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五年后, 我再次探访了洛杉矶西北部的里根图书馆。上次是圣诞节, 而这次是春意盎然的日子, 加上以色列的考古文物和死海古卷也在此展出, 吸引了当地许多的民众慕名前来。对比洛杉矶东部的尼克松图书馆, 里根图书馆不仅面积大, 景色优美, 展览丰富,而且还有多架飞机供拍摄留影,明显受到美国民众的偏爱。我曾得出肤浅的结论, 里根总统在大众心里是个伟大的总统。必须承认,当年我对“伟大”的理解, 与里根年轻时候的见识和现实中大多数华裔游客的感受大致相同。
2023年4月5日,蔡英文总统与美国众议院议长凯文·麦卡锡在里根图书馆会面。随后,中国外交部于4月7日表示,里根图书馆涉入推动“台湾独立”,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权,因此宣布对里根图书馆等实施制裁,并禁止任何中国大陆的组织或个人与里根图书馆进行任何交流或合作。是否是这个原因, 尼克松图书馆会有更多的华裔游客? 我不甚清楚,请浏览本人访问尼克松图书馆的旧文,作为参考。
现今的美国政治重新提起了“再次伟大”, 许多人也反复提到了里根。所以想看看,我真的了解里根,共和党,美国政治,社会主义和里根经济学等的真实理念吗? 还是仍然停留在戈尔巴乔夫80年代见到里根前, 即党文化熏陶之下的可怜虫思维模式。当然大多的华人骨子里还植入了一套三德子文化, 不大容易理解西方的基督文明社会下的政党或主义之争。能找的理由多的是,为何中方不去制裁尼克松图书馆呢? 其实两个图书馆目前均属于联邦政府的管辖。幸运的是, 我碰到了一位熟知美国当代政治和经济的导游, 为我的重访,增添了色彩和难忘的经历。
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年2月6日—2004年6月5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但大部分人生在加州度过,他的陵墓坐落在里根图书馆的后院, 居高临下俯视西米谷地。有传闻“美国共产党前党员、著名小说家霍华德·法斯特透露:20多岁的里根受好莱坞的共产党朋友影响,对共产思想感兴趣,于是便在1938年申请入党。对里根进行调查后,美共认为他是“不可靠的人……连20分钟的政治观点都坚持不了”。里根后来否认了这一说法。作为共和党籍的政治人物,“他曾担任第33任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67年-1975年)、第40任美国总统(1981年-1989年)。踏入政坛前,曾担任过运动广播员、救生员、报社专栏作家和好莱坞电影演员。”
里根当选前的很长时间,执政时期及后期,均充满和经历了争议,谩骂,甚至多次的暗杀。他的伟大虽然已被绝大多数的后人所接受, 但民众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 大有人在。许多华人站在丛林法则的立场, 想当然的认为搞垮苏联, 就是他的全部伟大。其实,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是真正的好朋友。里根虽为基督徒, 但他明显没有太多的意识形态包袱。请注意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苏联, 早已不是东正教的国家, 在大部分西方国家的眼中, 是个真正的社会主义邪恶帝国。在那个年代,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必将战胜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等口号,不但是戈式的社会主义阵营, 也是许多美国左派,广大的亚非拉国家,不可动摇的信念。总统甚至也认为, 美国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导游告诉我, 若想看懂这个图书馆, 必须了解全球的近代历史演变, 我深以为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或更远一点左派思潮的兴起,即推崇平等原则和平等主义的政治意识形态, 可追溯到法国大革命时期。但真正让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国度是前苏联的建立。这个靠宣传,欺骗,斗争,及残酷压榨和扭曲真相的专制独裁极权统治, 其实没有丝毫平等自由的影子, 但代替它们的口号却吹的震天动地。西方世界的开明人士,早在1949年George Orwell出版的一书中, 已经看到了最终的答案。
在大多数的贫穷和欠发达国家, 因为教育和资讯的缺乏,口炮或暴力煽动颇能蛊惑人心。 即便反复发生大饥荒这样残酷的暴政事件,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既得利益者跳出来,竭力为独裁美言或诡辩。社会主义者骗取或抢夺了人类资源分配的绝对控制权,并利用人性的弱点,建立了上下分明的宝塔结构:只要我好过周围,这就是安慰或自豪的理由, 可以用共产主义的人间天堂继续迷惑那些想上爬的人。不得不说, 在苏共和中共建政的早期, 弱势人群包括妇女, 有了“翻身求解放”的机会。 似乎大锅饭或铁饭碗,成为了普通民众追逐向上爬的终生目标, 而通行证则是党票和热心追求党的文化。泯灭人性,利用残酷斗争的手段,没有底线的达到个人的目的成为社会的常态,但掌权者嘴巴里永远是为人民服务的漂亮口号。
