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让我思考永生
--写在四旬期的随笔
最近在修一门课,课中教授推荐的一本书着实让我着迷和陷入沉思,书名译为《死亡的奴隶》,笔者不知是否有中文版本,倒是值得推荐给各位去阅读。其中,书中讲述的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便是:死亡来至于罪恶还是罪恶来至于对死亡的恐惧?我想这应该是一个哲学的问题,或者准确的说是一个神学范畴的思考问题,但是作者却从圣经的角度结合心理学的认知去辩证这一个问题。至于答案是什么,取决于你阅读之后的理解。
那么,究竟是死亡来至于罪恶,还是罪恶来至于对死亡的恐惧?我想这一个问题值得每一位基督徒去思考,特别在这四旬斋期,当我们思考耶稣基督的生命的时候,我们应该有一个坚定的答案:耶稣基督打破了死亡的枷锁,战胜了罪恶的羁绊。我想这便是一个可以说的过去的答案,毕竟我们对基督的追寻是那份十字架上复活的希望,而不是那跌入深渊的呼喊。如若我们去深究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首先需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概念。
作者清楚的指出,爱是没有任何恐惧的,哪怕死亡都不会是爱的阻碍。可是,不自由的爱依然会受到恐惧死亡的威胁。当人类把神想象成为反对人类自由的时候,如此假想的神便成为了我们的奴隶且“束缚”着我们的生活。爱会让人自由,但是不自由的爱会让人成为奴隶,而这个奴隶会让我们恐惧死亡和亲近罪恶。我想这便是作者深奥却又简单清晰的表达,用心理学最基本的认知去看透人类情感的矛盾,不夹带任何信仰的色彩,却直视人类偶像崇拜的复杂。因为爱只有在完全对死亡不具有恐惧的时候才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爱,也只有这个情况才是真正的爱。生命来至于无条件的爱和对死亡的接纳,如此这般,才可以让爱帮助生命得到延续。
死亡并不是天主创造计划中的部分,换言之,天主并没有创造死亡。当天主创造亚当和厄娃的时候,生活在地堂的他们并没有死亡的概念和死亡的恐惧,就连死亡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天主按照自己的肖像创造原祖父母去分享祂的光荣,与祂同在和协助祂管理世间万物。那么究竟死亡是如何来到世界,作者明确指出死亡来至于魔鬼的嫉妒。当原祖父母受到魔鬼的诱惑和欺骗去吃知善恶树上果实的时候,死亡便来到了世界。天主曾对原祖父母说过:“乐园中各树上的果子,你都可吃,只有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创 2:16-17)面对如此的警告,原祖父母在面对蛇的诱骗时,并没有坚守天主的诫命,而是为了想要与天主般知善恶才忽略了“死亡”的后果。如此这般,天主并没有创造死亡,也没有任何所谓的“诫命”来约束原祖父母的生命,而是一个先知先觉的警告,“当你吃了那棵树上果子,必定要死。”这其中的“死”是指人会开始进入生老病死的状态,那时候的人也终将不会直面见天主,也会失去永生的“特权”。天主知道魔鬼带来的是死亡和毁灭,也知道吃了果子会产生死亡的后果。面对如此的结果,天主从地堂驱离了原祖父母因为他们没有选择吃那生命树上的果实。生命树上的果实便是那个可以让人生活到永远的果实,那个果实是没有死亡的威胁和恐惧。从那时起,死亡便来到了世界,当加音杀死自己的弟弟亚伯尔的时候,罪恶便永远的与死亡相伴。因此,死亡的确导致了罪恶,而人类对死亡的恐惧导致人类产生了更多的罪恶。
面对这一切的悲剧,无论是“幸运的堕落”还是“不幸的万幸”,耶稣基督来到了世界,为我们战胜了死亡和打开了再次进入永生的大门。那天主的独生子为了我们受尽了一切的屈辱和疼痛,用祂宝贵的生命为我们赎来了进入永生的希望。这便是基督徒面对死亡时应该怀有的态度,憎恨魔鬼、弃绝魔鬼的诱惑、期待永生的生命。四旬期正是我们实践弃绝魔鬼诱惑的时刻,每一刻的诱惑和跌倒都与受苦受难的耶稣基督合一,将祂的爱和慈悲化为我们战神魔鬼的力量。特别是经历了大劫难的我们,从病毒中坚强的我们,死亡并不是阻碍我们去爱近人的原因,也不是我们失去希望的理由,而是从死亡的旧我中去活出基督的召叫。正如圣保禄宗徒的呼声,“如果你们真听过他,按照在耶稣内的真理,在他内受过教,就该脱去你们照从前生活的旧人,就是因顺从享乐的欲念而败坏的旧人,应在心思念虑上改换一新,穿上新人,就是按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具有真实的正义和圣善的新人。”(弗4:21-24)摆脱旧我的束缚、自我欲望的堕落、以及无能为力的罪恶感,让我们在基督的光荣中重塑生命的意义。
在基督内重生,每一次的四旬期都是召叫我们更新我们的生命,从死亡中回归永生。不要害怕,不要犹豫,也不要羞愧,而是鼓起勇气在基督面前永远的承认自己的卑微和祂的伟大。愿将要复活的基督更新世界万物,更新你我的生命,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