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当初的夜晚

不见当初的夜晚

润涛阎,小乖乖,安教授

不见当初的夜晚 (2020-12-22 16:08:05) 评论 (55)

一千个人读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心中的润涛阎,显然不会是你心中的老阎。但是一位完全没有读过老阎文章的人,确能提出润涛阎代表的是一种文明,这让我很感慨。这不是中国人的看法,反而是我的邻居总结出来告诉我的。她叫 Ann,曾经是普林斯顿大学中世纪文学的教授。

 

故事从买房开始的

 

孩子该上小学了,每天疯玩的劲头怕是不能回国了,买个房子安家吧。于是异想天开的计划要住在离超市饭馆单位小学地铁都可以步行就到并且环境优美的地方。那时不懂学区是什么,任何小学都可以去上,买房时就凭着感觉,拿着地图画圈,记下感受不错的街区。那时房价也相对便宜,但凡是感觉好的地方还是(相对而言)贼贵贼贵的。几个月走下来就泄气了。

 

一天,突然看见在一个有房急售的广告,重要的是下面是一个熟悉的街名,价格还低了十万出头。毫不犹豫立马下班赶到那里,但门已经关了,经纪也走了。难道已经卖出了吗?正在郁闷之际,一位矮小的老太太走了过来。她一脸的慈祥,自我介绍是 Ann,问:是想买房吗?我点点头。她指了指对面的房子:那边也在卖,去看看吧。于是喜出望外地过了马路。房子的外观是英式砖房,可房子里面那个破烂和陈旧令人震惊和失望。聪明的地产经纪看出我们的犹豫,就说:这原来住着一位老人家,在这儿住了60年,活了99岁,所以这房子风水好。我吃了一惊:你懂风水?她笑嘻嘻点头回答:我还会打麻将。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不止中国人喜欢麻将。可我不懂风水也不会打麻将,于是接不上话了。

 

这时Ann 出现在门口。经纪以为是看房的,连忙请她进屋。她笑着摇摇手,然后向我们招手。我赶紧告别经纪出了门。Ann 问怎么样,我摇摇头说里面太旧了。她脸上露出一种知道你们会这么说的表情,做出邀请的手势:我家离这不远,你们不介意去参观我的房子吧,她问。当然不介意,说实话,当时有点惊讶还有这样的好邻居。

 

她的房子,外表也是老式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走进里面,简约明快的设计和摆设,却令人耳目一新。Ann 说旧房子结实,虽然里面陈旧,只需按照自己的设计改建翻新就非常好,既有历史感也有个性。这个说法很吸引我。于是一边仔细参观她的房子,一边想着怎么翻修那个旧房子。有点着魔了感觉。

 

搬进去两年后,计划中(不停变化)的翻新才完工。这期间就像住在有欠款的工地(的确有没钱开工的时候),时开时停,时停时开。但是,越住越喜欢这个小区,环境不错生活方便。心里自然非常感谢Ann,没有她,我们肯定不会买这个破房子。可奇怪的是之后几年一直没有再遇到她。 显然,她不是闲着没事帮助推销房子的。慢慢地,我开始想知道她为什么要拉着我们买下这个房。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期间跟着小区的居民参加了各种义务活动,也发现他们很多是大学教授。其中一位发起风靡全球的捡垃圾运动朴实无华的老先生尽然是得过诺奖的。想想偶尔几次上班途中遇到 Ann,她总是提着一个大大的黑皮包,总是同一种发型而且总是修剪的十分整洁,估摸她也是位教授,确实忙,不好意思打扰她。就这么阴错阳差没找到适当的机会问。

 

2013 年的春节,邮箱里有一封祝贺春节快乐的中文卡片。这还是第一回 - 中国人过年不寄卡片,也不会说快乐,说发财 - 落款是Ann,于是打电话表示感谢。周末,Ann 出现在门口,还带来一对中国母子。母亲很漂亮,手里抱着一束鲜花,白皙的皮肤,温柔的大眼睛,她身后的少年约莫1516岁,他略来稚气腼腆地抿着嘴。说实话,住这个区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中国人,见到空降来的故乡人自然感到又亲切又诧异,急忙请她们进屋。

 

Ann一进门就夸赞装修的不错。于是,心里一直想知道的问题自然而又然地冒了出来。Ann眼睛闪了闪:我应该问你为什么才对,竟然真的就买了这个房子。这时那位母亲往前挪了一下,Ann 马上转身介绍她们的来意。母亲叫梁颖,少年叫乖乖。梁颖是Ann常去的理发店的员工,刚刚移民两年,现在儿子乖乖正申请上大学需要写一封作自我介绍信,请Ann帮助。为了写的恰如其分,她希望了解儿子更多的情况,所以请我当翻译。

 

在交谈和翻译中,了解到梁颖希望乖乖上名校,乖乖却希望上技校,学修车。儿子这边比较倔,母亲这边没商量。作为中国人,我十分理解这位妈妈的心情,同时也理解儿子的愿望。可是劝哪头都不合适。争执一会儿后,儿子就咬着嘴唇乖乖地低着头不言语了,梁妈妈则目光坚定,高高地扬着头。片刻沉默,Ann插话了。她亲切的问乖乖的兴趣爱好,那些功课比较得心应手,问到计划报那个学校的时候,他母亲大大的眼睛突然瞪的溜圆,不许儿子开口,而是自己替他说了。Ann很快就 lay out 信件格式,标出需要引伸地方,几个思路和想法,几点建议和参考,说话语气也是满满的鼓励。乖乖只是点头一句话也没说。

