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媒体依然是万事大吉,歌舞升平,似乎是历史上五千年来最强状态,到处都是民族复兴,世界强国的口号。电视新闻简直有点看不下去。但现实是,中国经济今非昔比,房地产危机不断,地方政府债台高筑,失业人口激增,国民消费也低迷不振。 中国经济已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有“多名专家”曾预测中国GDP将在2025年全面超过美国,事实是中国的GDP在2021年就已经占到美国的74.5%,而近四年比例不但没有半点增长还迅速降到了不到美国的60%。
债务如泰山压顶,各级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普遍缺乏资金。地方债务的长期压力使政府举步维艰,企业在疫情封闭中勉强维持,民众有房贷和其他债务的压力。
当然,客观地从一个外国游客的角度而言,上海和中国大城市一样,生活水平,基本建设,社会安全等都不错,酒店,餐馆,打车,外卖等服务十分方便。用在美国、欧洲赚的钱去中国消费,也不用担心房贷车贷, 医疗,学习费用,整天就是吃吃喝喝逛逛玩玩,确实可以旅得蛮开心的。
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不是这么回事了,他们需要考虑诸如经济压力,就业问题,孩子教育,医疗保障,社会公正,等因素,尤其是中下层民众,过得蛮辛苦的。不断变化的政策,经济下滑让许多人收入锐减,而肩上的经济负担更加沉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似乎下降不少,普遍对政府信心不足,抱着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混日子。尤其是我们遇到的出租司机,都非常悲观。
当然不少退休人士(尤其是从体制内和事业单位退休的)日子过得都不错,安逸清闲,到处游玩。每个公园总有不少大爷大妈们在跳广场舞,尤其大妈们穿着时髦,会摆pose, 放得开,活得很潇洒,我也挺为她们开心的。

孔雀花卉,风景怡人,比小时候印象中的中山公园要漂亮

练舞的大妈


下棋的退休人员

但年轻人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20多岁的年轻人,本来生活在物质最丰富,早已习惯了物质的丰裕和各种便利,但现在似乎无论他们怎么努力,都很难期待生活水准能超越他们的父母。整个社会经济都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
现在16岁至24岁的中国年轻人中大约20%找不到工作。2025中国预计将有1225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有极大的压力。继续读研究生也没有根本的变化,普通本科大学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3%。
许多大公司似乎只收985,211等名校的毕业生,竞争十分激烈。据称211的录取仅为考生中4%左右,而985仅为顶尖的2%。 并且有些有事业单位直接将国外大学毕业生的报名资格取消,只要国内的大学生,将小留拒之门外。
看前几天《华尔街日报》说,去年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获得硕士学位的一个学生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一直找不到工作。她说:“即使我嫁给了一个工作和家庭条件都很好的人,我认为我们也不会有足够的财力在北京抚养孩子。”
名牌大学生做服务员、送外卖等也毫不新奇。这次遇到几个大学毕业生在开网约车,说到他们自己的遭遇,很是无奈。中国现在发明了一个新词 “全职儿女”来掩盖高失业率。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挤入考公务员的道路,追求铁饭碗,越来越卷。据称,2025年总共有4万公务员的录取职位,但考公的人数是340万人之多。比刚改革开放时考大学还要难得许多。而且70%的岗位是在区县的单位,城市里的位子已经饱和,也就是说辛辛苦苦地考出来,最后落得个“上山下乡”。
至于那些有工作的年轻白领生活也没有那么轻松。中国企业的996文化在许多行业都比较根深蒂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许多人经常出差,管理人员动不动就周末开会,和美国社会所提倡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相去甚远。一个在高科技公司上班的年轻亲戚,好几年没加薪了,但还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没被裁员。另一个朋友的女儿在公司工作了十几年后去年被裁了员,现在依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疫情前,绝大多数年轻人靠父母的帮助纷纷背上巨额贷款去买房,以为未来的经济会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还清债务根本不是问题。加上中国房地产价格突飞猛进了二十多年,不少人认为房地产只升不降是最佳的投资。可现实是曾占全国生产总值四分之一的房地产行业现在负债累累,手里有多余房的,包括一些亲戚和朋友们都在急着出售。许多城市二手房价连降两年。房价只升不降远不再是不变的定律。有家里不太宽裕的朋友用平生的积蓄买房投资,希望能多少赚一点,结果最后反而亏了不少,给家里造成很大的负担。
随着房价的上涨,年轻人发现即使工作几十年,也难以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买下一套房。生活压力让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 许多人因此丧失了奋斗精神,不再追求高薪和高职,选择躺平啃老,不买房,不结婚,不生子。躺平文化反映了中国年轻人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反抗。
社会上还有这么一种说法:“如今的大环境,你要是晚点结婚,就赢了。你要是三年前不买房,你也赢了。你如果不买车,也赢了。如果不去创业,也赢了。但凡这年头有点上进心的人,到头来都输的连裤衩都不剩了。“ 又有人说:”现在是四大皆空,口袋空,余额空,钱包空,卡里空,空空如也。“
我们住的酒店都连着巨大的购物中心,但发现里面的顾客远比3-4年前少。 各种高档和中档餐馆也受到影响,许多原来要排队等的餐馆现在都不太要排队了。虽然购物中心的餐馆依然是整个中心最热闹的地方。
买XX送黄金的广告标语到处可见。


麦子和大家说的降级消费我没太碰上,但新奇地看到市政府开始发放消费卷,在餐馆消费一定数目后,可以用消费卷来代替现金。到处是发消费卷的通报。你还可以到网上摇。旅游消费都可以摇到。这种刺激经济的手法,目前好像并没有看到什么显著效果。

我们吃的连锁餐厅的简单套餐,味道相当不错,4个菜,还送你饮料,米饭,很实惠。不知道算不算消费降级?



腊肠炒鸡蛋

活杀牛蛙

鲜虾粉丝煲
在中国以制造业为重的政策推动下,国内需求疲软之际仍大力生产产品,导致通货紧缩恶化,加剧了和其他国家的贸易紧张,给出口带来一定的问题。2024年,以美元计价的中国出口总额继续下降。最近短短几周内,关税斗争迫使许多中国工厂暂停生产,要求工人们留在家中,进一步恶化了出口和民众就业问题。大量中美航线的货轮与货运航班被取消,许多出口商深圳暂停发货,港口集装箱堆积如山,出海的集装箱货船很少。
总之,所谓的中国经济“东升西降”的说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在我看来,真正的国运,不在于响亮的掌声和口号、GDP的增速,而是国民的收入是否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是否继续提高。如果改革开放的成果无法滋养底层的百姓,那么再高的GDP都不值得夸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