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帅大将顶级葬礼待遇:进八宝山,用日本进口火化炉处理遗体
在二战结束以后,中国和日本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在美国的直接介入扶植下,日本的工业恢复和经济发展都非常迅速——尤其是1945到1988年之间;这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在于日本没有出现持续性、真正动摇根基的社会全面动乱。日本虽然也出过左派思潮泛滥的问题,赤军之类的组织疯狂活动破坏社会秩序,但在大局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
图:赤军劫持日航客机事件
这使得在非常长的时间内,中国和日本的工业产品水平相比,差距始终在不断扩大。虽然中日在1972年才正式建交,但实际上从更早的时候开始,中国就向日本引进种子、机械设备、各类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国内对于这些产品的需求,正是促使中日建交的重要因素。
早期的相关引进,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服务于工农业生产的基础生产设备和相关技术。比如1962年开始,中国大量引进日本的液压技术取代此前10年的仿苏制产品,包括日本油研公司和纺锭公司的中高压液压阀、叶片泵、齿轮泵的技术、工艺。
图:日本电影《啊海军》
一类是服务于个人生活的各种产品,比如家用电器、文化作品等等。当然这些产品在很长时期内,都只是专供高级领导及家属使用,一般百姓无缘享用、也无从得知——比如反应旧日本军国主义时代的电影《啊,海军》,很长时间内都是不对中国普通百姓公开的所谓“内参片”。
但在日本对华出口历史上,最有特殊意义的设备并不属于这两类;而是改开之后,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领导人专用火化炉。
根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八宝山纪实》的记载,1984年之前,中国八宝山革命公墓有两种火化炉,其中一种是首钢研制的国产火化炉,而当时负责高级领导(部级、军级以上)专用火化炉,是另一台仿制捷克斯洛伐克的82B型火化炉。
图: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4年,国家民政部从日本东京博善株式会社进口了两台日本产的火化炉,一台给沈阳市,一台给八宝山。而八宝山的日本炉,便专门用于高级领导遗体的火化任务。这台火化炉的安装调试由6名日本人(两名工程师、四名工人)进行指挥协助,耗时两个多月,在1984年4月安装完毕。
这台日本炉的首次试烧,显然不可能直接执行重要任务,充当实验品、享受部长级待遇的是一具老年女性的遗体。中方人员袁宝国在日本工人的指挥下,送尸、点火、给油、调风门;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火花以后,中日双方人员看到骨灰烧的又白又酥,当即非常高兴的庆祝日本炉试烧成功。
图:日式火化炉烧出的骨灰
在日本炉正式投入使用以后,原82B仿捷克式火化炉不再负责高级领导人火化的任务,而专门由这台日本炉进行负责。国内对于这台日本炉的评价很高:外形美观,无烟、无味、无公害,自动点火、灭火,无需中途翻动遗体,自带冷却室——仿捷克炉烧出的骨灰,在取出时仍然通红发热,要额外冷却很长时间才能装袋。
目前这台火化炉的情况不详,根据国外的报道是至今仍在使用。比如开国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共计20人,在1984年4月之后逝世的有5人,分别是:
元帅:
叶剑英:1986年逝世
徐向前,1990年逝世。
聂荣臻:1992年逝世。
大将:
黄克诚,1986年逝世。
谭政,1988年逝世;次年,肖劲光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