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红楼 【原创】--------- 殊途同归开新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三线红楼 【原创】--------- 殊途同归开新元

 

在我开始写红楼系列的第一篇的开篇我就向胡适先生表达了敬意,在这最后一篇中我要向另一位学者表达我的敬意,因为我发现他和我的思路不谋而合,而且他的学者身份极大的鼓励鼓舞了我,而且他说的更直接,更清晰,更专业。

红楼梦之所以迷雾重重,难以破解,实际上是因为它是由三个故事复合而成,三个故事相互连套,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呼应。

第一个故事明确清晰真实完整的,就是在历史上皇家和江南织造曹家的百年恩怨。主角是康熙,雍正,乾隆,曹寅,曹颙,曹頫,主要是入关,护主,扶君,忠仆,能臣,陪读,下江南,补亏空,抄家,问罪。载体就是所有的史书。

第二个故事是虚构演绎不完整的,那就是石头记本身, “曹雪芹於悼紅軒中披閱十載,增删五次”。主角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贾敬,贾珍,贾蓉,原应叹息,诛连宝宦,秦可卿,王熙凤。。。载体就是各个版本的红楼梦原文。

第三个故事就是红楼梦的写作过程,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字字读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主角是曹雪芹,胤祥,弘晓,傅恒,曹頫,乾隆,高鹗,程伟元。这个当然应该是个真实存在过的往事,但是由于某个原因被隐藏丢失了。

前两个故事的来源很简单,是白纸黑字写在书里的,而最后一个故事是我根据历史中相关资料经过逻辑推理拼凑复原出来的。这个故事的根据和逻辑推理我已经在前面的几篇文章里讲过了,这里要说的是这样推理的合理性。

这里的关键是我在发现这个故事的同时发现了一个研究历史的新思路,新方法。就是多方联想和合理推测。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搜寻间接的旁证,然后运用联想和推测,上下内外关联,前后左右旁通,索隐探微,设问求解,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析历史,揭示历史的真相。

在我发现并运用·这一新思路的时候,我很有点惶恐:这样做是可以的吗?要是这样做是不是所有的历史都要重新写过?我一个学物理的难道偶然的推开了另一个认识历史的大门吗?

直到我受朋友的推荐读了李开元先生写的一本《秦迷》。一口气读完,久来难得的愉快。相通的思路,类似的谜题,成功的实践,验证了写作新路之历史推理的可行。我觉得他写到了我的心里,我们竟然不谋而合,不期而遇,殊途同归,所见相同,只不过他写的是两千年前秦史,我说的是两百年前的红楼。

介绍一下李开元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专业是历史学,后来留学日本,获得东京大学文学博士,多年执教于日本的大学。他在《秦迷》一书中写道:历史上有太多难解的谜团,多重的偶然性和时间脉络意外地交叉在一起,迷雾重重,幽深难测。。学术考证与侦探破案方法类似,都是基于可信证据的合理推测。这一点,前辈学者已经做过论证,诚然信哉。不过,用侦探小说的手法探讨学术疑案,是否可行,则有待实践。这本书,就是实验的结果。效果如何,需要读者判断。

  为什么会这样?年代久远,史料欠缺,当然是首要的原因。不过,人为地隐瞒历史的真相,有倾向性地曲解历史,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在我看来,还有一个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念的束缚。多年以来,在史料学的领域,我们信奉[有一分数据说一分话]的原则。不过,如果我们将这个原则推广到整个历史学中来加以奉行的话,警句就变成了咒语,我们将会掉进认识的陷阱,误以为凡是没有记载的事情就不曾存在。如此扩大化的结果,历史学将会只剩下破碎的断片,而失去完整的篇章,前言不搭后语的失衡,最终难免陷于失语。

  历史是什么?历史是基于史料对往事的推想。古代史的史料少而又少,如何通过这些少而又少的数据,解读出多而更多的史实来,必须修炼[有一分数据说十分话]的功夫。这个[说十分话]的功夫,讲的是由一条数据生发十条线索的方法;这个方法的思路,就是多方联想和合理推测。在直接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搜寻间接的旁证,然后运用联想和推测,上下内外关联,前后左右旁通,索隐探微,设问求解,将各种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最大限度地解析历史,揭示历史的真相。

司马迁在开始写史记时( 公元前104年)已经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117年了。可以想见他的史记里关于秦朝的记录一定是前人史料与合理推测有机连缀的组合。

 

历史学的这种做法,类似于现实中的侦探破案。案发后的现场,混乱而狼藉,犯人无影无踪,证据被销毁隐去,侦探们仔细地搜集每一个指纹、每一个脚印,哪怕是一根毛发,甚至是一种气味……如何由这些少而又少的证据,搜寻出犯人的踪影,复原出案发的现场,推理和联想,正是必不可少的功夫。按照侦探学上的说法,就是通过推理和联想,将所有的证据合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相关的证据链,由此重建案发的过程。

在我看来,这是历史研究发展的必然,要么发现新的史料,要么利用现有史料进行更进一步的推想。如同劳动产生语言,语言产生文字,文字产生文章,文章产生思想。文字再进化出数据,进而产生电子文档,互联网,人工智能。。。一脉相承,势不可挡。

由此我发现,推想,连缀,重建了红楼梦的第三个故事,那就是曹雪芹,弘晓,曹頫组合,以皇家,曹家,弘晓家,富恒家的家室为素材以圆明园绮春园和景山东街富恒府邸为背景,创作红楼梦的过程,动机和心理逻辑。

如果有机会我愿和李开元博士做任何形式上的交流,更希望能有机会当面表达敬意。最后我用博士的话结束本文:历史是永恒的谜,因为我们不能再回去。如果我不能给你提供最准确的史实,我将给你提供最合理的推测。最准确的史实,是近于美的真;最合理的推测,是近于真的美,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本以为写了一个故事,不料写了一段历史。

【全文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