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单位里遇到过两个希腊人,人品都不太好,其中一个可以说极差。我家邻居也是希腊人,女儿毕业在药房实习,发现她的名字在不予赊账的黑名单上。国家层面也不例外,二零零一年申请入欧时,希腊政府聘请高盛做假账,掩盖了十亿欧元的政府债务,蒙混到了欧元区成员国的资格。
这些见闻让我对希腊产生了先入为主的负面印象,一度质疑西方民主自由源头的雅典文化。在考虑旅游目的地时,一直把希腊排除在外。
年初和旅居美国的好友商量上土耳其旅游之事,希腊是她必去的目的地之一。如果固执己见,那我们只能在土耳其汇合七天。于是,便加上了希腊三天:两天圣托里尼岛,雅典一天。从这个安排上,就可以看出我对雅典的大不敬了。
从圣托里尼岛飞到雅典是午后,春天的太阳在希腊已经很炙热。从出租车向窗外望去,街旁大都是平顶的四五层楼房,建筑乏善可陈。如果不是涂鸦满墙,看起来也就是国内改开前的二三线城市。连朋友都说,雅典昔日的辉煌哪里去了?
车子快到旅馆时路过议会大厦,于是,大家到旅馆放下行李,步行十分钟回到了大厦门前的广场,看卫兵换岗仪式。
广场上站着两排荷枪实弹的士兵,还有三三两两维持秩序的警察。换岗一个小时一次,分散了客流,所以游客的数量不多,不像白金汉宫门前,游人乌泱乌泱的。

跟警察一打听才明白,这士兵和警察的加入,是为了一个国事访问:南斯拉夫的国防部长要过来给无名烈士墓碑献花圈。
五六分钟后,加上警车才一共四辆的小车队在路边停了下来。南斯拉夫国防部长个子很高,从轿车里钻出来时腰几乎弯成九十度。保镖西装革履跟在后边,眼睛四处逡巡。希腊方面几个高阶军官和两三个穿便衣的人物陪同。国防部长大步上前,在无名烈士纪念碑前庄严的献上了花圈。
议会大厦前的纪念碑是纪念希腊人为了摆脱土耳其四百年统治而牺牲的无名战士。浮雕上是一名倒下的士兵,两旁的希腊碑文上写了两句话,大意是:整个大地是你们的墓基,愿将空房献给无名战士。看到这些,想起在圣托里尼岛的民居老板,他在聊天中对土耳其的评价让我们吃惊,那是一种无法掩饰的恨意。
献花过程持续了十分钟左右。在士兵们的敬礼之中,国防部长走回自己的车子,又和陪同的人聊了几句,然后离去。气氛庄严却很轻松,记者和游客都竞相的拍照录像,警察们一脸轻松的注视着稀稀拉拉的人群。这阵势,这排场,和国内一个县太爷级别的出访相比,真是弱爆了!

车队离开,离着换岗也只剩五分钟了,这时,我看到广场中间靠花坛的地方 有油毡纸盖着的一堆东西,没盖严的地方漏出了几个矿泉水瓶子。指给朋友看,大家都诧异,有国事访问,还有常态的换岗仪式,为什么留一堆垃圾在这样显要的位置上呢?听说希腊居民很会逃税,弄成了国穷民富的局面。这传说可能不虚,看看眼前简陋的议会大厦吧,一个国家的门面弄的像普通不过的居民楼。但再穷,也不至于连个清洁工都雇不起吧?

换岗仪式开始了。先是一行穿着土黄色军装的三名士兵,迈着希腊式的正步走进广场。走到台阶前停下,两个军官模样的人上前整理了一下他们的军容,交接仪式就开始了。

两组士兵带着同款的红色小帽,一侧垂着长长的黑流苏,腿上穿的也是同款的白色紧身袜,脚蹬带黑绒球的红色皮鞋,两组服饰不同的是上衣。来接班的穿的是土黄色的长外套,腰带一束,倒也利索。被接替的两人穿的就讲究多了。白衣白裙加黑绒绣花小马甲,裙子还是蓬松的百褶裙。难怪作家海明威戏称“这是一些穿着芭蕾舞裙打仗的男人。”


这些卫士们属于Evzones(荷马史诗里形容佩戴华美腰带的人)精锐步兵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941年4月27日纳粹占领雅典时,德军命令步兵团卫士降下希腊国旗换上纳粹旗帜,但士兵库基季斯取下国旗,然后带着它从卫城一跃而下,用生命维护了尊严。
眼前烈日下的士兵,虽然步伐滑稽,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但他们严肃认真,满脸流汗却一丝不苟。整个仪式亦庄亦谐,让看客们在轻松的观赏中对他们生出几分敬意。
广场上让我们感到困惑的那堆东西是怎么回事呢?隔天朋友参加市区半日游,导游解开了谜底。这是为了纪念一场普通车祸里丧生的二十几个学生。沾布底下我们以为是垃圾的东西是学生们留下的遗物。把普通人的生命看得比面子重要,这让我对这个有人性的政府顿生好感。

看完换岗仪式回到旅馆,一仰头可以清楚的看到雅典卫城。朋友两口子第二天的半日游包括这一项,还是不由分说的又买了票陪我上了山。
卫城下方写着一句话:欧洲从这里开始。

有人说到雅典就是看残垣断壁,这话没错。但从正门进去,先看到的是建于公元一世纪的阿迪库斯音乐厅。这个剧院保存的完好,就像我们刚在土耳其棉花堡那里看到的希拉里古剧院,整整齐齐的,几乎没有损坏,现在还在使用,作为雅典每年夏季音乐会的场地。

