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末,文章没几个人看,即便并非是休息日,也依然如此。
也许有人会说,写文章不该是写才是最重要的,为何没有人看就会改变写的心情了呢?
事实上的确如此,作为写作者,但求本心写,不问其他外在因素的心态是能写出好文章的。但问题是,我是靠着写作为生的。这是一个两难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蒙田先生所说的,富人才能研究哲学,或者说不去考虑生计的人方能研究,像苏格拉底,虽然不是大富之家,但说实话的亏他有个凶悍的老婆,世人只知道苏格拉底的老婆很粗鄙,但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个女人养活了这样一大家人,最后还要处理丈夫的身后事。
维特根斯坦更不要说了,本身就是富家子弟。
今天的文章,一个概念吧。这几天网上失业的现象被讨论起来,诸如昨天比较火的是一位大三的女生让副省长帮忙找工作,再早之前,一些名人都被曝出有人问询招工等等,诸如那个当下比较火的红衣大叔,好多人找他要工作。
什么样的话题火爆,代表着是当下的一个现象。存在即挥发。
我的身边的朋友,四十岁年龄失业的很多,而陷入困顿的四十岁年龄失业的群体,大多是这样一个特征,保守,一个行业,没有技术含量,以往的工作不差,诸如测试岗那一类。现在失业了,四十岁的年龄,再找工作很难很难,尤其是一时又无法接受放低身段,进厂也好,到物流搬运也罢,这些都是他们觉得羞耻的行业。
我的观点:
拿我来说,如果有一天我忽然就不写文章了,大概率做的要么是去摆摊,甚至说开一家修电瓶车的维修铺,或者说去开一个蔬菜水果店等等,都可以做。而且是毫不犹豫的转身。尽管我会写点东西,其他也具备一定的技能,但我在这个年龄不会再去选择去找公司投简历了,因为我这个年龄大概率也不会被要,其次心态上也并没有那种行业的约束。
我认为即便在地铁口支棱个给急匆匆的上班族做速食,方便拿着吃的食品小摊也是一门生计。这不算弯腰。
当然这种心态并不是天然而生成的。我在早年也是放不下身段的,在二十岁的年龄在外人眼里就是天之骄子,当我人生第一次失败,从高处跌落的时候也是灰心丧气了一阵,去找寻新的出路,也总是会回头看,然后这样一对比,无论脸面上还是利益上都是无法接受的。
但某一天,我在下雨的时候回家,想起我一个初中女同学,她的妈妈是环卫工,有一天我经过她妈妈负责的那条路,看到她正在帮妈妈挥舞扫帚打扫,但看到我后,立马放下,很尴尬的转回头,就是那种很不好意思的表情。我呢,那个时候不知道因为啥,就过去了,说你也在这里,并撒谎说我爷爷在附近市场卖鱼,也没事,咱们一起扫。然后这样说,她脸上的那种尴尬才消失,我俩就这样扫完了一条街。
时隔多年,其实扫路的那个经历我一直都没有想过,但在我失意的年龄居然想起了这样一个画面,然后便意识到,其实很多迈不开的步子都是因为害怕被人看见,但问题是自己的生活才是自己的,况且你也不会知道别人怎么看。一如当年那个尴尬的女同学,我在看她的时候有着的只是好感,一个愿意在放学回家帮助妈妈打扫大马路的人很难不让人生出好感。也是出于这个心理,从那之后我是彻底放弃了过往,开始不再在意别人的眼光,即便是戏谑的,嘲讽的眼光又如何?
因为你要做的事情,你觉得OK就可以。
尤其是,人生是没有回头路了,没有如果,没有再回到从前。
那么迅速的调整,切换,在当下就找到自我的立足点,适合自己的,这就是向前走了。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下一个节点跳上去即可。
还有,当所有的人呢都在意年龄的时候,当企业也因为你的年龄而拒绝的时候,我要说的是,人生处处是起点。
就在昨天晚上,有一位很年轻很年轻的小朋友还问我,你怎么和我的父母不一样,不是说你们三四十岁的人对这些不关注的吗,为何你要来问询我。就是一种年轻朋友玩的小游戏,我看到了,但自己不会,便请教了一把,然后得出上面这番对话。
我对他说,我好像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老了,我很真诚的说,我是那种对年龄没有概念的人,我觉得人生处处是起点,即便是到了八十岁,我还能思考的话,行动起来,我觉得我依然可以创造。
这不是鸡汤,而是发自肺腑的心里话。
作者: 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