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ngbing1993

yongbing1993 名博

抗日战争是《论持久战》获胜的

yongbing1993 (2025-07-05 15:15:23) 评论 (3)
抗日战争是《论持久战》获胜的
 
 
 
 
 
 
 
抗日战争是《论持久战》获胜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以《论持久战》为指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文献。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论持久战》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战略指导。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的重要军事政治著作,科学分析了中日战争的特点,提出了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要实行持久战,并指出要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人民战争,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抗战,涉及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阶层以及海外华侨的共同参与和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论持久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对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制定战略战术、争取抗战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论持久战》的指导,抗战胜利还受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以及日本法西斯力量的衰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而言之,《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抗战的胜利是全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
 
1938年,毛泽东深入总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十个月来的实践经验,用8天9夜时间写下5万多字的《论持久战》,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坚定了全民族抗战的信心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相继攻陷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一时间,对抗战失去信心者大肆宣扬悲观失望的中国“亡国论”,严重扰乱抗战军心民心。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1938年三四月间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大捷,又有人开始高唱迅速击败日本的中国“速胜论”,紧接着徐州会战失利,“亡国论”再度泛起。
 
战局起伏,民心不定。为了凝聚国内抗日力量,坚定国人的必胜决心,彻底批驳“亡国论”“速胜论”,毛泽东决定撰写一部关于抗战理论的著作,对全面抗战10个月来的战争经历和经验做个总结性的概括与解释,回应全国人民关于抗战前途、抗战策略、抗战方式的关切,从而指明抗日战争的前进方向。1938年5月,毛泽东在凤凰山中共中央指挥部的窑洞里,经过8天9夜废寝忘食地写作,创作完成《论持久战》,全文5万余字,共计约120个自然段。
 
《论持久战》是把握全局、预见未来、克敌制胜的战略性著作,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彻底批驳了“亡国论”“速胜论”等错误论断,指出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抗战取得最后胜利的客观依据,并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3个阶段——中国不会亡国,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但中国也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的。《论持久战》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
 
中国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怎样进行持久战?最后胜利为什么属于中国?《论持久战》一经刊出就以强大的说服力及时回答了抗日军民头脑里的种种问题,在根据地、国统区乃至国际社会引起积极反响。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将《论持久战》的思想归纳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他积极向蒋介石推荐,还以国民党军委会的名义通令全国,学习《论持久战》。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诚结合战例在该书的书眉上留下许多批注。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也对《论持久战》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有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论持久战》是一本划时代的著作。”
 
《论持久战》的撰写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理论自觉的产物,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持久战》的问世,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对鼓舞全国人民必胜信心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