 

送她们出门,Ann一离开,母亲就用中文不停地抱怨乖乖不听话, 乖乖缩着身子垂着双肩低着头。我安慰他:小乖乖,听妈的话,一切都会好的。在他抬头的一瞬间,闪烁的路灯下我看见乖乖的眼睛里噙着的些许泪光。心里突然有些酸楚,好像看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学而优则仕文化就压在这个少年瘦削的肩上。不知说什么好,就琢磨应该给他一点什么礼物,cheer him up 让他开心一点。 这时我想起读过的润涛阎的文章: 香车、美女、王八蛋。文章写的麻辣香甜,相信喜欢车的乖乖会被他逗乐。于是找到老阎的微博,搜到文章转给了他。

 

两周后Ann 气喘吁吁的来敲门。她刚刚理完发,说那个母亲说不需要写自我介绍,乖乖不上大学了,她的表情很震惊。她说中国人对文凭的执着是镶嵌在基因里的,何况是新移民的梦想,不会变的这么突然,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于是我急急忙忙陪着她回到到理发馆。梁颖看到我们进来就把手里的活放下迎了上来。她穿着工作服带着围裙,头发高高盘起,还是那么漂亮,大大的眼睛十分明亮。问清来意后,下面是她讲的故事。

 

那天回家后,乖乖关上门不理她。晚上叫他出来吃饭时才打开门,

乖乖说:妈,你别逼我了,别把我逼成了杀人犯。

妈妈:你胡说八道什么,妈为的是你好,就想气死你妈吗?

乖乖:我读了那个博客的文章,说杀人的留学生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北大的排第一。

妈妈:不可能,网上的东西你也信吗?!

乖乖:反正我信。你自己看吧。有名有姓的就有四个。

这时乖乖把一张纸条递给她,又把门关上死活不出来了。

 

半夜三更梁颖睡不着,小乖从小就听话,今天怎么变的怎么倔,对红烧肉都无动于衷。思来想去决定擒贼先擒王,先读读文学城上润涛阎不靠谱的文章:北大毕业的四个杀人犯与儿童教育。读完,她却不知道该怎么想,润涛阎把道理是讲清楚了,她也读懂了,但她的内心还是非常的痛苦和抵触。毕竟小乖乖不是润涛阎的小乖乖,是她梁颖的。如果最后说服不了乖乖,就只能来硬的吧。但想想也挺郁闷,无聊时,她发现老阎的文章有八卦解闷的功效,于是她就接着翻看,看到才女美女丑女各有千秋 (名字可能不是这个),接着看到老公出轨这篇,因为她的老公出轨,她才带着乖乖出了国。读完这篇后她的内心莫名地轻松了一些。

 

那个夜晚,梁颖还读了聪明的女人应该找什么样的男人。读得她呵呵笑起来,心情好多了,放下书就睡着了。后来的一个星期,她天天晚上读老阎的博客。乖乖也跟她软磨硬泡。她终于说:乖乖,你自己的路自己走,但有一点要保证,走的要快乐,要让你妈妈幸福。乖乖连连点头。看见乖儿子笑了,她哭了。就这样,乖乖不上大学,上技校了。

 

问清缘由,Ann放下心来。回家的路上,她很感慨,说这个作者很不简单。问我这个bloger的读者很多嘛?我点点头:number 1 blogger,经常在网与网友争讨论辩,话题异类,不拘一格,鲜辣刺激,但逻辑清晰。Ann 突然停住脚步连说三个好好好:你的问题我现在可以回答 了。你看,我们这个社区会不会有话题异类的争论?肯定不会。因为我们在民族年龄文化方面都很单一,大家的认知和经历也相仿。这样的社会或者社区没有活力,容易失去perspective 。人不完美,人创造的社会就不会完美,如果没有理性的争论,没有新的能量,离僵化和消失就不远了。人类历史从来如此。当初鼓励你们,就是希望你们给社区带来多元因素,你们就是异类,带来的是新鲜的东西。

 

她接着解释,这个作者之所有不简单,就是他能够在几个星期就改变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意识,在世界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因为新的理念达成普遍认知后出现新的文明,新的进步,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几年几十年几个世纪。在两个星期之内,能够让一个新移民转变上大学还是上技校的观念并作出选择,可见作者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力度。这正是新文明的典型特征。

 

我有些惊讶,同时也非常认同她的观点。润涛文明包涵的智慧,博爱,求真,求实的确比中国历史里的任何文明都更加开明,进步,包容,人性。老阎之所以能得到读者喜爱,就是他的思想自带能量,能启智开蒙,他的文章充满常识,风趣幽默,天马行空之中富有哲理和逻辑。

 

说的具体点,他是天下小乖乖们的贵人。

 

缅怀老阎,愿他的精神长存!