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之遇(二十三):逐步放飞

有兴趣地努力工作,感悟人生。
打印 (被阅读 次)

上接《儿女之遇(二十二): 做家务、勤工俭学

(二十三)逐步放飞

记得大女儿小时候,我们对育儿没有经验,常常被夫人拉着去听一些小孩教育的讲座。在各种讲座上,经常听到专家谈到对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养(nature)的比例,有的专家说60%管教,40%放羊(放养),有的专家说30%管教,70%放羊,有的专家说管教和放羊各50%。家长们无所适从,尤其是只有一个孩子的家长们对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养(nature)的比例总是进退失据,有些甚至造成家庭的亲子问题。很多家长有了第一个孩子经验之后,才在后面的孩子身上正确地掌握对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养(nature)的比例。

来到美国后才了解到孩子有青春期的叛逆的问题,有了大女儿的养育经验,体会到孩子青春期的叛逆现象大多与父母的管教和放养比例失当有关。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家庭系统控制,在任何系统控制中,快速的信息反馈的调控会导致系统不稳定,来回震荡,用科技专业术语的话讲:“控制增益太高,就会造成控制对象(如电路)或控制曲线震荡而不稳(如话筒啸叫),即控制结果不好”。如果父母同孩子常处于一种事无巨细和无时无刻联系在一起的状态,即父母随时介入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包括吃穿住行的很多细节),本应孩子自己关心和面对的事情被父母千方百计地主动代为之,这不但会有很多机会和孩子产生摩擦,而且孩子因此就会失去主动性,失去自我成长的空间,甚至失去独立决策的机会。长此以往孩子独立生存能力会弱化和退化,这又会刺激父母对孩子的不满和继续的事无巨细、造成孩子的叛逆。所以管控太细,就如同系统控制的增益太高,控制结果变差。如果父母能正确掌握和即时调整对小孩管教(nurture)和放养(nature)的比例,能设身处地地从孩子方面考虑,正确地对待他们成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家教,孩子的叛逆过程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很多父母之所以管控孩子太多、没有逐步放养,主要是担心孩子的犯错、失误或失败。尽管大家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心理上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情商高低。遇到挫折或失败,孩子才会去后悔、才会想、去思考、去总结。在失败中总结的教训才深刻,才能永远记住。孩子在体验中长大,体验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尽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进一步、大人退一步,这才能成长。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父母应该逐步放权,让孩子逐步独立,即管教(nurture)是 从100%到0%的一个过程。孩子自己的独立(nature)也是循序渐进的,应该是从0%到100%的一个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总是比较自信或自以为是的冒进,家长总是保守一些。

此消彼长的父母管控和小孩自己独立

大女儿很小时,参加女童子军外出离开我们5天,因为我们平时没有注重训练她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一次离家住在外地的她有一次洗澡水出了状况:没有热水、只有凉水,可怜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变、结果冻感冒了,回家后鼻子不通。所以后来有一次她跳舞的学校组织她们到北京去跳舞时,我们坚决没有同意让她一个人回国。但从那之后,我们就学会了放手,让她自己洗澡、穿衣服。

大女儿上初中二年级后放暑假,带着她一起回国、才第一次把她一个人放在老家天长一段时间,然后由亲友带她到北京和西安游玩,最后由上海在部队的朋友送她上飞机,委托一位空姐照顾她、并带她出关、送到我们接机的地方。那次我接她时,第一眼看到她:大夏天2个膝盖被2团白纱布包的严严实实。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和一个士兵打闹时脚下被拌了一下,膝盖蹭到地面磨破了。她似乎不感觉到疼痛,兴奋和惊奇地地告诉我:“是2个士兵下车后送她上飞机,他们居然不用通过安检,直接带着她和行李送到飞机上,把机票交给空姐,空姐带我到座位上,我是第一个上飞机的”。

尽管大女儿认为自己在国内一路还好、挺开心的。但从后来亲友的反馈说她不但不懂人情世故、还很娇气。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女儿带隐形眼镜时,怕中国的自来水不干净、都是用矿泉水洗眼睛和隐形眼镜。另外亲友给她准备了他们自己认为最好的、丰盛的山珍海味大餐、她不好好吃,偏要在大餐后吃那便宜的披萨饼。我当时还护犊子说:“你们要学会知道客户的需求,你认为好吃,孩子不爱吃、吃不下。再好的东西,如果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或解决客户的问题,对客户来说就是垃圾”。

