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福还是咒?

打印 (被阅读 次)

民间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接自己去”。这是因为中国的两大圣人,孔子和孟子去世时的虚龄分别是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孔圣人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话本意是劝人勤学,但到了七十岁就止住了,因为在当时七十岁已算高寿,再往上就更少了。

现代医学发达,人活到七八十岁很常见,百岁老人也并非珍稀动物。但是,我在想,长寿真的是一种福气吗?

受惠于父母两边的家族,我应该是有一些长寿基因的。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奶奶都活到近九十岁。特别是我外婆的父亲,我们小孩子尊称 “阿祖”,活到近一百岁。我还记得阿祖高瘦的身材,穿一件长几及地的藏青色呢子大衣,走起路来腰板挺得直直的。阿祖去世的时候,我还不到十岁,但是我想到世上从此再没有这个人了,再也看不见他走在路上的身影了,就哭了,很伤心。一个表哥在灵堂那头取笑我,问我得了阿祖什么好处,要这么动感情。我只觉得流眼泪跟得好处完全没有关系,但不知怎么反驳他,只是生气他的打岔。一生气,眼泪就没有了;我就更恨那个表哥了,lol!

几年前回乡探亲,看到祖上的老屋已被拆除翻盖一新,爷爷奶奶原先住过和生活过的痕迹已被完全抹去。我站在新屋门楣下,无法迈步,眼泪哗哗流下来。“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见张爱玲《对照记》)祖辈们先我离去是自然规律,但每次想起还是让我心痛难过。这样想来,死亡固然是可怕的,但是未亡人面对的哀痛和思念,也许还更摧人心智呢。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广州起义前写下了《与妻书》:“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我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白话一下,大意如此:妻子你身体孱弱,恐怕承受不了我先你而去的悲痛,所以我宁愿你先死,我来面对失去你的悲哀。这位林觉民,最终把革命成仁放在儿女私情之前,舍身取义先去了,未能兑现当年许下的诺言,但的确是情话高手。

无独有偶,我同意林觉民的看法:我宁愿先死,不愿做未亡人。

去年疫情肆虐时,人人自危,家家深居简出,恨不能挖个洞与世隔绝。出于无奈,我们这几家多年的好朋友转到线上开网会聊天,互相打气。有一个爱开玩笑的美国爸爸半认真地问,家里谁是那个 “expendable”?  就是一旦有意外,可以弃车保帅的那个 “车”。他大大咧咧地分享他是他们家的 “expendable”;当时我们都被问得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事后我跟先生宣布,我要做 “expendable”,他来做收拾残局的帅;所以一定要我死了,他才可以死。先生哭笑不得,我是不是有点霸道到自私?lol!

看电影 《指环王》(The Lord of the Rings),精灵女 Arwen 为了跟王者归来的Aragorn 相守,选择留在中土(Middle-earth),而不是跟随其他精灵远渡不死之地(Undying Lands)。她的父亲警告她,如果留下来陪伴 Aragorn ,就必须要面对他先她而逝的宿命,因为 Aragorn 寿数有限,而 Arwen 可以长生不老。电影里用了前闪画面,来预示她在 Aragorn 死后必然面临的孤寂生活:泣对尸床上的 Aragorn,她悲痛欲绝,但爱人再也听不到她的呼唤。于是,Arwen 放弃了世袭的精灵的长寿命运,宁愿跟 Aragorn 白头,一起终老。我理解 Arwen 的选择。想象一下,曾经爱过的人都一一离去,只剩自己孤独地留在世上,阴阳两隔,唯有记忆作伴,很难说是福。中国也不乏类似的例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算一个;词人李清照,在夫婿赵明诚去世后,后半生颠沛流离,饱经人情冷暖和战乱之苦。《声声慢》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词句,正是她心境的真实写照,怎一个孤独凄凉了得!当代还有三毛,她在丧夫十二年后,不堪思念的折磨,也追随亡夫而去。

曾经,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过一些耄耋之年的老人,颇有感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事事要别人协助代劳,而日常的私密活动,洗澡如厕等等,不论护工如何体贴耐心,每一次都是对个人尊严的严峻挑战。我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可悲太累赘,不要也罢。

前一阵看到文学城一位博主的博文,上面提到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句名言,“Everybody wants to go to heaven, but no one wants to die first.”  那么,我的两个愿望都正好与相反。我愿意先死,而且我也不想上天堂。我觉得天堂肯定无聊至极,不信的话看看希腊神话众神就知道了。这些神们,动辄跑到凡间与民女恋爱,生下半人半神的 demigod,所谓英雄 hero;然后唯恐天下不乱地辅佐这些英雄,策划发动大小战争,不搅个天翻地覆不罢休,归根到底都是因为闲得慌闹的。再说了,在天堂里跟这些为神不尊的神们为邻,吵也吵死了,烦也烦死了。还是陶渊明看得透彻,“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深得我心。

周末去果园摘苹果,好一个硕果累累的金秋。

 

追忆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海边公园' 的评论 : 问好海边公园。
这句老话没听说过;但觉得不无道理。
追忆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丁尔' 的评论 : 同意!
海边公园 发表评论于
老话是 “寿者多辱”。
丁尔 发表评论于
看到很多老年人风烛残年不能自理的生活真是不羡慕长寿
追忆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问好清漪园。谢谢分享。
周末和我妈妈通话,提到她一个老同事月前去世了,尸体停放在殡仪馆里,要等美国的儿子回来才下葬。。。实在听着心惊。。。

追忆2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林中散步' 的评论 : 问好林中散步。
如何面对死亡,是人类永恒的难题。
清漪园 发表评论于
“他们只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

昨天城中一网友贴出马未都有关死亡的一段讲话,谈到他同意医生给他父亲拔管子,告诉母亲要帮着他“挡着”,我听着流泪,我和他的经历何其相似。我们这代人要面对父母的老去,死亡,看着他们的挣扎我们心如刀割。
林中散步 发表评论于
赞同你对长寿的看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