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一来一往,年初五迎过财神,年就过了。
长大后虽然再没有过年的感觉,但是过年的味道,或者说小时候的味道一直在心间萦绕,挥之不去。春节期间,家人群,家乡群,里面的美食勾起了馋虫,匆匆写一写,聊慰乡愁。
图片来自家乡群网络和家人的朋友圈。
水芹菜
江南水乡,特产水产的多,河里有河鲜,湖里有湖鲜,水里有水鲜。冬天长在水里的有荸荠,有慈姑,还有就是水芹菜了。父母是农民,这些都种过,最喜欢吃水芹菜了,百吃不厌。过年的时候,凉拌水芹菜是每餐的必备菜,清爽解腻,下酒下饭都可以。
团子
团子代表团团圆圆,有青团子,白团子之分。青团子主要是甜的馅,芝麻花生豆沙都可以作馅,白团子主要是咸的馅,青菜萝卜咸菜都可以作馅。过年前家家户户做团子,一笼一笼蒸好晾干,可以吃一个新年。
猪头糕
以前过年,农家人都会宰杀一头自养的猪,猪从头到脚都是宝,猪头做成猪头糕,肥肉猪皮和猪脆骨混合在一起,冻成果冻状,再在石磨或者石头压制成形,切成片,是下酒最好的冷盘菜。不喜欢吃肉的人吃了也会说好吃。小时候父母年年会做,后来养猪的人家越来越少,基本吃不到正宗的猪头糕了。
图片中是先生阿姨家自己做的,金贵的很。阿姨家有个农场,养了鸡鸭和猪,这些农产品早早就给乡里的大老板们订购一空,只留一点自家招待客人。外甥们就是他家的贵宾。以前过年到阿姨家拜年,都可以吃到稀罕货,什么野猪,野兔,野菜,野黄鳝等。现在每次回国最喜欢到她家里去吃饭。
冬笋
先生的老家在山区,宜兴山里的竹林有名,竹笋好吃,糯而嫩。冬笋红烧白烧都可以,最有名的菜估计就是腌笃鲜了,自己做的咸肉加上新鲜的排骨,和笋烧成汤就叫腌笃鲜。冬笋很少,只能在自家地里挖,很金贵呢。当然春笋也可以,宜兴的春笋也是有名的,虽然因为产量的关系,在外地不一定有名。我们吃惯了老家的笋,外地的笋都不爱呢。尤其是安徽,福建的笋,因为气温比我们那要高,生长期短,口感不糯。
板栗甜饭
山里的板栗和乌米饭最搭,甜甜香香,是一道饭后甜点。连不爱甜食的我也喜欢吃几口。那个乌米饭是我们老家的特产,用特有的乌米草头泡的糯米,烧出来的饭是黑的,带着树叶的清香。乌米饭蒸好后晒干,可以从春天吃到冬天,是老家的酒席台上特有的一道甜点,外地估计吃不到的。
菜饭
冬天的菜经过霜打以后有点甜味,尤其是黑塔菜,加上咸肉,和老家的粳米烧个菜饭,拌点猪油,那是人间美味。过年前的腊月吃菜饭,最好吃了。
野菜
过年野菜少不了,荠菜马兰,乡间的田野里有的是,只要有心去找,总能挖到。荠菜包馄饨,团子,或炒年糕;马兰凉拌香干,或者包团子,都是美味啊。长在田野里的野菜,吸收了天地的精华,比现在人工在大棚里栽培的好吃不知多少倍。
家乡的年节,因着天时地利,美味独特。
自然界的东西都有它们自己的四季,什么地方,什么季节,都是天成,自然就是最好。
经过一个冬季的孕育,现在冬笋,水芹,野菜正当季,所谓明前;等过两个月,过了清明,就是明后了,春笋出场,各种芽菜叶菜出场,就是春菜的盛宴了。然后夏天的莲藕,豆类,等等夏天的菜肴,接着到秋天,大蒜土豆地瓜等秋菜亮相,然后又是冬天了。一年四季,轮回不息。
现在由于大棚种菜,没有了四季之分,反而很多反季节菜,我不知道是好是坏,只是我相信自己的味觉,这些四季不分的菜,再也吃不出小时候的味道。
自然就是最好,只是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了。
家乡的美景也只能在梦里见了,本来今年春天要回国的,因为疫情回不去了,看图不说话吧。
先生家后门口的竹林。
我老家前面的稻田,曾经是我家的地:)。
下面是网红打卡的乡村示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