二女儿很小时我们就让她自己洗澡,小学的学前班时就给她零钱让她自己去after school的学校隔壁的subway去买东西吃。一次被一个同学的家长看到我二女儿正和服务员很熟练地在sandwich上加一个个不同的食物时,他很惊讶,小孩子自己能够买午餐了,看起来还那么老道。从那以后他也让他女儿跟着我二女儿一起去买午餐了,在这之前,他都是自己从公司开车过来帮助孩子。

二女儿小学4、5年级暑假时,我们就把她送到洛杉矶的CTY夏令营(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alented Youth),有3-4周离开父母单独生活的时间。

过了2年等到安迪也考试通过和年龄合格的时候,也在暑假把他送到洛杉矶的CTY夏令营3-4周的时间。开始时也舍不得他们离开身边,都是我们开车送到夏令营,希望他们每天能给我们报个平安。为了怕安迪在夏令营晚上玩游戏,我们特地找出一个老手机给他:没有任何游戏、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后来发现他们忙得根本顾不上给我们打电话或发短信,经常是我们发短信过去、询问他们、并求着他们给我们回音。

后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同时护送2个孩子去夏令营,加之有时他们的夏令营在不同的城市,一次只能护送一个。所以二女儿我们有时买个监护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让她自己乘飞机去上夏令营。

我们有一个常用、固定买机票的代理(agent),由她电话咨询航空公司,按要求为孩子订机票和小孩监护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小孩监护票的费用可以在订票的时候一起支付,也可以在机场check-in的时候支付。抵达机场后,按照地勤人员的指导为孩子办理check-in手续,填写相应的表格:提供送机人接机人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然后办理像站台票一样的Gate Pass,送机人陪着孩子一起过安检,将孩子送到登机口。送机人与航空公司的地勤人员核对确认信息,将孩子交给专门的工作人员,目送孩子登机。送机人要等飞机起飞后才能离开登机口。飞机到达目的地着陆以后,接机人拿着小孩的监护票(Unaccompanied Minor Service),过安检来到飞机出口处,专门看护孩子的工作人员会带着孩子找到之前确认的接机人、并核实接机人的证件(ID)后将孩子送到接机人手中。

二女儿按着上面的方法、一个人去了几趟洛杉矶和美国东部等地方。在洛杉矶夏令营结束后还顺便去我们朋友家里去拜访,朋友送她上飞机,我们花75美元(有些航空公司150美元)买一个小孩监护票、进到飞机出口去接,空姐会把孩子交到监护票上指定的、带有驾照等身份证件的人。

孩子15岁之后,很多航空公司可以允许孩子自己乘飞机出行、不需要监护票,大人可以免费得到一个像站台票一样的Gate Pass票,经过安检、把孩子送到登机口,等到飞机起飞后、大人才可以离开。

安迪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单独出行是2019年夏天、高中9年级结束的暑假,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的夏令营,那时他已经15岁半了。本来行程也比较简单,我送他上飞机,是一个红眼飞机、晚上起飞第二天凌晨到达,第二天早晨夏令营会有专门的shuttle去接不同航班的学生去学校。这也是二女儿到美东常用的方法。我们原则上不做AA航空公司的飞机,因为AA是一个糟糕的航空公司,虽然机票相对很便宜,但常常取消航班或延迟航班很久,之前我们有过几次不好的经验。但那次一不留神就被买机票的代理买成AA的,要登机的那天晚上突然取消了很多航班,连第二天的航班都没有了。我只好临时再给安迪买第二天UA航班的机票、并排在当晚UA航班的第一个waiting list。无奈没有等到空位,但安迪的行李已经跟着当晚UA航班托运了。第二天晚上,我又拿了一个免费站台票(Gate Pass)把安迪送到登机口,找到安迪一个也是去同一机场的女同学的爸爸、让他帮忙安迪找一下昨天先托运的行李。那个女同学的爸爸用惊奇地眼光看着我:“你不去?!你儿子自己一个人去?他晚了一天、没有学校的shuttle怎么能自己找到学校去?你不坐飞机怎么能进到登机口?”我和他解释:孩子大了,要逐步锻炼他们的独立出行能力。我们给他装了Uber软件,教他怎么打Uber,晚到只能打一个Uber去学校了。