图书馆展出了上个世纪大部分恶魔的形象, 包括我们熟知的许多“伟大领袖”。苏联,二战后的大批东欧国家,中国,北朝,北越,古巴,及后来的柬埔寨等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让美国和西方感到了恐慌。因此,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风潮, 在上世纪50至80年代,达到了高潮。可以这么说, 没有毛泽东, 也会有周泽东或朱泽东的出现,腐败的国民政府退出历史的舞台,并不是哪个人的失败或者成功。不管你喜欢与否,社会主义是那个年代世界的潮流。美国因二战胜利建立起来的强大形象,因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兴起,而摇摇欲坠, 因为没有人知道恶魔国家扩张的边界在哪里。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崛起, 国力昌盛。但到了里根执政的前期,失业率大增,有了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民众生活痛苦不堪:越战的失败,石油危机的出现,德黑兰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员被扣为人质, 等许多事件让美国民众忧心忡忡。而苏联的卫星率先上天,及其在全球的扩张,包括入侵东欧和阿富汗等,让人们看到了东风压倒西风的趋势。美国被嘲笑为“纸老虎”,在那个时期,没有多少人认为是个笑话。中国那个时期的文革风潮, 实际是极左派在全世界的大呼应,许多人已经冲昏了头脑。因此毛称老大哥为“苏修”,对中苏共产国际的分裂, 并不当成一回事儿。
在西方国家中, 美国左派社会主义的思潮相对遭到更多的抵制,因此大锅饭的福利总是姗姗来迟, 因此也保持了相对旺盛的经济活力。美国民众厌烦了左派的政策和理念,回归美国保守的价值观成为大多数民众的诉求。里根原本是民主党的支持者,到了1950年代初期,他逐渐改变为在社会上和经济上的坚定保守派。“由于相信共和党更有能力对抗共产主义,并相信他这样做能获得更多政党的支持,里根支持共和党的艾森豪威尔和尼克松竞选总统,到1962年正式退出民主党,转为加入共和党。”里根于1968年首次参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选举而没有成功。经过多次失败,他于1980年在总统选举中获得大胜。图书馆详细展出了里根的成长和成熟过程。
里根胜利了,但接手的却是个烂摊子,不过他却并不孤独。英国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两国的政治生态常互为影响。工党在1945-1951年期间执政,把英国变成了福利国家,建立国民保健署,把健保、邮政,煤矿等重点产业国有化。福利国家的模式后来被保守党接受及吸纳,英国成为福利国家的模范。工党其后多次执政,期间把堕胎和同性恋除罪化。在1980年代,保守党在撒切尔夫人领导下向右转,推行经济自由化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把不少国家重要产业私有化。受到工党和支持者的强烈反对,罢工浪潮等常常席卷英国。工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导致在四次大选中大败给保守党, 英国民众是聪明和理智的。
里根之前的国有化步伐, 并没有英国那么激进,但美国的左派反击丝毫不亚于英国,尤其是在选票的压力下,高福利政策总能诱惑一些选民。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携手并进,挽救了美国和西方。经过短期的休克后,保守主义的小政府及市场自由化政策扭转了经济的下滑趋势。为了控制通货膨胀而施行的货币紧缩供应,让美国经济在1981年7月开始急剧的衰退,并在1982年11月降到谷底,几乎打破了大萧条的纪录。然而美国的经济在经历不到两年的衰退后,于1983年开始了戏剧性的快速复苏,这波经济成长维持了好几年,直到里根任期结束前都未停止,成为美国历史上可数的经济扩张期。
而苏联的经济一路下滑,在莫斯科奥运会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曾经在一段长达四十年的时间,苏联由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演变成一个世界三大生产国之一,其中包括大量的重工业产品和各类武器。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经济达到了颠峰,其增长可与美国、日本和前俄罗斯帝国看齐。但是苏联的计划经济一直错估轻工业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使苏联一直缺乏这些货品的出口。复杂的经济管理和缺乏弹性的行政令这些中央决策者陷于泥沼。贪污腐败和夸大数据是官僚用来使报告达标的惯常动作,导致危机不断加剧。口号和激情在苏联的后期, 已经不再灵光,大锅饭养出的懒人越来越多, 经济活力一落千丈, 荣景不在。