帕特农神庙始建于公元前447年(The Parthenon ),位于雅典卫城山的中心,是现存最重要的古希腊时代建筑。神庙用大理石砌成,由46根高10.3米的大理石柱环绕。神庙殿墙上有大理石雕刻,神庙中也有各种雕刻,包括雅典娜与海神波塞冬争当守护神的场面。帕特农神庙被尊为古希腊与雅典民主制度的象征,对研究古希腊的历史、建筑、雕塑、宗教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翻开古希腊历史,最闪亮的一段便是雅典的民主制度。它的最大的发明与贡献是让普通人参政。具体的方法都有记载: 1,让公民轮流担任官职。为了防止舞弊,采用抽签制,而且不能连任,尽可能的让更多的人参政。2 公民大会,让每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办法,甚至街头的议论也会被听取采纳。3,民众参与法庭审理。神奇的是,据记载,民众参与审理的二百年来少有冤假错案。这种制度的先进和自由宽松的氛围不仅使国家强大,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成为爱琴海一带一方霸主,还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还有《荷马史诗》,这部经典之作是西方文学的起源,其不朽的地位犹如中国文学的《诗经》。
卫城外围的雕塑


厄瑞克忒翁神庙建于西元前421年到406年,里面供奉着主神宙斯(Zeus ),海神波塞冬(Poseidon )和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 )。侧殿上的六个少女石柱充满了奇思妙想。栩栩如生的少女取代了千篇一律的石柱,脖子之处的承重问题又用了不同的发型来弥补。这也是首次采用了人物雕像不同的站姿,从而更加的生动活泼。


雅典卫城里,汉白玉石阶色泽温润,不管是原始铺就,还是后来的修补,都显示着一种贵气。一根根屹立千年的石柱直冲云霄,近观还是远眺都需要仰视,卓现出当年的霸气和辉煌。石柱上的花纹暗含着飞舞的律动,引导着人的视线和心灵也随之飞翔。

从卫城下来吃过晚饭准备休息,听到下方有悠扬的歌声传来,走到旅馆的阳台往下看,旅馆楼下的空地上,几个身形魁梧的男子手里拿着几样民族乐器,正在引吭高歌。周围已经围了好几圈听众。听了一首歌,感觉歌者具有专业水平,便拖过一把椅子坐着听了一会儿。
歌词完全听不懂,但旋律动听,加上歌唱者们的嗓音浑厚,底气十足,很是感染和鼓舞人心。围观者很多都加入了合唱,应该是希腊著名且很流行的曲子。演唱了四五首歌曲后散了场,过了没有十分钟,歌声又响起来了,再次探头一看,演唱会又移到了隔壁的街道。从旅馆拐角型的阳台的另一头看现场,又是一览无余。
(录了一段,可惜这里无法上传,只能截了个图)

必须要高赞一下朋友定的这个旅馆,离着大部分的景点都是步行距离,还占据了两场音乐会的包厢位置,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欣赏到了艺术细胞满满的 希腊人的激情歌喉。
第二天天刚放亮,自己一人漫无目标的在附近转了一圈。很巧的走到了泛雅典奥利匹克运动场,它的名字其实叫帕纳辛奈科体育场,人们习惯上都叫前者。这里虽然不是最初奥运会的源起之地,但它是一八九六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场地,历史地位和意义不可小觑。二零零四年在这里举办的奥运会,又进一步展示了它的风采。
晨光里,体育场长圆型的跑道上空无一人,四周大理石石阶看台泛着璞玉的光泽,据说这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理石制作的体育场。其实,体育场材质的优良并不是它最牛的地方。四年一次,全世界的盛大节日奥运会,都要从这里点燃火炬出发,一站一站的向全世界传递,这才是奥运会创始者希腊的高光时刻,它的至尊地位永远不可撼动。


回来后在旅馆附近接着转。这一带是雅典的老城,在雅典卫城上看整个城市,唯有这一小片是红瓦屋顶,它有个专门的名称叫Plaka。这里的街道蜿蜒狭窄,高低起伏。建筑多是两三层的楼房。拜占庭式,新古典主义和古奥斯曼风格的混合让这里各领风骚,丰富多样。雅典政府对于周围建筑的限高措施很得力,不让新大楼遮住雅典卫城—希腊的眼睛。也使的这些老建筑不被新大楼挤压,步行在街上感到十分的敞亮和放松。


到处是古迹

还路过了一个儿童乐园,里边的玩具设施以木质为主,色调也雅致,没有那种大红大绿的冲撞感。看得出来,希腊人审美趣味天然浑成,是渗透在基因里的。

风之塔上的雕塑

待朋友两口子半日游回来,一起吃个饭,便是我离开这里和朋友分手之际了。算起来我在雅典待的时间正好是二十四小时,这么多的见闻和经历都浓缩在一天里,让人难以置信。
细想一下,这种结果并不全是我们行动的高效和好的运气。英国诗人雪莱曾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文字、宗教根源皆在希腊。” 雅典作为希腊的首都,作为整个西方社会在民主思想,文学,哲学,法律,体育,建筑方方面面的先驱,博大,丰盛,确实有太多的历史和故事。太厚的文化底蕴。只要一个瞬间掀开一页,雅典那永恒的魅力便会扑面而来,让我们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吃过午饭,朋友俩口子送我到地铁站,路上看到一家旅行社的广告图片,是他们明天一日游的目的地—天空之城,云雾缭绕的险峻山峦间,几栋楼阁似建在天际,景色与建筑都相当的震撼。而我已经到了门口,却又错失了这个机会,也算种豆得豆,为自己以偏概全,对希腊的偏见思维付出了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