看到安迪乘坐的飞机起飞后,我才离开登机口回家。第二天我早早起床,看到和安迪共享的Uber软件上安迪移动的轨迹,他已经快到学校了。等了一会,他发短信给我们:他找到夏令营的组织了,已经和新同学们一起吃午饭了。安迪第一次一个人坐飞机单独出行总算有惊无险地完成了。

新冠疫情使得2020和2021年的夏令营改成网上的活动,安迪没能有机会单独出行,省了我们许多牵挂,也增加了我们在家相处的时间。

2020年夏天过后,很多大学都没有让新生到学校上课,而是改在家里上网课。但二女儿上的纽约大学坚持让学生到校上课。本来第二个孩子上大学、家里还有老三不空巢,应该牵挂较少,但由于新冠疫情,我们担心她万一被传染上、离我们那么远怎么办?大女儿上大学时,曾经连续感冒、被冻出肺炎,拖延到最后住院,幸好新泽西的朋友把她接到家里修养几天,夫人赶忙订票从加州飞到纽约、给她做饭增加营养。

就算孩子上了大学,让他们自己管控自己,父母不用再管控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细节,但却添加了一根牵挂的绳子维系在孩子和父母之间,起着父母和孩子的亲情从管控到牵挂的转换。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尽可能把孩子往外推,但真的到孩子要离家上大学时又非常地依依不舍。父母不一定要知道孩子在学校的生活细节,但很想他们常常来电话寒暄几句、报个平安。而孩子们面对他们崭新、宽广的世界根本无暇顾及父母。回想我自己17岁上大学后,每年回家1-2次,每学期和家里写几次信,有几次暑假勤工俭学、居然没有回家。而自从大学毕业后,那个生我养我的老家也离我渐行渐远,几年也很难回去一次。大女儿刚上大学时,一想到她从此也像我17岁上大学后一样一去不复返、回父母家只是客,就非常伤感。上了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这辈子离开这个家了,成了父母老家匆匆的过客。

为了增加孩子能主动联系我们的机会,我给二女儿的零花钱通常够她一个月左右,这样她在快没钱时、或者临时有额外需求时会主动打电话给我。

有一天下午刚和二儿女儿通完电话,突然接到我妈妈的微信电话,我一看我们的夏时制时间才下午1点半钟,大陆时间是早上4:30,我问你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她说睡不着了,问我:“你现在是不是在医院里?”我说我在办公室,移动手机让她看我后面的书架,她还是说:“我怎么看像是在医院里?通常我晚上睡觉前看你走多少步,你每天要走一万多步,怎么昨天晚上我睡觉时你只走了不到2000步,还没有我多,现在起床了,看你也还是2000多步”。我都不敢告诉她我昨天做了植牙手术,今天早上没有跑步,只能含糊着告诉她:今天公司很忙,要早点来公司,今天早上没有时间跑步。挂了电话,我立刻打开微信的微信运动(WeRun),往前翻了几页,赫然看见母亲的名字列在那里,80多岁的母亲每天居然也有五、六千步,我以前一直都没有注意到。我忽然有一种螳螂逋禅,焉知黄雀在后。我们都到了快抱孙子的年龄时,可是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在我关心我的孩子的时候,我的母亲也在关心她的孩子。

尽管要逐步放飞孩子,但父母是不可能彻底放飞他们的孩子的,父母最多是像风筝一样把孩子慢慢放到天上,然后就就像牵着绳子的人牵挂着天上的风筝。这个无形的绳子更多的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思念,越是和孩子小时候纠缠越多,思念就越重。

人们常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天上的风筝,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他们就像牵着绳子的人,我们做儿女的还会顺着绳子回到家中,还能回到感受温暖的地方。如果牵着绳子的人没有了,就再也不能回到感受温暖的地方,家乡就变成故乡,人生也就只剩下归途了。

在我们做父母们逐步放飞儿女的时候,也多注意儿女和自己在一起时创造让他们感到温暖的记忆。也许这些温暖的记忆会使得父母的家成为他们今后的避风港,当他们在遇到挫折时,会暂时回来休整、充电,然后再重新启航。

(未完待续)

下接《儿女之遇(二十四): 童子军和俱乐部》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