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gar Allan Poe自己一辈子也不会想到,会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名人。他的名字译成中文很有审美感:爱伦坡。但作品却完全不美,阴沉悲观,文风还有点拖拉,写死亡和毁灭倒是一把好手。文如其人:作家本人的模样也完全与这个动听的名字不沾边:一张病态破败的脸,表情诡异又不对称。和当时欣欣向荣的美国和彪悍的美国牛仔风截然相反。这样和时代相反的作品,当然卖不出去。所以书上说他在不到40,就穷病交加死掉了。
然而,200年后,他却成了恐怖小说的开山鼻祖,那些火透的恐怖电影和小说,像《闪灵》什么的都要恭恭敬敬地叫他祖师爷。他自己也在文学界的名人堂里被捧上高座。上海有个号称高档的别墅小区,起了他的名字,叫爱伦坡。小区里满眼花草。只好不厚道地嘲笑下没文化的暴发户开发商。
音乐家中心理脆弱矫情的居多:
现在脍炙人口的《卡门》歌剧。在当时刚首演时,因为内容超前,关于三角恋,只是内容,而不是音乐本身。据说,比才当日演出还没结束,就被臭鸡蛋,烂菜皮,还有无数只鞋子问候,被轰下了台。然后夹着尾巴,抱头鼠窜地从咒骂的人群中逃走。为此,大受打击,生病死了。就没熬到没多久自己的作品变成流量明星的那天。
还有一位罗德,虽然不很出名,但很渴望出名,于是就把自己的作品恭恭敬敬寄给贝多芬大爷。贝大爷一看: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罗德得知后,一下子被霜打得蔫掉了,从此一蹶不振,走比才的套路了。现在罗德的作品,变成了小孩子练习的中级曲目,他虽然 不至于成为大师,也是每个琴童心里问候不止的名人了。也算是变相地出名了。
比较这些心理扛不住的,熬得过的就能在这一世兑现功名:比如皮厚得有点不要脸的斯特拉文斯基。
有趣的是Debussy。他的作品一出世,因为理念超前,当时被主流音乐学院拒收还不算,还当场被羞辱:写的什么垃圾。多年后,他功成名就,成为了当时踩过他的巴黎音乐学院的院长。
生前无名困顿,死后留芳百世的艺术家,他们的作品,都会超前世代。现在莫名地走红王小波先生的作品。
还有在中国内地少有的有才气的音乐家,窦唯,多年后,我应该看到他的作品流传下来,而不是他的俗气的天后前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