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之伪宗教情怀

基督徒中的写作者,爱神爱道爱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平原上的摩西》中反复出现圣经书名、摩西、水分开等符号,表明作者对基督信仰一定程度的熟悉。
      摩西是圣经第二卷书《出埃及记》的主角。犹太人在埃及为奴四百年之后,神使用摩西,把几百万犹太人带出来,去应许之地。埃及法老舍不得放走大批免费劳动力,三番五次出尔反尔,最后又派大兵去追。在红海边,摩西伸手,红海分为两半,犹太百姓在两侧高高的水墙中间,如履平地,走到对岸。之后红海还原,埃及追兵系数淹没。
      《平原上的摩西》中,作者借傅东心说话:“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那些驱赶你的人、容不下你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这是基督徒无法接受的篡改,也是中国文化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再现。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人人皆罪人,需要神的救赎。摩西是伟大的信心伟人不假,但绝不是什么够真够诚的人,至少过红海时还不是。摩西年轻时受挫,旷野放羊四十年,早没了做犹太人首领的雄心。神呼召临到时,摩西推三阻四,神发了火才勉强从命。是四十年的跟随,旷野云柱火柱、玛拿鹌鹑一天天的供应,摩西才渐渐认识神的性情,磨练出信心。与其说摩西的真诚感动天地,不如说神的拯救大工通过一个软弱的人实现,越发表明救恩不是因为人的行为,纯是神的大爱与全能。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被围观的十字架,大意就是中文创作中,十字架、救赎等等几乎都是被歪曲了的基督教符号,和基督信仰毫无关系。
      一个满怀着爱的少女,出于善良美好的心意,一个无伤大雅的计划,却导致自己的终身残疾,一名警察的殉职、父亲从此满载重负的余生。这可以是一个救恩的绝佳对象,借着苦难,寻找意义和永生。可惜由于作者的局限,只呈现出一个悲凉无奈、劳苦愁烦的人生。
      有人留言吐槽电视剧,我没看过,只看了电影《平原上的火焰》。相比原著,这个电影更是违背人性,胡乱改编,令人惋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