥马哈宾馆的平均价格是每晚一千美元,为平时的五六倍,超过了纽约曼哈顿宾馆的均价。 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蒸蒸日上的发展,成为全世界迄今为止最成功也是最令人尊敬的投资公司,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9.4%。这意味着1965年参加第一届股东大会时,股东的每一美元的投资,今天的帐面价值高达7694.15美元!难怪投资者们如朝圣般虔诚地从世界的各个角落蜂拥而至奥马哈。

      巴菲特是一个务实的投资家,信奉价值投资理念,决不冲动和意气用事。 比如他一直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他对中国公司的两次投资,中石油和比亚迪,都是投在香港的股市,而不是投资在 A股市场。香港股市的规则与美国的证券市场接轨,这就是巴菲特高明之处。

据报道巴菲特已经宣布,他在今年底就卸任CEO,这将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巴菲特时代”落幕的开始。94岁的巴菲特还公布了后事安排:将自己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全部股份捐献给家族慈善基金。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份占他个人总财富的99.5%;也就是说他最终留给他三个孩子的遗产是每人一千万美元,总共只占他个人财富的0.5%:“这反映了我的信念,即非常富有的父母应该留给孩子足够的钱去做任何事情,但不要给得太多以至于他们无所事事。”      

在即将结束匆匆的奥马哈之行前,我在一家星巴克咖啡馆喝了一杯咖啡,整理了一下此行的感想:数年前,我曾翻阅了马克思韦伯所著的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该书的核心观点是,新教伦理,特别是加尔文教派的教义,如“天职”观念和“先定论”,塑造了一种特殊的伦理精神。这种精神倡导通过努力工作、节俭生活和积累财富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这种精神与资本主义的逐利精神不谋而合,促使人们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韦伯认为,新教伦理强调节俭、勤奋和有计划地工作,以及对财富的“世俗的职业”的肯定;这种精神追求,而非物质享乐,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节俭和勤奋,而非奢侈与糜烂,才是资本主义的新教伦理。但新教伦理中的禁欲主义并非指完全的苦行生活,而是指对物质享受的克制,和强调勤奋工作和积累。这种“禁欲主义”并非目的,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信仰,并为上帝服务。这种精神促使人们将财富重新投资在生产中,而不是挥霍,这对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拥有的自己公司的股票,巴菲特名下只拥有那栋已经住了六十多年的房子,和一辆二手车。 他很自豪地告诉股东们,自己每年行驶的里程数大約只有5,600公里,因此不需要很频繁地换购新车。巴菲特也不在意和崇尚名牌,避免非必需开支和消费,他曾说:“你不应该把花剩下的钱存起來,而是先存钱再把剩下的钱拿來花。” 他每天睡足8小時,並保持著打桥牌和阅读等习惯,他认为这些生活习惯有益於身心健康。巴菲特低调内敛,不铺张浪费,他与豪华无缘,不与奢侈为伍;同时又宣告要将他“积攒”下来的财富中的绝大部分捐献给社会。 巴菲特这样的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应该是完美地体现了韦伯所言的这种新教伦理。 

在美国有不少电视评论员将巴菲特与比尔盖茨相比,认为比尔盖茨太会享受生活,他坐拥 1.8亿美元的豪宅,三架私人飞机,和多达 23俩的各种豪华轿车, 这使他在道德伦理上似乎比巴菲特低一个档次。 但我不这么看,比尔盖茨出生于1954年,比巴菲特小了24岁,两人之间有一代人的差距。 比尔盖茨也是白手起家,他有自己的价值观,比起他一千五百亿美元以上的身价,他的这些奢侈生活最多只占他全部财富的 2%。而在过去几十年中, 比尔盖茨通过他创立盖茨基金会已经捐献了数百亿美元。2025年5月,比尔·盖茨再次重申将给每一个子女留下一千万美元,其余的个人财富捐赠给盖茨基金会,并计划在2045年基金会关闭前,其慈善总支出超过2000亿美元。?我认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是韦伯书中所推崇的新教伦理的典范; 他们对人生目标的追求,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此行总结,小地方出大人物常有,但大人物常住小地方却罕见,这可能就是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巴菲特的原因吧。

注:部分照片取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