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432期的封面,是一群人奔跑在非洲大草原的画面。标题是“为跑而生”,我们如何进化到了今天的速度。
在345–352 (2004),刊登了犹他大学的生物进化学家布兰布教授的论文:《耐力跑与人类进化》。这篇科学论文像一盏明灯,对这20年来,全球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的井喷式的兴起和普及,奠定了灯塔般的理论基础。
I Run, Therefore I Am? (我跑,故我在)
Endurance run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Homo

?
人类从类人猿祖先进化而来,是因为他们需要长距离奔跑——或许是为了在非洲广阔的大草原上猎捕动物或寻找尸体——而奔跑的能力塑造了我们的解剖结构,使我们看起来像今天的样子。
这是犹他大学生物学家丹尼斯·布兰布和哈佛大学人类学家丹尼尔·利伯曼发表在11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这项研究被刊登在《自然》杂志的封面上。
布兰布和利伯曼认为,我们人类,也就是人属,是在200万年前或更早以前从更像类人猿的人类祖先南方古猿进化而来的,因为自然选择有利于能够奔跑的南方古猿的生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利于使长跑成为可能的人类解剖特征的延续。
下图左侧是南方古猿,右侧是直立人。
比较这两个解剖图可以看出:
1. 人类有平衡的大脑,鼻子较短
2. 脖子长,肩窄些
3. 胸腔较窄
4. 腰细
5. 手臂较短
6.? 更强壮的臀大肌
7. 股骨颈较短
8. 更大的三关节:臀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9. 更长的跟腱
10. 强大的脚跟骨
11,有足弓(古猿是平足)
12. 手较小
所以直立人更适合奔跑,而古猿更适合爬树。

“我们非常确信,以牺牲树栖能力为代价的对奔跑能力的强烈选择,在现代人类体型的起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生物学教授布兰布说道。“奔跑极大地塑造了人类的进化。奔跑使我们成为人类——至少在解剖学意义上是如此。我们认为奔跑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变革性的事件之一。我们认为人类的出现与奔跑的进化息息相关。”
这一结论与传统的理论相悖,传统的理论认为奔跑仅仅是人类行走能力的副产品。双足行走——用两条腿直立行走的能力——至少在450万年前在类人猿南方古猿中进化而来,同时他们也保留了在树上行走的能力。然而,拥有“彻底改变体型”的人科动物,在之后的300多万年里才进化出来——从能人、直立人,到最终的我们——智人——因此,布兰布表示,行走能力无法解释现代人类体型的解剖学特征。
“南方古猿在250万到300万年间经历了双足行走,但它们从未像人类一样,那么行走会突然改变类人猿的身体吗?”他问道。“我们的答案是,不,行走不会改变身体,但跑步会。”
布兰布表示,行走无法解释人类与南方古猿在体型上的大部分差异。南方古猿与人类相比,腿部较短,前臂较长,肩膀高耸且始终“耸立”,脚踝不明显,连接肩膀与头部和颈部的肌肉更多。他补充道,如果自然选择没有偏爱奔跑,“我们看起来仍然很像猿类”。
我跑,故我在
布兰布和利伯曼研究了人类身体的26个特征——其中许多特征也出现在直立人化石中,还有一些出现在能人化石中——这些特征增强了奔跑能力。其中只有一部分特征是行走所必需的。有助于跑步的特征包括:腿部和足部的肌腱和韧带,它们像弹簧一样起作用;足部和足趾的结构使双脚能够有效地发力;肩部可以独立于头部和颈部旋转,从而更好地保持平衡;以及骨骼和肌肉的特征,使人体更强壮、更稳定,能够更高效地奔跑而不会过热。
“我们解释了一系列解剖学特征同时出现的原因,这些特征实际上是从头到脚的,”布兰布说道。“我们有一个假说,它从功能上解释了这些特征如何与跑步独特的机械需求相关联,它们如何协同工作,以及它们为何同时出现。”
与其他奔跑动物相比,人类的短跑能力较差,这也是许多科学家否认跑步是人类进化因素的原因之一。布兰布表示,人类的耐力跑能力一直未得到充分重视,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高速并不总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将合理的速度与卓越的耐力结合起来。”
另一个原因是“科学家身处高度依赖科技和人工交通工具的发达社会,”他补充道。“但如果这些科学家身处狩猎采集社会,他们对人类运动能力(包括跑步)的看法就会截然不同。
人类为何开始奔跑?