1983年,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710美元,是美国同期的三分之一。当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导致美国对苏实施粮食禁运,尤其是在苏联耗费大量财力应对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后,苏联石油出口也受国际原油价格下滑而外汇收入缩水,苏联民众的日用品消费和副食(如奶酪、黄油和香肠)等受到明显影响,生活品质下降。1985年苏联人每人每天要耗费2个小时的时间排长队购买食物。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大幅度拉开距离, 里根经济学走上了世界的舞台,而美苏的冷战对立却达到了激烈的顶峰。
里根图书馆详细描绘了那个激动人心时代的美苏对抗,和解,以及柏林墙的倒塌。许多人将东欧集团的崩溃归咎于外界的原因, 实际上内部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没有可持续性发展的特征,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不是苏联没男儿,而是几乎所有男儿都明白了贫穷,压榨,谎言,欺骗和漂亮的口号等, 已经走到了尽头。里根的伟大,在于首先关注美国, 让自己先强大起来。两厢对比, 高低立见。
戈尔巴乔夫一上台,就明白了改革的迫切性,因此他与里根开启了美苏首脑接触。导游告诉我们, 直到日内瓦会谈前夕, 戈氏仍然相信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他对里根能否把握局势感到怀疑。因为戈氏从小被洗脑的教育是: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美国是由犹太资本或什么共济会控制的…等等。
一个晚上的随意个人会谈, 让聪明的戈尔巴乔夫醒悟了,请见文内附着的照片。他们个人开始通信, 成为了好朋友。与邪恶帝国头子的眉来眼去,自然会遭到辱骂和围攻:要搞独裁了, 价值观混乱了, 戏子无能了…等等, 数不胜数。向苏联“下跪”,会停止“星球大战计划”吗?
后来揭示的文件显示, 戈氏确实提出了这个要求, 但遭到了拒绝。我们现在也知道, “虽然该计划的物质成果有限,但在1980年代时确实产生了外交效果,苏联高层为美国计划的庞大与先进性而恐慌,因为他们“虽不知道美国人办不办得到,却很清楚自己一定做不到”;由于认识到自身国力难以加码新一轮的太空军备竞赛,苏联开始尝试与美国进行限武谈判以求缓和局势。”又过去了四十年,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已经完全成熟(萨德系统,标准三型导弹和爱国者导弹), 但苏联已经解体了。
里根的再次伟大, 包括了各个层面的突破,创新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路径。导游郑经卫先生强调, 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最关键的环节。百年折腾后,人们终于看到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失败,是必然的结果。这可引伸到那些非共产意识操控但施行社会主义左派制度,或其它独裁专制的体系,如现代的伊朗,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国家。
里根上台前的中国, 是当时最左的社会主义国家。按照一九七八年二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的政府工作报告,至文革末期,毛的文革使“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中国从极左迅速转为“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模式,实在是向资本主义投降的无奈之举, 谈不上什么伟大或创新之举。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里根总统与夫人南希出访中国,先后在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参观。里根图书馆内数年来, 反复播放着他与赵紫阳会面的珍贵画面。
80年代的名言是这样流传的, 据说来自台湾: 如果在30-50年代的年轻人, 不追求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 那一定缺乏激情和国家的抱负; 但如果到了80年代, 还在谈这两个主义, 此人不是傻子就是骗子, 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我深以为然, 但那已经是四十年前的往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