研究人员尚不清楚为何自然选择青睐能够长距离奔跑的人类祖先。他们引用了犹他大学生物学家大卫·卡里尔(David Carrier)先前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卡里尔假设,早在弓箭、网和投矛器出现并减少长距离奔跑的需要之前,人类祖先就进化出了耐力奔跑的能力,以便能够追捕捕食者。
另一种可能性是,早期人类及其直系祖先奔跑是为了寻找动物尸体——或许是为了抢在鬣狗或其他食腐动物之前抢占晚餐,或者可能是为了“尽快吃到剩下的食物”,布兰布说道。
他补充道,食腐“是一种比狩猎更可靠的食物来源”。 “如果你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到地平线上有一队秃鹫,那么在它们身下找到新鲜猎物的几率几乎是100%。如果你要在炎热的天气里猎捕猎物,那将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而且回报也更不可靠”,因为你猎捕的动物通常“比你跑得快”。
帮助人类奔跑的解剖特征
根据这项研究,以下是人类独有的、有助于人类奔跑的解剖特征:
——有助于防止奔跑时过热的头骨特征。当汗水从头皮、前额和面部蒸发时,蒸发会冷却从头部流出的血液。输送冷却血液的静脉会经过颈动脉附近,从而帮助冷却流经颈动脉到大脑的血液。
——与南方古猿相比,人类的头部更加平衡,面部更平坦,牙齿更小,鼻子更短。布兰布说,这“将重心向后移动,这样在跑步时更容易保持头部平衡”。
——一条韧带从头骨和颈部后部延伸至胸椎,起到减震器的作用,并帮助手臂和肩膀在跑步时保持头部平衡。
——与猿类和南方古猿不同,早期人类的肩膀与头部和颈部“分离”,使得身体在跑步时可以旋转,而头部则向前倾。
— 人类身材高大,躯干、腰部和骨盆较窄,这为我们创造了更大的皮肤表面积,使我们在跑步时能够更好地散热。这也使得上半身和下半身能够独立运动,“这使得你可以用上半身来抵消腿部摆动产生的扭转力,”布兰布说道。
— 人类的前臂较短,这使得上半身在跑步时更容易平衡下半身。这也减少了跑步时保持手臂弯曲所需的肌肉力量。
— 人类的椎骨和椎间盘相对于体重的直径比猿类或南方古猿的要大。“这与减震有关,”布兰布说道。“这使得人类跑步者落地时背部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
— 人类的骨盆和脊柱之间的连接相对于体型而言比他们的祖先更强壮、更大,从而在跑步时提供更好的稳定性和减震效果。
— 布兰布说道,人类的臀部“非常巨大”。 “你观察过猿猴吗?它们没有臀部。” 他说,人类的臀部“是跑步时保持稳定的关键肌肉”,因为它们将股骨(每条大腿的大骨头)连接到躯干。由于人们跑步时髋部前倾,臀部“可以防止你每次脚落地时都摔倒在地”。
—— 布兰布说,长腿是黑猩猩和南方古猿所缺乏的,这使得人类在跑步时能够迈出巨大的步伐。韧带和肌腱(包括长长的跟腱)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它们就像弹簧一样,在跑步过程中储存和释放机械能。肌腱和韧带也意味着人类的小腿肌肉更少、重量更轻,在跑步时移动它们所需的能量更少。
—— 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表面积更大,可以通过分散力量来增强跑步时的减震效果。
— 人类足部骨骼的排列形成了一个稳定或坚硬的足弓,使整个足部更加坚硬,因此人类跑步者可以更有效地从地面发力,并利用脚底的韧带作为弹簧。
——人类还进化出了更大的跟骨,以便更好地吸收冲击力,以及更短的脚趾和更靠近其他脚趾的大脚趾,以便在跑步时更好地发力。
布兰布和利伯曼的研究得出结论:“如今,耐力跑主要是一种锻炼和娱乐形式,但它的根源可能与人类的起源一样古老,它的需求是影响人类体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